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飞机和设备(第2/3页)

强击机一般是由100架组成一个大队,根据敌方空军的实力,派遣驱逐机掩护。当强击机在海岸、国境线或某些需要扫荡的地方活动,也需要防御型驱逐机来掩护。强击航空兵之所以需要防御型驱逐机来掩护,是因为强击机执行任务时要反复攻击目标。例如,当强击机大队攻击地面汽车运输队时,它们需要在进入公路的山口、某种隘路、两边有水的堤道或其他车队不能脱离的地方,攻击前部和尾部汽车,使它们起火堵塞道路,然后继续攻击其他汽车,直到全部摧毁车队。这时,驱逐航空兵应在该地上空盘旋,防止敌方驱逐机俯冲下来攻击强击机。这种攻击方法也适用于攻击行军纵队、火车、船只等目标。防御型驱逐机和强击机的比例,为2∶1。

我们所建造的飞机都应该是全金属结构的,以便于储存,可在任何天气下露天停放。将来,我们不可能建造很多机库来保护飞机不受天气影响。飞机需要不论四季地、不论天热或天冷地使用。如果我们能正确地沿着这个指导方向发展,这些目的是不难达到的。飞机应该具有在陆地、雪地、水上着陆的设备,它们可以昼夜飞行,也能在云间和风暴中飞行。

人们常说,建造一架飞机的时间不少于建造一艘战列舰的时间。确实如此,一架飞机从构思设计到量产交付部队使用,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飞机需要什么性能,它需要多快的速度,多高的高度,多大的载重能力,多远的航程,是在水上还是陆上着陆,等等。这些要求有的能得到满足,有的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

之后,我们将要在风洞中试验飞机模型,测试空气对这种飞机的影响。风洞是一个小管道,其直径为几英尺,洞内的风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风速设计与飞机在空气中运动的速度相当。测试时,飞机模型被吊挂在精密天平上,由天平显示出风对飞机模型产生的各种压力。如今,我们的测试手段变得更精确,以致第一架样机一造出来,它就能正常飞行。当然,我们仍需要做进一步的试飞和改进工作。

当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在风洞中验证后,接下来就将制造飞机的全尺寸实体模型了。这架飞机由电线和木头制造,它与实物尺寸相同。而且,我们将在飞机里各个适当的位置上安装飞机应有的全部仪表、操纵系统和附件。这种实体模型是将来实际飞机仿照的模型。

接下来,我们将制作“生产图纸”。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每架飞机有上千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需要准确地绘制,以便每个零部件能制造出来。如果每架飞机都是手工制造,其费用将令人无法承担,而且制造时间也会非常长,甚至有可能它还没制造出来,就已经过时了,而且手工制造的零部件也无法互换使用。

如果我们将飞机制造工作交由一些工厂承担,提供准确的图纸给他们,则我们每天能得到300~400架飞机。已经得到订单的制造工厂,需要事先生产几架飞机,将它们交给部队和技术部门进行全面试验,由其决定工厂所生产的飞机是否坚固,是否能满足各种飞行要求,并做最后的修改。当然,这就需要对原图纸做进一步的改进。修改后影响很大,修改次数过多,将延长飞机的交付日期,并大幅度提高制造成本。这对那些已经准备好模具和设备的厂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政府部门在订货前,所制订的技术规范、图纸和要求必须非常准确,使厂方能够按照规定制造。

我们的政府已经用尽方法以获得适合的航空装备。航空发展初期,我们还没有多少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当时,因为还没有民用航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是无利可图的。所有的飞机订单都来自于政府,而且所有的飞机都用于军事。这就逐渐导致了政府对飞机的垄断,政府自己负责研制工作,接管所有的飞机设计工作。这种制度限制了民间力量,政府所建立的飞机工厂形成了垄断,增加了飞机的成本,极大地阻碍了飞机的进步。

现在,先进的航空国家已经制定了一套相当明确的飞机订购制度。空军作战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需要什么类型的飞机,然后由工程部门或技术部门把空军作战部门的要求翻译成航空工程师能理解的技术语言,接下来由工程师提出数据。生产图纸完成后,决定生产飞机的厂家就展开竞争。不是所有的工厂都能生产合适的飞机,那些专门从事飞机制造的厂家更具有优势。这时,我们需要一张有能力制造出好飞机的工厂名单。

政府仔细核算成本,并选择工厂。任何想要制造飞机的工厂,只要达到了标准,就可以被列入候选名单。这种制度是了防止不具备生产能力厂商挤进来。我们要阻止以次充好的飞机,如果将政治手段塞进了采购程序,那就会出现毫无用处的飞机,这将危及飞行员的性命。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制造飞机的最好方法。首先,空军工程部门将飞行员的要求翻译成工程师能理解的语言,并由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阶段,我们还需要试验材料的强度和进行飞机性能试飞。之后,生产组织部门严格按照制度将订单分配给飞机制造厂,该部门要按照工程部门的要求检查飞机每一个零部件。最后,生产好的新飞机在航空供应站集中,在这里保持随时交付部队使用的状态。

飞机生产不应以政府为基础,这样的结果就是,价高质次,甚至形成政治控制,以政府为基础远远不如私营工厂承包。

空军的供应系统应该由三大部门组成。首先是,国内的主要供应站,集中了所有工厂制造的散件器材并准备好向部队发送。它负责发送所有各类装备,飞机、枪炮、信号设备、无线电装备、照相机、各类仪表、汽车运输和所有附件的单位。

每个供应站分为三个主要部门:第一是供应部,负责发送所有器材;第二是修理部,负责对需要更新或替换的任何装备进行修理;第三是废旧物资利用部,负责回收或拆件运送到供应站的破烂和受损的飞机和器材,取下能重新使用的有用部件,将其余的挑出来出售或进行其他处理,废旧部件利用能节约大量金钱。

主要供应站通常需要备有一年的装备,以备可能出现的紧急任务之需,因为一旦发生战争,我们组织生产并供应给军队,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个是,航空供应基地。在靠近部队的地方需要设立一个供应机构,随时移动并能自主地为部队供应物资。这种供应站在欧洲战争时期,我们称它为航空供应基地。它可以为部队提供飞机,当战争发生时,航空供应基地能提供飞机替换部队所使用的飞机。此外,航空供应基地还需要备有两个星期的燃油、弹药、附件的供应量。航空供应基地和供应站一样,由供应、修理和废旧物资利用三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