第十二章 最后一击

1 艾森豪威尔汉城视察

艾森豪威尔许下诺言:“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朝鲜战争。”

1952年12月2日,一架银灰色的飞机飞行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空。机舱内,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正端坐在一张宽大舒适的坐椅上。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朝鲜,这也是他兑现诺言的一次旅行。

几个月前,在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时,他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公开答应他的选民们:“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此目的,我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朝鲜战争。”

当时,美国在侵朝战争中,已损失兵员31万多人,直接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达150亿美元,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达800亿美元。战争仍处于对峙状态,停战谈判也因美方的破坏而长期中断,陷于僵局。沉重的军费负担和巨大的伤亡,使美国人民的厌战情绪高涨,要求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呼声日益强烈。特别是美国的陆军主力部队长期陷于朝鲜战场,破坏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格局,更使当局忧心忡忡。英、法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急于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战争停下来还是继续扩大,正处于转折关头。如何解决朝鲜问题,是这次美国大选活动中的突出内容。

这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任西欧盟军总司令、指挥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共和党候选人,正是利用了美国人民要求早日结束朝鲜战争的迫切愿望。

艾森豪威尔的竞选诺言使听众们欣喜若狂。这句话成了这次竞选中有口皆碑广为流传的佳话。艾森豪威尔借此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

飞机徐徐降落在汉城郊外机场时,黑夜刚刚降下帷幕。克拉克和范佛里特早已迎候在刺骨的寒风里。

艾森豪威尔首先走出机舱,紧跟其后的是将在新内阁担任国防部长的查尔斯·威尔逊和布莱德雷、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布雷福等。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一行在克拉克、范佛里特和李承晚的陪同下视察“联合国军”空军和地面部队。

在第8集团军司令部会议厅举行的军事会议上,战地指挥官们表示,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我们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

李承晚更是竭力主张全力以赴发动一场全面进攻,把战争扩大到鸭绿江以北,攻击中国境内的供应基地,把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驱逐出朝鲜半岛。艾森豪威尔对此没有表态。

据布莱德雷战后在他的回忆录中透露,当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曾组成专门小组,制订实施了—“8-52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的要点是,通过陆、海、空三军大规模的全面攻势,推进至元山—平壤一线。其中包括地面部队合围性攻击,大规模两栖登陆和空中、海上对中国境内的目标实施袭击。这一计划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审议。

结束旅行前,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认为,不去冒扩大战争这一严重的风险,要想以积极而确定无疑的胜利来结束战斗是很困难的。然而,美国将把此事办好。”

艾森豪威尔回到美国后,对记者说:“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有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此后,“联合国军”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准备,如频繁进行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演习,派遣大批特务潜入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刺探东、西海岸情报等。同时,还新组建了南朝鲜军第12、第15步兵师,6个独立团,28个炮兵营,并将新建的两个师于1952年底投入第一线作战。

2 美国的“核王牌”

美军冒险登陆的企图成为泡影后,又亮起了“核王牌”。

对美军可能进行登陆冒险,毛泽东和彭德怀早有警觉。朝鲜是个狭长的半岛,中朝军队已在正面修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纵深防御体系,美军突破难以奏效,唯一可能采取的手段就是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侧后登陆和使用原子弹。

彭德怀于1952年11月23日电告志愿军各军,立即着手进行反登陆的准备工作,以预防来春敌人从侧翼登陆,配合正面进攻。

在中南海,毛泽东接见了刚刚回国的邓华,说:“……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在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你们要根据这个判断来确定志愿军的行动方针。敌人登陆的时间可能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还是那句老话:与其晚一些准备不如早一些准备!”

12月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要求志愿军“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极大地增强海岸及其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同时增强三八线正面的纵深防御工事以为配合”,“在对我侧后威胁最大的海岸线及其纵深部署充分的兵力和火力,保证粉碎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及其大量空降部队的进攻”。命令以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和代政治委员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以梁兴初为副司令员,西海岸指挥部的其他干部也应予以加强。

12月23日,志愿军领导人下达了“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对部队防务调整和工事构筑等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从此,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朝鲜党和政府也对进行新的战争准备做了部署。1952年12月24日,金日成首相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华到会向朝鲜同志介绍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战局的分析和今后作战的指示,以及中共志愿军党委执行中央指示的具体措施。朝鲜劳动党中央和金日成首相对此表示同意,并决定派金雄、方虎山分任东、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以便协同中朝部队反登陆作战。同时对人民军的部署也做了相应的安排。还决定,在全国动员大批工人参加构筑海岸工事,尽力满足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土木材料需要。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第34届美国总统。2月2日,他发表了第一个国情咨文,宣布撤销台湾海峡“中立化”,放蒋出笼。同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命令:“现行紧急指令中关于保证台湾和澎湖列岛不被用作中国国民党向中国大陆作战的基地的那部分现予以撤销。”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又同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15国代表协商对中国实行封锁问题,但多数国家认为对中国封锁“将有种种困难”。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立即表示:英国决不同意使用蒋介石的武装力量进而导致朝鲜战争的扩大。英国外交大臣也于2月5日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表示,封锁中国“是一种错误”。于是,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和丘吉尔以及国内两党头面人物举行会议,磋商结束朝鲜战争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