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础与原理(二)(第4/4页)

纳尔逊的做法太过冒险,敌人一旦出港就有可能逃脱。无线电虽然有利于传递情报,但是只能在发现了敌人的踪迹才能用无线电发送情报。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将舰队主力驻泊于长山列岛而获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俄国人的犹豫和愚蠢。如果俄国人利用夜间扫清航道趁夜突围,完全可能转移到海参崴,扭转战略态势。日本人位于长山列岛和位于旅顺口前面的两种情况,对于俄国舰队如何突围,都是研究战术的有趣题材,也能得出一些战略结论。

如果一个港口有两个相隔很远的出口,则其攻击力量就会增强,因为敌人无法在两个出口部署足够的兵力。假设两个出口,一个靠近海峡,一个靠近海洋,都适于设防,敌人不将舰队一分为二配置,就无法接近两个出口。纽约就是这样的一个港口。一支联合舰队无法控制纽约港的两条水道,除非它恰好位于两条水道交汇处。皮吉特海峡的奥查德港也有这样的优势,另外法国的布勒斯特港在帆船时代尤为突出。无线电通讯帮助敌人轻易地从一处出口运动至另一处,但其战果远不如帆船时代。纳尔逊曾在加的斯50海里之外,通过一系列信号船,获悉敌人已经出航,他截击的机会,或许比位于同样位置的蒸汽舰队利用无线电的机会好一些。以蒸汽为动力的突围舰队的速度,完全可以抵消港外舰队获取情报的速度。法西联合舰队从加的斯港航至特拉法尔加港外曾经花费了24小时以上。

当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能使敌人在港内舰队出航直至在港外列成战斗队形之时,不能在任何一个出口前集中,这两个港口的进攻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对蒸汽舰队来说,这样的港口几乎没有,而帆船已经无须再考虑了。圣文森特曾写道:“赶快前进,在东南偏南的南风之下,敌人一艘战列舰也别想离开布勒斯特港。”如今敌人通过布设水雷就能拖延舰队出港的时间。

(3)支援。在掩护一支海军出航之后,并在预定行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支援它。

这种支援能力取决于海军行动的场所和性质。日俄战争中,日本各造船厂既是装备、补给、修理舰船,又是船员休整的场所。它们紧跟着舰队,成为其后盾。俄国本土的港口只能派出舰船,却无法在战场上支援俄国舰队。须知,一支从旧金山开赴远东的舰队,必须拥有一个更靠近远东的港口对其支援。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一直是英国的巨大造船厂,但霍克和圣文森特却不准他们的舰船在这两个港口寻求支援,由托贝港负责补给、清理船体、翻修动力、安排船员休整。

位置,在战略要素中居于首位,正如拿破仑所说:“战争就是处置位置。”美国南北战争中联邦舰队在北方各造船厂装备,作战时却由洛亚尔港、基韦斯特、彭萨科拉等较近的基地负责对其进行支援。随着海军作战范围扩大,这种情况愈发常见。最好是将造船厂和随后的支援地二者结合。随着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我们必须立即调查清楚北方各造船厂能否适应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伴随舰队进行支援,主要是源源不断地运送补给,迅速修复返港维修舰船。

补给,包括大量的、不断消耗的各种物品[2]。补给还包括轮换船员以保持舰队的战斗力。这意味着,不仅要用新的舰船替换长期航行并受损的舰船,还要轮换船员。这种替换和轮换中,干船坞是核心,它必不可少,建造极耗时间。

让我们再回到日俄战争。旅顺口海战后,日本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受损装甲舰。日本人要趁俄国人犹豫不决时,将所派出的舰船全部坞修完毕。这样,日本舰队经过休整又能恢复战斗力。如果各船坞在战时能经常接纳两艘装甲舰和船员入坞休整,形成一支后备力量,替换其他舰船并在关键时期补充舰队实力,就更好了。所有舰船同时接受整修绝非良策,但是日本装甲舰数量不多,前线吃紧,实在是迫不得已。

有人认为把这种支援舰队作战的能力列入资源更为准确,它虽可称为一种资源,但将其作为进攻力量考虑时,其价值更为显著。若将船坞的能力归于资源,则攻击力有赖于这一能力的事实,就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三、资源

满足海军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天然的和人工的。人工又包括人们在从事和平职业中为国家的需要所开发的资源,以及人们专门为维持战争所创造的资源。

在其他方面均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港口既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其位置又便于贸易,它的价值将更大,远远高于一个现有资源均属人造并专用于战争的港口。一个港口虽然居于良好的位置,具备巨大的军事力量,但其所需的资源必须通过运输,它的价值比那些以富裕而发达的地区为后盾的港口小得多。直布罗陀、圣卢西亚、马提尼克,与英国、法国、美国的一些港口相比,就有这些缺陷。假如古巴早就被开发的话,它们甚至还不如古巴。从海军所需的资源来看,商业和海军的依赖关系太明显了,国家的强大有赖于贸易和航运。贸易和航运同单纯军事性质的海军相比,前者是自然成长,后者为强制助长。

各种资源中,干船坞居于首要地位。虽然它们建造费时最长,但它便于进行各种修理,可同时清洁和修理数艘船体使其快速归队恢复战斗力。

干船坞是战略港口的缩影,代表着战略港口的三种要求。位置上,它们尽可能地接近战场;力量上,船坞数量越多,港口进攻力量就越大;资源方面,船坞是一项重大资源。选定海军造船厂厂址时,只要厂址便于建造船坞,便具备了天然资源,之后的建造属于人工资源。情况紧急时,一处商港将以其用于维持商业的船坞来补充这些资源。这也证明民众从事职业中所开发的资源可用于军事用途。


[1] 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1719—1792),英国海军上将。

[2] 这些物品必须通过定期派出补给舰船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