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男神女神,时尚达人之路(第4/6页)

以两种不同颜色丝缕合编而成的鸳鸯带,常被年轻女子作为定情信物赠给男方,象征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同心带是指绾有同心结的腰带。欧阳修曾作词写道:“金泥双结同心带,留与记情浓。”

香缨是女子出嫁时系在衣襟或腰间的彩色带子,上面系有香囊。在出嫁那天,通常由新娘子的长辈为她系上香缨,寓意是身有所系。新娘子过门后礼拜男方长辈,需要手托香缨,这是商周就传下来的礼节。

宋朝女性腰间佩饰,除了腰带之外,还有玉佩、玉环、绣囊、香囊、流苏等。

玉佩常常出现在贵妇的佩饰中,一般佩戴在裙子两侧。

玉环既是装饰,又起到压裙的作用。古代要求女性仪态行不露足,为了避免女性迈步时裙幅散开,有碍观瞻,所以用玉环压住裙角。一般左右各佩戴一个。

绣囊,类似于今天的口袋,放手巾、钱币等物品。一般都是佩挂在腰间。

香囊比绣囊多了一样东西,就是里面贮放了香料。香料的作用一是散发香气,二是驱虫除秽。

流苏是用五彩的羽毛或者丝线编织而成的带穗,是一种垂饰品。

以上这些,您可以从中感受到宋朝女性在服饰上体现的细致和美丽,但要是说到宋朝女性的鞋子,以您现在的审美眼光,一定不敢苟同。因为宋朝的妇女缠足。

缠足是历史上对女性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代表作,也是变态的审美。

因为缠足的关系,所以适合缠足女性的鞋子,样式必须是小头鞋子。弓鞋就是其中一种。缠足的女性,穿着小小的弓鞋,踽踽独行。您看到她们的样子,就能联想到一个成语:裹足不前。

但就是这样的鞋子,制作上也有讲究。高档的,有金缕鞋、珠鞋、花靴等,无非是用金丝线、珠宝、绣花装饰而成。

不知道李清照是不是缠足的,但愿没有。想来她自年轻时候,就自由洒脱,游历各地,应该没有缠足。嗯,这才是一位宋朝都市丽人的完整健康形象嘛!

第3章 所谓颜值,也得靠饬|发型与美妆

一、美还是要从头开始

自打民国以来,咱们中国男性的发型就简单多了。就算到了今天,男子发型最大的差别也基本反映在头发长度上。这没什么不好,好打理啊,方便又节约时间。所以,很多男性朋友难以理解他们的爱人、女友能耐着性子在美发厅耗去几个小时洗剪吹染烫一番,就为了一个新的发型。

咱们公平地说,现代女性发型样式种类,比宋朝女性要少很多,平日打理的时间也比宋朝女性少得多。

宋朝女性发型之多之复杂,让人啧啧称奇。

宋朝很重视笄礼,即女性的成人礼,把少女的发型改为发髻作为成人标志。行礼之时,亲戚们纷纷来庆祝,赠送礼品,可见笄礼在一位女性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宋朝女性的发型承袭了晚唐五代遗风,以高髻为美、为时尚。但一个人的头发就那么多,也有长短疏密之分,所以为了梳出时尚美丽的高髻,往往掺有从他人头上剪下来的头发,加添在自己的髻发中。甚至直接用他人剪下的头发编结成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需要时直接戴在头上,类似于今天的假发头套,在宋朝时称为“特髻冠子”或“假髻”。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可供不同层次的人物,在不同场合选择使用。由于假髻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普及,因此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设有专门生产和销售假髻的铺子。

朝天髻就是富有时代性的一种高髻。朝天髻的梳法:先梳发至顶,再编结成两个对称的圆柱形发髻,由后朝前反搭,伸向前额。另外还需要在髻下垫以簪钗等物,使发髻朝上高高耸立。然后再在髻上镶饰各式花饰、珠宝。整个发式造型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懒梳髻,又叫懒梳头、懒梳妆,样式是把头发梳于顶部,分成数绺,盘挽成髻。这种样式的髻,通常都是梳好的假发,用的时候直接套在头上,所以叫懒梳髻。

罗髻流行于民间妇女,其样式由头发盘辫而成。

流苏髻,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所创。这位女郎的头发茂盛,站在床上梳头,长发还要拂在地上。她绾成发髻后,还要在两侧各垂下一缕发绺至肩,飘飘荡荡,仿如流苏。

同心髻在宋朝也是无论尊卑都非常流行的发型。在有些地区,同心髻只限于未婚的女子。同心髻最高可达2尺,插银钗6只,后面插的象牙梳,能有手那么大。

鸾髻,是形似鸾凤的发髻,或者是在发髻上装饰着鸾凤钗。《宣和遗事》记载宋朝青楼女李师师的清雅美丽,就说:“亸眉鸾髻垂云碧。”她一直垂到肩上的鸾髻,如乌云一般浓碧。

螺髻,因样式如螺壳而得名,是宋朝成年女性采用的发式。

堕马髻是宋朝最为通用的一种发式。挽一个高髻,然后垂向一边,再加上小梳和珠饰,显得慵懒可爱。

芭蕉髻,椭圆形髻,四周饰有绿翠,艳如芭蕉,娇美多姿。

包髻,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定型以后,再用绢、帛一类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绢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将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云等形状,装饰于发髻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宝等装饰物,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为精美大方的新颖发式。

双蟠髻,又名龙蕊髻。髻心特大,在双根处扎以彩色之缯。

双髻,在少女中最为常见。由头顶正中分发为左右两股,先在头顶两侧各扎一结,然后将余发弯成环状,将发梢编入耳后发内。

一窝丝,流行于已婚和老年妇女中。把头发聚集在脑后,盘成一个圆髻,上面插簪钗等饰物。

鸦鬟,宋朝又称丫鬟,流行于民间未婚女子中的发式。将头发分成两缕,编成结,左右各一个,或贴在双鬓,或垂于两肩。

盘福龙髻,髻大而扁,对睡觉不妨碍,所以又叫便眼觉。

盘好的各种发髻,自然还需要首饰。宋朝金银、翡翠、珍珠为材料的首饰只能用于贵族命妇,民间不得使用。但民间家庭比较富裕的女性,可以用玉质和水晶的首饰,琉璃首饰则在民间大行其道。头部的饰物还有各色鲜花、布带。

繁杂的发式,各种各样的首饰,搭配起来像一项小小的工程,目的无非为了一个字:美。从咱们的经验看,一个相貌平凡的女性,如果愿意并且主动学习怎么打扮自己,会越来越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妆容,因而更加自信,进而真的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