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航空时代(第3/3页)

在英国,担任永久性职务的兵士可称为“正规人员”,其他的则为“后备人员”。后备军官每月必须飞行一定时间,每年随同单位训练两周。英国还建立了航空军官学校,此外,英国还有参谋学院,以及国防所需的各种机构。

英国扶持和鼓励飞机制造,为工厂拨发专款进行飞机生产。民用航空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国家以为航空运输公司减税和补贴的方式,支持它们营业。英国的民用航空可以使用军事机场,大多数机场平时由民航维护,并为战时做好准备。这种方法使政府既能保持许多飞行员、机务人员、飞机和各种航空机械,又能节约一半的费用。

据称,英国的军事组织已经发展到由一名空军军官负责英伦诸岛的防务。将来,这名军官不仅统辖空军部队,甚至将统辖陆军和海军。这种做法今后可能要扩大到整个帝国。

英国此举是因为这名空军军官所受的训练足以令他熟谙海上和陆上作战,这种能力是其他军种的军官所不具备的。一名空军军官从几百英里外的前线获得敌人情报的能力,远甚于陆军和海军。空军要比陆军和海军快数十倍,它能更快地了解敌人将在何处何时发起进攻,从而迅速地制订反制措施,并联合陆军、海军力量保卫国土。这就形成了一人负责指挥的局面,而不是任由完全独立的空军、陆军和海军各自为政。

在伊拉克,英国空军对它的占领是十分令人满意的,飞机能在全国任意飞行,迅速地镇压暴乱,把部队运到需要到达的地方,以较少的兵力控制辽阔的国土,这是用其他方式所无法达成的。

在这里,陆军成了空军的助手,在空军的指挥下行动。在欧洲和亚洲,越来越多的大国采用这种组织方式,因为人们已经明白,需要最大限度地建设独立空军,使它成为一支主要的、独立于其他两个军种的国防力量。

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建立一支高效能的空军,要想得到这样的空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强大的国家意识,爱国热情能使飞行员甘愿为国家献出生命,只有少数国家具有这种精神力量。例如美国,在蒂耶里堡战役中,美国航空队尽管伤亡率高达75%,却依旧士气高昂地进行战斗。我们国家历来喜欢从大学生中选拔飞行员,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学业,而且要精于体育运动。美国是拥有这类人才储备最多的国家。

第二,国家工业条件能制造航空装备、发动机,以及充足的原材料。制造一架飞机将涉及好几十种不同的行业,从飞机设计到制造完成,所需的时间和制造一艘舰艇一样。关于发动机,它与飞机息息相关,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制造空军使用的航空发动机。一台航空发动机包含了最轻、最先进的合金,一旦用于飞行,它将推动飞机前进。以中国为例,中国还不能制造航空发动机,也没有任何内燃机可用于航空,因为这个国家从来没有按航空发动机的要求组织过这类工业。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工业,它以汽车制造厂形式出现。因此,现阶段美国航空发动机领先于世界。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所有生产航空装备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专业工人。

在未来,想要从空中征服世界,比以往征服一个国家还要容易。空中力量令世界变小了,我们不再以英里为单位计算距离,而是以小时为单位,现在,遍及全球的通信,更加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如果某个国家控制了天空,它就几乎控制了全球。

地球上没有空军无法达到的地方,它可以将文明的种子洒遍全球。


[1] 1英里≈1.609千米。

[2] 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德国陆军元帅、政治家,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925年起担任德国总统。

[3]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年—前323年),马其顿国王,曾攻陷埃及、波斯,直至印度。

[4] 前33—前30年,屋大维与安东尼战争中的一次著名的海上战役。

[5] 1805年10月21日,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湾外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