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丝绸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和后来的发展(527—565 A.D.)

在罗马城沦为化外之地以后,帝国仍旧保有它在亚得里亚海以东征服的一些民族,疆域一直到达埃塞俄比亚和波斯的边界。查士丁尼统治64个行省和935个城市[113],整个地区真是得天独厚,无论土地、位置还是气候都极为有利,而且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古代的特洛伊到埃及的底比斯,不断沿着地中海海滨和尼罗河两岸传播。埃及是众所周知的富饶之地,曾经解救亚伯拉罕[114]的苦难,同样那片南北狭长而人口众多的地区,至今每年仍能向君士坦丁堡出口26万夸特的小麦。[115]查士丁尼的首都还一直接受西顿供应的产品,15个世纪前荷马曾在诗篇中称赞其事[116]。植物生长所需的地力,没有因2000次的收成而耗尽,由于农人的技术、肥料的增多和及时的休耕,不仅能够恢复生产,并且更为加强。家畜的数量已经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树木的种植、房舍的建筑以及劳动和享受生活的工具,延续的时间比起人的一生还要长久,在后代的照顾之下得以累积生产的成果。一些最基本的技艺由传统保存下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使之更加简化。劳动的分工和交换的便利,使得社会日益富足,每个罗马人的居住、衣着和饮食,都要靠1000双手的辛勤劳动。织机和梭杆的发明可以归之于神的恩赐,每个时代和各种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产品,像是兽毛、生皮、羊毛、麻、棉以及最后的丝,经过人为的加工,用来遮盖或是装饰人类的身体。它们被漂染成各种永久性的颜色,能够用笔墨弥补织机功能之不足。在模仿自然之美选择颜色的时候[117],可以尽情表现个人的品位和时尚。但是有一种深紫色[118],是由腓尼基人从一种贝壳中提炼获得的,专门供应皇帝本人和皇宫使用,而且明文规定,大胆臣民如果敢僭用皇家的特权,将视同叛国罪加以惩处。

无须我多加解释,大家知道丝[119]是从一种幼虫的消化器官里吐出来,然后结成金黄色的茧,最后这条毛虫从里面钻出来变成蚕蛾。在查士丁尼统治的时代以前,只有中国人知道,蚕要用桑叶来喂养。像是松树、橡树和白杨的毛虫,遍布亚洲和欧洲的森林,但是饲养和培育都很困难,产量也无法确定,除了靠近阿提卡海岸的小岛开俄斯,通常都没有人理会。开俄斯有一名妇女发明了这项产品,用吐出的丝织成薄纱供女性专用,很长一段时间在东部和罗马备受赞誉。无论是梅德人还是亚述人,他们的服装是否运用这种材料,引起大家的怀疑。维吉尔是第一位提到此事的古代作家,他说中国人从树上采取柔软的羊毛,这种误解和真实状况相比也不足为奇,后来才慢慢知道有一种价值极高的小虫存在,是为各民族提供奢侈品的头号技师。提比略在位时,这种稀少而又文雅的奢侈品,被生活严肃的罗马人指责。普林尼用稍嫌做作而有力的语言,抨击人们贪财求利的心理,为了有害的目的探勘地球遥远的尽头,寻找在众人看来近乎裸体的服装,贵妇人穿上会全身透明。这种衣物可以显示手足的转动和皮肤的颜色,用来满足虚荣或挑起情欲。

