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痛改前非(第3/4页)

最后,奥地利人讨厌德国人,因为他们觉得德国人没有提供帮助。德国人知道这点;柏林此时正在考虑如何弥补。尽管奥匈帝国虚弱无力,但德国在欧洲除了奥匈帝国外,已经没有值得信赖的盟友。如果德国在未来的危机中继续不支持奥匈帝国而丧失这个落后的同盟,德国将孤单地面对周围的敌人。对柏林来说,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绝不能让维也纳再次怀疑与德国同盟的价值。

痛改前非。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3周时间里,这就是德国的态度。

背景:哈布斯堡家族

1914年,弗朗茨·约瑟夫占据欧洲历史上最成功家族的首领的位置已经有66年了。他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界从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延伸到波兰腹地和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在维也纳城中或城郊的宏伟宫殿中,他向自己的帝国发号施令。维也纳是世界的中心,其文化内涵之丰富、风景之秀美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城市。他从18岁时起就统治这个帝国,所以他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可是弗朗茨·约瑟夫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这位看上去忧愁、疲惫、孤独的老人彻底厌倦了生活。他一直是最尽责的独裁者;84岁的时候还要黎明起床,跪着做完祈祷后,早晨5点钟准时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刻不停的工作。数十年的枯燥工作,留下了无数的失望和失败,多得足以使3条生命枯萎。毫不奇怪,他在闲谈中谈到对死的向往,就好像他知道一个奔跑了近千年的王朝正接近终点。

那是一个辉煌历程。在过去的六个半世纪里,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是奥地利和许多其他王国的国王(比如,波希米亚、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他们做皇帝已经有四个半世纪,只有偶尔很短的中断。这个家族在16世纪达到顶峰,掌控欧洲和美洲新大陆,世界上没有任何家族可与之比拟。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家族成员,名叫“富有的贡特拉姆”(Guntram the Rich),他生活的时代比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还要早一个世纪。从他的名字中,人们可以推测出他的家族一定非常繁荣,其繁荣程度超过一般家族。1273年,贡特拉姆的一个后代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位君王,即日耳曼鲁道夫一世。鲁道夫的一个儿子继承他的王位,另一个儿子成为奥地利的国王。从那时以后,哈布斯堡家族的地位就从来没有低于过皇族;唯一不确定的问题是,这个家族在某个时候能统治几个王国。

日耳曼部落的统治者早就幻想着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大约在公元800年的时候,一个名叫弗兰克斯的野蛮日耳曼部落首领来到罗马,给自己加冕为皇帝查尔斯(我们称他查理曼大帝)。查理曼大帝的祖先在公元四五世纪时推翻了古罗马帝国,因此意大利的大部分土地归他们所有。从中世纪开始,经历文艺复兴,直到现代,他们一直维持着自己的地位。日耳曼人的最高荣誉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个头衔表示在众多日耳曼小邦国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霸权。不过,在历史上某些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拥有对罗马城的控制。1440年,腓特烈三世成为最后一个在罗马登基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来自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分支。直到17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一直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被推选出来的(推选人只能是世袭的日耳曼国王,比如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总是能想尽办法,利用充足的财富、权力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由于母亲的缘故,腓特烈三世是第一位拥有著名的“哈布斯堡嘴唇”的家族成员,他的下嘴唇和下领有时能奇异般地突出。这个体征变成家族的标志。为了维护这一代表高贵地位的家族标志,哈布斯堡家族成员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配偶,于是家族成员之间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他还有另一突出点,他成功地将哈布斯堡家族利用婚姻获利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哈布斯堡家族成员一般不是武士或冒险家;他们天生地讨厌冒险。他们很少依靠手中的刀剑来扩张家族财产,更多的是依靠婚姻。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言是:“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

首先,腓特烈三世让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与一位女继承人结婚,这个女人拥有荷兰、卢森堡、勃艮第(现属法国)。后来,他又让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菲利普与芬兰和西班牙的女继承人结婚。这次婚姻的收获不仅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岛,还包括西班牙在美洲的所有土地。菲利普的西班牙新娘不幸患有精神病,哈布斯堡家族似乎并不介意这点。

菲利普的儿子查理五世继承了这一切,加上后来获得的葡萄牙、米兰,他是世界历史上拥有领土最多的人。最终,查理五世发现帝国的领土太大而无法有效管理,所以他把领土分配给儿子们。儿子菲利普二世,以马德里为首都,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兄弟斐迪南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管理家族在东面的德意志领土。

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每况愈下。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分支,在延续了几代后停止繁衍,这显然是因为近亲结婚(其德国分支也因此而被削弱,但并没有停止繁衍)。另一个原因是与西班牙联姻时引入家族的精神病。哈布斯堡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结婚三次也没有后代。奥地利这条家族线生育力较强,但受到其他问题困扰。路易十四领导下的法国攫取了哈布斯堡家族莱茵河西面的所有土地,包括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欧洲,征服大部分巴尔干地区,两次将战火烧到维也纳城外。宗教改革运动使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变成信奉新教德国北部诸国的敌人。这种局面对信奉新教的普鲁士有利,普鲁士掠夺走了哈布斯堡许多块遗产。最后,拿破仑兴起了。他两次占领维也纳,抢走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南部的大量领土。拿破仑为了生一个继承人,娶了一位哈布斯堡家族小公主为妻(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孙女,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

拿破仑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传奇,哈布斯堡家族从此只能顶着较卑下一些的奥地利皇帝的头衔。拿破仑溃败后,维也纳会议希望恢复旧的欧洲秩序,收回了一些哈布斯堡在欧洲南部的重要领土和意大利的北部。此后,哈布斯堡家族享受了近30年的安宁。

后来,1848年大革命到来了,在这次社会剧变中,从法国到俄国,要求改革的人们起来反对统治者。大部分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城市都发生了暴乱,有一段时间,哈布斯堡家族是否能生存都成了一个问题。当时在位的皇帝没有后代,宣布退位,这位皇帝的弟弟放弃了继位的权力,皇位传递给了他的儿子弗朗茨·约瑟夫。保皇主义者希望这个高大、精力旺盛、有吸引力的18岁男孩能赢得臣民的忠诚。这个希望实现了。弗朗茨·约瑟夫,生于美国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任职期间,在亚伯拉罕·林肯参加总统竞选前12年获得皇位,到了伍德罗·威尔逊进入白宫时他还在皇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