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德军的灾难日(第3/5页)

巨大的佛兰德斯攻势应该是德国为之努力的一切,但是此时仍未发动,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发动了。鲁登道夫本人处于痛苦之中——他变得自我封闭,心烦意乱,易怒,精神徘徊于崩溃的边缘。除了军事问题,还有另一件事折磨着他,他还害怕公众了解了事实真相。现在公众每天都获得德军在战场取得胜利的消息,一旦公众了解到他失败的程度是如此之大后,不知道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战斗非常血腥,持续不断,战场异常宏大。在福煦的领导下,盟军在马恩河突出部的周围发动进攻,德军则迅速后撤,突出部的面积迅速减小。7月24日,福煦、黑格、潘兴、贝当一起开会协调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会上有不同意见,但最后达成协议。黑格将攻击亚眠的东面(莫纳什的胜利为此提供了条件),贝当从北面跨越马恩河。潘兴此前一直要求归还他为应付德军进攻而分散在各处的部队,会议决定他将发动针对凡尔登南面圣米耶勒的进攻。各方面进攻的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夺取对德军至关重要的铁路线,夺得这些铁路线将极大改善盟国军队运输部队和给养的能力。盟国此时能决定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计划,这个事实说明盟国开始掌握了主动权,而鲁登道夫只能被动反应。

尽管如此,鲁登道夫第二天还是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绝望地想包围兰斯。这次进攻彻底失败了;德军此时已经失去打击力。尽管敌人从三个方向发动攻击,但德军向苏瓦松撤退的过程很有秩序;德军不时停下来发动反击,不让敌人离自己太近。贝当沿着马恩河攻击退却的德军,但他的部队进展不大,德军后卫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十分顽强。然而,他的攻击引来其他的德军部队,为法军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提供了条件。8月1日,曼京从西面发动夺取苏瓦松的进攻。这次进攻几乎接近凯旋。曼京带领法军部队和美军部队迫使德军在一天中退后了5英里(约8公里),占领了韦勒河南面的高地,从这个高地上他的大炮能瞄准苏瓦松。然而,曼京的攻击来得迟了一些。德军偷偷地转移出了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形成新的防线。德军放弃了苏瓦松,法军随后没放一枪便进入该城。

这种局面与1914年极为相似,其相似度之高,令人不可思议。德国人再次跨过了马恩河,但无法维持前进的步伐,于是只好匆忙撤退,后撤到埃纳河边建立起新的立足点。但是,1918年8月的德军,已经不是1914年9月的德军。德国的敌人此时比过去更加强大,而德国缺少足够的资源建立防线。鲁登道夫奇怪地拒绝接受这个现实,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现实。时间都到了8月2日了,他还对手下的指挥官们谈及发动立刻反击。德军在此时已经不可能发动任何反击了。

现实终于在8月8日暴露出其面目,鲁登道夫把这一天称为德军的灾难之日,这个称呼一直流传下来。灾难开始于英国攻击亚眠的东部。仍然是莫纳什计划、组织、运作了这个战役。他受命将自己指挥的军团和其他一些部队合并创立一支新的集团军,取代高夫指挥下的已经溃不成军的第五集团军。为了不允许德国自马恩河撤退后找到机会重组部队,这次战役组织得很匆忙,但执行得毫无瑕疵。在600辆坦克的掩护下,莫纳什的澳新军团打前锋,把德军打得惊慌失措,向四面八方逃跑。德军的意志和组织都彻底崩溃了。早晨10点半,澳新军团已经前进了6英里(约10公里);中午,前进了9英里(约15公里)。令人震惊的新情况是德军士兵拒绝听从上级命令,甚至企图停止作战。从后方赶到的增援部队被辱骂为“工贼”、“破坏罢工者”。那天,德军损失了650名军官和2.6万士兵,三分之二的部队投降。这些投降部队的装备精良,士兵们都是自愿的,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武器。

德军瓦解后,德马维茨成功地控制住局面,他的成功给人们带来的惊讶不亚于德军瓦解给人们带来的惊讶。他调遣后备部队堵住战线上的漏洞,并发动反击迫使英国后撤,最后使英军进攻的收获只有几英里。显然,他的部队不是全部都不想战斗,那些想继续打仗的士兵知道了一个秘密,坦克并非不可战胜。许多坦克在参加战斗一小时或两小时后,便会陷入瘫痪。另一些坦克会在弹坑累累的泥泞阵地上倾覆,或打滑不能前进,其余坦克能被重型机关枪打穿,或被野战炮打散。英军和法国缺少进攻经验也帮助了德军。对德军来说,8月8日是灾难的日子,它表明了德军衰败的程度,但是,它也表明消灭德军将是一个速度慢、代价极高的过程。

8月,整个欧洲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西线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盟国手中。在福煦的领导下,英军、法军、美军不断发动进攻,或者准备进攻。虽然由于鲁登道夫的错误给德军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但是德军最终还是恢复了凝聚力,有效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尽管鲁登道夫的参谋和集团军指挥官都乞求他下命令回撤到兴登堡防线和身后的碉堡中去,但他拒绝下命令,他也许不敢承认自己的战果既毫无价值也无法防守。由于德军坚守的阵地处于劣势,这既增加了德军的伤亡,也给敌人带来了某种便利。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领导层曾多次开会,大家有了一个共识,德国想取得军事胜利已经不可能,即使鲁登道夫也表示同意。不知何故,却没有人试着启动谈判进程。有一次,德皇威廉指示外交大臣库尔曼去与荷兰女王接触,请她做中间人,但库尔曼没有把这件事做完。他与另外一些人坚信德国有希望通过稳定前线来实现新一轮的僵局,这样德国在谈判中就会有优势。这个希望实际上很愚蠢。此时德军处于低迷状态,许多士兵有反叛倾向,变得不可信赖。这迫使鲁登道夫下令将逃跑者立刻处死,他们的所有财产都要被没收充公。这再次表明德国已经处于绝望之中。过去,德军在用死刑对付懦夫和逃跑者方面,做得比英军和法国更有节制。

虽说西线重要,但并非是德国的所有问题。即使奥匈帝国还有生命和力量的余烬可复燃,那复燃的希望也早就在6月中旬奥匈帝国对阿尔卑斯山蒂罗尔人居住区发动的进攻中熄灭了。康拉德仍然是导致最后灾难的人。他被解除总参谋长一职后成为一名战场指挥员。在5月份,他威逼已经彻底泄气的年轻皇帝卡尔批准了他的计谋。实际上,这位皇帝比康拉德更具有破坏性——他建议把进攻扩展为有两个分支的计划,以双倍的可能性让奥地利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夺取胜利。原计划于5月28日开始进攻,但是,作战实际上不得不拖延,因为奥地利的运输系统和供应系统几乎不能正常工作。6月5日,战斗终于打响了,奥地利成功地将意大利人驱赶过皮亚韦河。鲁登道夫从这个胜利中看到了一个希望,随着奥地利继续前进,美国人有可能被吸引到意大利来。但是,奥地利人遇到英、法的后卫部队,奥地利人的前进步伐突然停止了。第二天,他们被驱赶回出发点,损失了4.6万人。截至6月25日,奥地利人的伤亡是毁灭性的:14.2万人伤亡,其中1. 1万人阵亡,数万人投降。残余部队陷入缺少粮食和弹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