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滴血(第2/7页)

法国的霞飞将军,把自己的100多万兵力分成五个集团军,这五个集团军也同德军类似,一线排开,用数字编号,第一集团军在最右边,驻扎在瑞士北面。第二集团军紧邻第一集团军的北面,第三集团军又在第二集团军之北,五个集团军向西北方向延伸,最后一个集团军放在克卢克的出发点和巴黎之间的中点上。霞飞的第一、二、三集团军向东面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其背后是一条由几个超级据点构成的防线(凡尔登、图尔、埃皮纳勒、贝尔福),这些超级据点由法国人建造,地处瑞士和比利时之间。第四、五集团军没有类似的据点依靠。第五集团军的司令官查尔斯·朗勒扎克(Charles Lanrezac)是霞飞的好朋友、老下级。第五集团军的位置有问题,它是法国防线的终点,就像克卢克是德国防线的终点一样,但左侧就像许多战术家说的那样“悬在空中”。德军可以迂回到其左侧或背后发动攻击。不过,战争刚开始的几天,这种可能性非常低,霞飞认为不值得考虑。

当时,朗勒扎克和霞飞没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德军的动向。1914年夏天,空中侦察作为军用航空的分支,正处于发展初期。本来骑兵是军队的耳目,但是在战争动员完成之前,骑兵也难以发挥其正常作用。双方的指挥官只能凭借经验推测,做推测所需的信息或来自间谍,或来自俘虏。除了获取情报困难外,还有几个具体因素使情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军队的规模巨大;战场的地理空间非常巨大;前线有数十万军队等待调遣,而指挥部却离前线非常遥远,几乎难以拉近这两者之间的距离。

在战场上,单独行动的集团军如同瞎子一般。一个集团军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所面临的危险其实很大。大规模的步兵运动是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东西,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怪物,其身体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行动缓慢笨拙,其头部是一个患有近视眼病的老虎(这个比喻并非完全不合适)。虎头最具摧毁力,能随时摧毁任何拦住去路的敌人。集团军司令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保证用集团军的虎头去撞击敌人。虎牙可以是拿着武装的士兵,可以是举着大刀的士兵,可以是握着随手捡来的能产生破坏性的器具的士兵。虎头可以去攻击敌人,也可以根据局势需要去阻止敌人的进攻。

集团军在前进中将暴露自身弱点,弱点就是虎头后面像长长的毛毛虫一样的身体[在1914年的那个年代,一个军由两个师组成,大约有3万人,行军时其长度能达到15英里(约24公里)]。如果想在战场上取得大胜,就必须躲避敌人的虎头,或错过敌人的虎头,用自己的头部冲击敌人的身体。这就是攻击敌人的“侧翼”,如果虎头的攻击力足够大,敌人的身体就会顷刻间被撕开,敌人的虎头便会脱离身体,成为丧失力量的残部。从敌人背后发动攻击、包围敌人、切断敌人供给线,也能有类似的效果。所以,毛奇和霞飞都将自己的集团军安排在一条没有间断的战线上,各集团军之间相互保护侧翼。然而,如果某一方的战线的端点没有保护措施,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霞飞希望采取攻势,他在这点上与毛奇一样。霞飞的总体作战计划于1913年获得批准,他的计划反映了法国政府禁止法军入侵中立国家的要求。该计划假定德国也不会进入比利时和卢森堡,因而他的计划假定双方主要交火地点应该发生在法国和德国的边境线上,换句话说,战场应该是在凡尔登(Verdun)以北与贝尔福(Belfort)以南。霞飞有5个集团军的兵力,足够发动全线的进攻,所以他觉得没有理由担心朗勒扎克的左翼,那个方向应该归卢森堡负责把守。

霞飞此时还没有确定在何时何地发动进攻,甚至还可以不发动进攻,这是个优势。与毛奇不同,霞飞可以选择——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他可以改变作战计划,也可以改变部队部署。在战场上具有这种能力是很重要的,局势发展很快证明了这点:德军进入卢森堡,后来又攻击列日,霞飞命令第四、第五集团军向北转移。他判断德军将从东北方向过来,通过卢森堡的阿登高地森林直指法国城市色当,所以他的左翼应该北上迎敌。

朗勒扎克并不赞同霞飞的判断。当德军猛烈攻击列日的消息传到朗勒扎克耳朵里的时候,他认为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德军正在清除西进的道路。早在7月30日法国宣战前,他就告诉霞飞自己的忧虑,如果德军趁着他的军队驻扎在比利时南部或正向东移动加入法军的攻势的时候借机向西运动,那么他根本无法设想其后果。“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他警告,“第五集团军将无法防止德军对法军左翼的包围。”对朗勒扎克的这番警告,霞飞未加评论。他很可能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一周后,德军继续集中兵力攻打列日,朗勒扎克再次提出诉求。“这次可以肯定,”他说,“他们正在策划一个途经比利时更大的包围圈。我请求允许第五集团军向北移动。”朗勒扎克说得没错,但霞飞并没有被说服。霞飞还是顽固地认为,列日发生的战况,只是德军想把他吸引走的假象。他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用右翼发动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攻击上,夺回这两块被德国抢走的地盘是极大的胜利象征。不过,他还是采取了一个慎重措施,派遣一队骑兵去侦察比利时。这个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并没有获得德军活动的证据——这不奇怪,因为德军还没有攻下列日——霞飞感到自己可以放心地去执行原计划。他命令第一集团军在8月7日跨越边境进入阿尔萨斯;这一天,鲁登道夫攻下了列日堡垒的大本营。又一周过去了,德军右翼的行动方向已经毫无疑问,霞飞才在给朗勒扎克警告的回复中说:“我不反对你的建议。”不过,他好像有些隐约的恼怒,又补充了一句,“你说的威胁仅是一个遥远的可能性,我们还不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于是,朗勒扎克开始向北进发。朗勒扎克并不知道此时已经太迟了,他的集团军已经难逃被翼侧包围的结局,他早先的恐惧不幸将成为现实。

就在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把两种决定列日命运的武器拖入比利时,这是两种魔鬼般的新大炮:一种是从奥地利借来的305毫米斯柯达突击迫击炮,另一种是难以置信的420毫米榴弹炮,设计制造这种炮的厂家是克虏伯钢铁公司。这两种炮从来就没有在战斗中用过。那种较重型榴弹炮足有75吨重,必须分拆成五个部分用铁轨才能运输,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才能开始工作。它每小时能发射10发2200磅(约1吨)炮弹,每发炮弹有加固的弹头,而且具有延时保险丝使得炮弹能穿透目标后再爆炸。它的射程有9英里(约15公里),弹道飞行轨迹非常高,炮弹几乎是垂直落下。操纵这种大炮需要用电力,因而必须让操作大炮的200名戴着头部保护材料的炮兵,在引爆之前跑到300码(约275米)远开外。如果把这种炮对准目标将其发射炮弹的仰角和方向锁定后,此后每一轮发射都会击中目标,它就能恶魔般地摧毁目标,能炸碎列日最坚固的堡垒,并将堡垒内部的人化为蒸气。这种武器最适合恐怖战争的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