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德的痛苦

在通道临时中央负责人会议上,决定转向贵州时,博古和周恩来都看清了李德脸上让人难以想象的变化。他面色青灰,蒙着一层悲苦的暗云。暴皮开裂的双唇,颤动着,抖索着,歪曲着,饱蕴着一派怒意,脸色严肃,近于阴森,两只眼眶塌陷下去,蓝色的眼睛散射出一种恨意。

进军路线的改变,给李德梦寐以求的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以毁灭性的打击。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愤然离开会场。他隐约地意识到命运的作梗与嘲弄。世上许多事情,并不是单凭毅力与意志就能强求其成的。他的心情处于极端复杂的状态,泛起一缕不可名状的空虚和沮丧。

他明白,他的指挥权力在湘江之战以后,产生了根本的动摇。在三十九年之后,他在《中国纪事》中记载了这次会议,尽管不够准确,却可以大致反映此次会议的部分情况:

毛泽东又粗暴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这次他不仅得到了洛甫、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就准备转向“中央三人小组”一边的周恩来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议被通过了。他乘此机会以谈话的方式第一次表达了他的想法,即应该放弃长江以南同二、六军团会合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系指红四方面军)会师。

这里,李德记错了。毛泽东提议的是向贵州进军,而不是向四川开进。是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而不是去与四方面军会合。

李德的激动是可以理解的:他作为一个国际顾问,终究是个客人,他无须在异国他乡争权夺利,他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总是要走的。那么,他要在他的任期内,尽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奉献给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除了他希望用他的心血汗水所换来的贡献之外,还有什么可求呢?当然,他希望荣誉、威望和尊严,这些都是伴随着成就才能得到的!

李德,三十二岁被派往一个泱泱大国当军事顾问绝不是无能之辈。当他接受来中国的使命时,他曾对自己的能力发生过心虚胆怯式的忐忑不安,信心不足。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往往妨碍艺术家和军事统帅的能力发挥。可是,当他被博古完全委以重任,并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头衔下获得红军指战员对他的尊重与服从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力量深信无疑了!

这种顽强的自信,自然带来正反两面的效果:他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指挥艺术;同时对别人如何想、如何评论他全不放在眼里。

自以为是,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但被这种错误葬送的不仅是常人,而且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把一切挫折看成了客观原因。李德原来想干得比任何一个国际顾问更为出色的呀!一个心胸不太狭隘的民族,本来不应过分责备那些到自己家中真诚“帮厨”而又把饭菜烧煳的客人。

但是,李德也应该想想,他忘记了原本不该忘记的事情:他在一个陌生的民族,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陌生的军队里,瞎指挥是危险的!想获取荣誉,得到的可能是耻辱。

他那沸腾的日耳曼人的热血,浸透了失意的悲凉,痛苦噬着他的心!他的思绪经过了一个逆向转变之后,却转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