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男神女神,时尚达人之路(第3/6页)

鞠衣,皇后每年三月祷告桑事时服之。衣式采用袍制,用黄色的面料,里衬为白色。

翟衣,这是命妇在受册封、参加朝会以及出嫁等场合穿的衣服。翟衣上绣有数量不等的花钗,用花钗数量区分命妇的身份等级。

霞帔起源于南宋,是宫中后妃们的常服,后来也被赐予宫外命妇,颜色是象征尊贵的紫色和红色。

大袖,衣如其名,两袖宽博,在婚嫁时要早早准备。如果是丧事,贵妇们也穿这种款式,只不过是用粗布缝制的。

贵妇们在衣料和饰品上一直扮演着奢侈品消费者的角色。衣料一般为美丽华贵的丝绸服装,上面装饰有珍珠、金银等。

就拿全民服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的褙子来说,原本是身份较低的女性所穿,因为穿着它行走和做事都挺方便,后来从后妃、命妇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喜欢穿用。但是在后妃、命妇那里,褙子就不那么普通了,首选是用料豪华了;其次是颜色艳丽,多用红黄色;更奢华的是,用珠宝、金银来装饰褙子。

在版型上,宋朝女性穿的褙子,长袖,衣长过膝,两腋开叉,领子为直领对襟式。

宋朝宫廷侍女和富家婢女中流行一种短袖上衣——半臂。您不用想也知道,这是适合干体力活的人的穿着。在宋朝士大夫的眼中,这是非礼之服。

宋朝女性的衫,一般用罗制成,即罗衫。罗,就是轻软的织造稀疏的丝织品。

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在她的《一剪梅》中提到罗裳: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塘里残荷零落,玉簟生凉,显出一派秋意。闲愁难耐之时,轻轻褪去罗裳,独自驾着一叶兰舟,在池塘里撑开一条水路。当她回来的时候,发现书案上放着一封来信,于是欣喜地打开。此时已经月上西楼,一轮皎洁的满月将银辉洒在小阁楼上,依在窗边,展开信笺细细地读着,忽悲忽喜,两地相思之情刚刚才稍解,却因一封来信,又涌上心头。

闭上您的眼睛,想象这个画面,那一袭褪去的轻盈柔软的罗裳,是多么符合词人描写的美丽伤感意境,符合她本人浓浓的气质。所以这打扮之美啊,主要还是看气质。

不信,您把罗裳换成半臂或者T恤试试。这说明,像李清照这样的文艺女青年,是很懂得什么衣服适合自己的气质的,这就是品味。跟着李清照这位才女的服饰路线走,一定会清雅脱俗。

宋朝女性的内衣称为抹胸,因为它只遮挡了前胸,并不包含后背,所以叫这个名字。穿抹胸,腰间有襞积,左右各缀肩带。通常用罗绢制成,上面往往绣着彩色的花纹。

宋朝女性的下裳以裙为主,通常有长裙、百褶裙、旋裙、上马裙、石榴裙等。裙子的颜色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贵重,是贵妇们最喜欢的颜色;红裙则为歌舞伎乐所穿;老年和农村妇女大多流行穿青色或绿色的裙子。

当然,除了裙子,宋朝女性的下裳也有裤子。上层妇女穿裤子,外面还得用长裙遮掩;一般的女性,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穿上裤子外面不再穿裙子。

前面跟您说过,宋朝的女性服饰与唐朝相比趋于保守质朴,但也绝不像明清女性,用高高的竖领、紧掩的衣襟,使肌肤、身体全都消失在服饰下。比如宋朝女性经典的两件套上衣,抹胸加褙子。她们不仅敢于袒露脖颈及前胸,更将古来一直仅用为女内衣的抹胸,转用在外衣上,坦然任其显露于睽睽众目之下。

更有女性特别懂得通过私密性衣装来展示女性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在这方面,文艺女青年李清照又要出场了。

李清照的《丑奴儿》这样写道: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这首词写得十分香艳,描述的是一位佳人——极有可能就是李清照本人——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撩拨她的丈夫,真是风情无限。她穿得很暴露,“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这种“绛绡缕”应该就是宋朝的一种红色的透明性感内衣。女子穿上这种情趣内衣之后,那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一阵阵的幽香不断散发出来,怎能不令她的爱人心旌摇荡?一对年轻夫妻卿卿我我、柔情蜜语的情态跃然纸上。

二、缠足是变态的审美

宋朝女性头上戴的冠常见的有凤冠、九龙花钗冠、仪天冠、珠冠、角冠、花冠、团冠、亸肩冠等。

凤冠是后妃们在受册封、大朝会、祭祖时所戴的礼冠,是所有礼冠中最为贵重的。

九龙花钗冠和仪天冠是皇太后祭祖时所戴礼冠。

皇室的这些礼冠,用“璀璨”和“价值连城”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硕大的珍珠,剔透的美玉,金银制成的龙凤、花朵和钗子,一起堆砌在礼冠上,仿佛一座小小的珠玉金银之山。

珠冠是贵族女性所戴的一种冠,望文生义也没错,就是镶嵌珍珠等宝石的冠。

角冠也是贵族女性的一种礼冠,因装饰有角梳而得名。贵妇们因为在角冠上追求奢靡,冠子的高度甚至达到3尺,最后惹得宋仁宗发火了,说这个太奢侈了,规定冠子的高度不得超过4寸。仁宗时代,就没人敢违反这个规定。可是后来,奢靡之风再次盛行,饰物又添进了鱼枕、象牙和玳瑁。

花冠在民间女性中颇为流行,用像生花(假花)或者鲜花制成。

团冠深受年轻女性的偏爱,用竹篾为骨,后来改为白角,形状如团。

亸肩冠是在团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四周的冠饰下垂至肩而得名。

除了冠,宋朝的女性也使用头巾,比如额巾,用一块帕巾折成条状,绕额一周,系结在额前。

宋朝女子出行时,也会有盖头。新娘子出嫁的盖头只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从唐朝帷帽发展而来,宽大的帽子下,用一块四方的紫罗挡住脸部。

宋朝女性服饰中,也盛行腰带,美称为“香罗带”,大多以布帛制成。腰带的名称和种类也很多,如合欢带、鸳鸯带、同心带等,它们往往含有各种不同的美好含义:

以两种颜色的彩丝交相编织而成的合欢带,深受年轻女性喜爱,往往把它佩在裙腰,既作为装饰,又象征着男女恩爱,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