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富汗的诞生(第4/7页)

5月,纳迪尔撤出德里时,他带回了总计上千名泥瓦匠、铁匠、木匠和石匠,准备在波斯和阿富汗建造一座像德里一样的城市。由于从莫卧儿帝国掠夺得来的战利品过于丰富,以至于纳迪尔从印度班师后一连三年都不用向国内征税。利用从远征中掠夺来的财富,他大兴土木,鼓励文化,使波斯和阿富汗又呈现出萨珊波斯那黄金时代的繁荣景象。

随着领土的扩张,权力的膨胀,纳迪尔开始变得残暴,乃至嗜杀成性。他依靠恐惧统治自己的军队,最喜欢的武器是战斧。同时,纳迪尔熟练地掌握着人事的任免,他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能够记住自己见过的每一个人。纳迪尔牢牢掌握着全国的财政,他清楚地知道各省所征集上来的赋税,因此他的士兵能够得到及时和丰厚的报酬。纳迪尔酷爱宝石,并且有33个妻妾。他的野心不亚于帖木儿,有人形容:“这位新的尼布甲尼撒由于自己的胜利而变得丧心病狂了。他说,‘我认为,征服整个印度并不困难……我用一只脚走路,我就拿下印度;假使我用两只脚走路,我将征服全世界。’”

晚年的纳迪尔越发偏激残暴,动辄杀人,据说常常派遣刺客刺杀不合他意的大臣;他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引得民不聊生,引发了频繁的反抗。纳迪尔的亲信中形成了反对他的阴谋集团,他察觉到这一点晚了一步。纳迪尔还没来得及动用自己亲信的阿富汗人兵团铲除阴谋,阴谋分子抢先动手了。这些阴谋分子都是纳迪尔麾下波斯禁卫军中的将领,听到传闻说纳迪尔私下与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和鞑靼人达成协议,将对波斯将领进行屠杀,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1747年6月的一个晚上,呼罗珊城下的兵营里,几个阴谋分子勒死中军大帐外的哨兵,径直进入了帐篷。侍寝的妃子摇醒了纳迪尔,他一跃而起,连忙拔出宝剑,却被帐篷绳索绊倒。行刺者先砍掉了纳迪尔的一只手,又砍掉了他的脑袋。军营中一片混乱,指挥阿富汗人兵团的将领艾哈迈德·汗率部强行从波斯近卫军的阻拦下通过,只看到纳迪尔的无头尸体躺在血泊之中。纳迪尔遇刺身亡,不但结束了他在波斯的统治,而且成为阿富汗人军团由波斯转战回坎大哈的契机;军团指挥官艾哈迈德也成为著名的杜兰尼王朝的开创者。

艾哈迈德出身阿卜达利部族的萨多扎伊家族,父亲是赫拉特省的总督。1738年纳迪尔率军攻占坎大哈,艾哈迈德投入纳迪尔的麾下。纳迪尔很赏识这个少年,命令他组织一支阿卜达利骑兵作为自己的近卫军。艾哈迈德不负众望,屡建战功,被纳迪尔擢升为麾下阿富汗人兵团的指挥官。纳迪尔称赞艾哈迈德是最优秀的人才,拥有多种天赋。艾哈迈德与纳迪尔相处,耳闻目睹,学到了指挥军队和治理国家的才能。纳迪尔遇刺后,国家分崩离析之际,艾哈迈德率阿富汗人军团参加了在坎大哈召开的支尔格大会,即阿富汗各部族首领会议。会议由巴拉克扎伊部族首领哈吉贾马尔主持,目的只有一个——选举新的阿富汗国王。

会议上,各部族首领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各部族都推出了自己的人选,争论八天,毫无结果;每个人都大声提出自己的要求,强加于会议。艾哈迈德一连八次出席这样喧嚣的讨论,既没有提出要求,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眼见激烈的争论可能引起分裂,甚至会引发军事冲突,受各部族尊敬的苏菲派托钵僧沙巴尔沙被会议指定为仲裁人。沙巴尔沙站起身来,大声疾呼说:“何必这样喋喋不休呢?真主已经创造了艾哈迈德·汗,他比你们任何人都要伟大得多,他属于所有阿富汗家族中最高贵的家族。因此,要支持真主的杰作。不然,等着瞧吧,真主会发怒的!”

艾哈迈德成了阿富汗各部族首领们相互妥协的产物。会议上最有影响的哈吉贾马尔率先撤销自己的要求,转而拥立这位年仅25岁的萨多扎伊酋长。互相竞争的部族首领们都放弃了自己的人选,一致拥立在整个会议中都保持沉默的艾哈迈德为国王。在崇尚年长者的阿富汗传统社会中,艾哈迈德显得过于年轻;惟其如此,争夺王位的强者们知道自己不会失去原来的权力。强大的贵族总希望坐上国王的宝座,但在难于实现的情况下,他们只希望国王既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又会为自己在对外征战中带来好处。而且,艾哈迈德是阿萨杜拉汗的直系后裔。阿萨杜拉汗是萨多扎伊家族的族长,这个家族是当时普什图人中最突出的家族。艾哈迈德也是一位有魅力的军事统帅,手下有四千兵马。况且,在纳迪尔死后的混乱中,艾哈迈德成功夺取到纳迪尔的部分金库,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于是,沙巴尔沙指着一个土台,对艾哈迈德说:“这就是你的国王宝座吧!”他再向艾哈迈德头上撒了一把麦子,用一把麦草编成王冠,戴在艾哈迈德头上,说:“愿它像真的王冠一样!”简朴的加冕仪式象征着艾哈迈德将为阿富汗带来丰收与繁荣。在所有与会者的拥护声中,艾哈迈德成为真正意义上阿富汗人第一个自己的国王。他带领与会者做出了脱离波斯独立的决定,创建了阿富汗人的第一个伊斯兰教王朝,即萨多扎伊王朝,定都坎大哈。加冕仪式上,沙巴尔沙宣布艾哈迈德为“巴达沙·杜尔-依-达乌兰”,意即“国王,时代的珍珠”;艾哈迈德自己则只用“杜尔-依兰-杜兰”(意即“珍珠中的珍珠”)的称号,以示与其他部族首领处于平等地位。“杜兰尼”的意思是“珍珠”,后人称他为“艾哈迈德·沙[4]·杜兰尼”,所以他的部族阿卜达利人改称“杜兰尼人”,萨多扎伊王朝也被称作“杜兰尼王朝”,即“珍珠王朝”。

如前文所言,当时在阿富汗地区,除普什图人外,还散居着乌兹别克、塔吉克等多个民族,新成立的阿富汗王国杜兰尼王朝仅仅控制着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部分地区。艾哈迈德一生都在战火中度过,他南征北战,平定国内叛乱,打败波斯人,实现了阿富汗的统一,确立了国家制度,并开始扩张。他首先任命自己的侄子鲁克曼留守坎大哈,然后亲自率军夺取了坎大哈以西的加兹尼和喀布尔,控制了兴都库什山的主要山口。艾哈迈德率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他向波斯军队宣布,如果投降,波斯人可以得到与阿富汗人同等的待遇。于是,加兹尼仅一战即被攻下,城防坚固的喀布尔则未经流血直接归顺。阿富汗军队冲过开伯尔山口,占领了白沙瓦。占领白沙瓦,是杜兰尼王朝巩固的第一步。从坎大哈到白沙瓦,艾哈迈德初步消除了莫卧儿帝国对阿富汗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