中国的丝织品很紧密,腓尼基的妇女有时会将它拆散开来,再将亚麻的纤维混纺在里面,松散的质地使贵重的材料倍增价值。[120]普林尼时代以后这200多年,纯丝或混纺的丝织品限定为女性使用。埃拉伽巴路斯具有妇女的阴柔习性,是第一个穿着丝绸衣物的名人,玷污了作为皇帝和男子汉的尊严。尔后罗马和行省有钱的市民,也在不知不觉中效法这种先例。奥勒良抱怨1磅丝在罗马要卖12英两的黄金,但是供应随着需求而增加,价格自然也就下跌了。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或实施专卖,有时也会使价格高过奥勒良的标准,提尔和贝里图斯的制造商基于同样的情况,有时被迫满足于仅收取那过高价格的九成。从产地进口的丝织品大部分耗用在查士丁尼的臣民身上,有人认为需要制定法律,使喜剧演员与元老院议员的服装有所区别。他们仍然更熟悉地中海一种被称为海蚕的贝类,这种大型珍珠贝贴在岩石上面,长出质地细致的毛发,可以用来织成衣料。罗马皇帝原本出于好奇而非实用的缘故,将这种特殊材料做成的长袍当作礼物,送给亚美尼亚的总督。[121]

丝绸通过骆驼商队跨越整个亚洲,从中国的海岸被运输到叙利亚海岸,这一行程长达243天,但价值昂贵的商品并不需要很大的数量,便足够支付陆上运输的费用。这些丝绸很快被经常前往亚美尼亚和尼西比斯市场的波斯商人送到罗马人手里。但是这种贸易在休战期间,会受到贪婪和嫉妒的压制;而到了敌对君王的长期战争时,更是会完全中断。波斯国王出于骄傲的心理,把粟特甚至塞里卡也算成帝国的行省,但是波斯真正的疆域是以阿姆河为界,要想越过这条河与粟特人进行有利可图的接触,则完全要视征服者的意愿而定,白匈奴人[122]和突厥人先后统治这个勤奋的民族。然而在号称“亚洲四大花园之一”的地区,就是最野蛮的统治,也不会将农业和贸易彻底毁灭。撒马尔罕和波卡拉这些城市据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用来进行各种产品的交换,他们的商人从中国[123]购买生丝和丝织品,运到波斯后再供应给罗马帝国。

在中国繁华的首都,粟特人的商队被当成进贡国家的使臣,受到优渥的款待,只要他们能够安全返国,大胆的冒险就能获得极为优厚的利润。从撒马尔罕到陕西最近的市镇是艰辛而危险的旅程,至少需要60天,长则80天到100天。他们渡过锡尔河后就进入了沙漠,除非军队和地区的守备部队加以约束,否则游牧族群会将市民和旅客都当成合法掠夺的对象。运输丝绸的商队为了避开鞑靼的强盗和波斯的暴君,探勘出一条位置更靠南边的路线。他们越过西藏的高山,顺着恒河或印度河而下,在古泽拉特和马拉巴尔的港口,耐心等待一年一度西方船队的来到。[124]沙漠虽然危险,但比起难以忍受的劳累、饥渴和拖延时日还是要好过得多。以后很少人再有这种打算,仅有一名欧洲人通过那条乏人问津的路线,为自己历尽困苦而自鸣得意,他在离开北京以后,花了9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印度河口。

不过,开放的海洋可供人类自由地交往。中国从黄河到北回归线的各省,都被北部的皇帝征服和教化。在基督纪元开始的时代,这个地区就已经满布着居民和城市,到处种植桑树养蚕,生产丝绸。要是发明罗盘的中国人拥有希腊人或腓尼基人的天分,那他们就会向着南半球进行开发。我没有资格判断也很难相信,中国人的长途航行曾抵达波斯湾或好望角。[125]但他们的祖先可能与现代的子孙一样努力与成功,航海的范围从日本群岛延伸到马六甲海峡,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东方的赫拉克勒斯之柱”。在始终保持能看到陆地的情况下,沿着海岸抵达顶端的阿钦海岬[126],每年总有10到20艘船来到此地,上面装满中国的货物,包括各种工艺产品,甚至还有工匠在内。苏门答腊和对面的半岛被很含混地描述[127]为生产金银的地区,托勒密的地理学曾经提到这些商业城市,指出它们的财富并非全部来自矿产。苏门答腊和锡兰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是300个里格,中国和印度的航海人员依靠飞鸟指示航向,或是乘着季风,就是方形船也能安全穿越海洋。这种船在制造的时候不用铁钉,以椰子树叶编成牢固的绳索将船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