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庆阳与凤翔:一般攻守两种结局(第3/5页)

用在有水的护城河中算不算“奇招”?那就两说了。对付不流动的“死水”还有点作用,若是碰上与大河相通的活水?那就几乎等于劳民伤财——劳军损力——白费功夫,黄土随填随被河水冲走,即便剩下些也成为烂泥,更不适合架设支撑点。

可是怪了,贺宗哲偏偏乐此不疲,以超常的毅力开始了绝对不会有结果的填河运动。

这几乎使城头的明军笑掉了大牙:见过傻子,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傻子,这位元军主帅莫非是明军内奸?专门来此消遣蒙古人玩耍的?

元军毕竟进入了自己强弩的射程,城头大炮也尽可以把元军的牛皮大盾砸个稀巴烂,再加上大量的火箭,城下元兵这种行为属于找死行为。

于是,罕见的填河与反填河作战开始了。

结果不用说,“制空权”在城头明军那边,城下的元兵只能不顾伤亡坚持施工,一连三天,“填河工程”未见推进一尺远近,却有大量元兵尸体被就势填入了护城河中。

哪有这样的主帅?手下士兵也是人啊,生命价值就如此低廉?被强迫用作了填河材料?

可是,这也没什么用?尸体架不起简易桥梁,凤翔的护城河水流甚急,连尸体都能立即冲走啊!

不过,贺宗哲好似并不在意施工结果,填河行动仍在继续中!

贺宗哲也属王保保麾下名将,不应该如此固执笨拙呀?城楼上的明军守将金兴旺、知府周焕开始警觉了!

80

事情简单明了:贺宗哲既然如此执着进行这种明显劳而无功的填河工作,那肯定是在企图掩盖什么,而且一定会是一个更大的阴谋!

下一步推理却不那么简单了:具体啥阴谋?与攻城有关是无疑的,但是,这么损兵折将白费力就能有助于攻城吗?

金兴旺、周焕两人于城头仔细观察元军动静,一时还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率军出城突击了两次,但是,元军并没有如同预料那般诱使明军远出,以便发挥他们的骑兵优势来野战突击。而是以大量骑弩把明军坚决封堵在了吊桥不远处。

其实,就算贺宗哲主动让出用于排兵布阵的战场,明军也不会当真出击的,出城的目的无非两个:试探元军的真实目的所在;再就是实地勘察一下元军的填河施工现场工地了。

元军也做了适当配合,兵力稍退也就一箭之地,竟然容忍出城的明军于护城河吊桥桥头打捞了一番,结果河中全是烂泥,并没有什么古怪东西。

明军主动撤回城内之后,元军却连一个时辰也不肯耽搁,继续他们的“傻子工程”——现在凤翔城头的明军士兵都这样调侃元兵的这种“行为艺术”。

一晃十余天过去,金兴旺于城楼之上看着不远处冒着箭雨施工的蒙古兵,突然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头,再三苦思就是找不到那灵光一现的感觉,周焕也来到城头与主将闲谈:“他娘的!鞑子兵退去之后,老子要在这护城河内种上莲藕,这么多黄土变成了淤泥,保证会长出肥藕大莲蓬!”

金兴旺激灵灵打了一个寒战,脑海突然冒出一个疑问!

也就是刚才自己那点感觉,现在有了答案:这么多黄土?这么多黄土从哪里弄来的?

“鞑子兵没有在远处运土过来呀,近处也不见什么大坑,这是……”金兴旺语调迟疑却面色突变。

周焕立即插话:“娘的!鞑子们在挖地道!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

将地道挖过护城河?然后穿过城墙下,趁哪个黑夜突然出现在城中?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手段一般对待干枯的城壕还能说得过去,从水下穿越,这需要挖多深?

但是,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贺宗哲看来还就是这么干着,这个耐性超人的家伙!

两人对视一眼,往城内看去:哪里会是地道出口呢?

这却不大容易猜测,只能紧急埋设了许多大缸,派出专人悉心监听底下动静,却格外失望:没有任何挖掘声音——莫非我们判断有误?

但是,元兵肯定还在地下深处施工!两人有了准备,观察元军取土地点更是格外留意,取土之处肯定就在城外不远,不过,那一带被元军设置的木寨墙遮挡,看不见里面的详情,只能看见黄土包从那里源源运出。

两人又率部出击了一次,元兵还是老样子:“工程兵”稍退便被骑弩掩护,看来贺宗哲就是坚决不让明军逼近那个取土之地,那里乃地道入口无疑!

一个明军士兵取下头盔捧了几把元兵洒落在地上的黄土,跑到两位将军马前:“将军,鞑子们运来的是些烂泥巴呀!”

这下明白了个大概:原来如此!元军运土到了护城河之后,不知用什么器具就势灌了护城河水,原路返回地道,底下深处的挖掘工程却是借河水软化土层,所以挖掘时省力不说,还动静极小。

这个细心的士兵被立即提拔为百夫长。

81

贺宗哲的“隐形施工处”总算明白了,可是出口还是很难寻找,不过,范围也不会太大,必然会在城门不远处。

两人观察了城门内侧的地形,不禁相视而笑了:进了凤翔城门之内却并非等于进城了,还有瓮城在等着一旦突进城门的敌军,元军将来的地道出口怎么也不会超出瓮城范围,否则那个工程量就大的简直不可想象了!

至于为什么名将贺宗哲会使出这种荒谬的“奇招”?两人也猜测了个大概:贺宗哲乃王保保部下名将,偏偏王保保是“关中四将”的死对头,而凤翔城原来却是“关中四将”之首李思齐的老巢,城防情况自然要对王保保一方严格保密,这贺宗哲不了解城内详细地势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攻城方的主将却连城门之内有第二道防线——瓮城都不了解,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也许贺宗哲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认为能突进瓮城就算大功告成了。

因为:事实上元军的突击队还就是在深夜突然出现,非常准确地出现在了四面都是城墙的瓮城之内!

很不幸,钻出地道的元军突击队刚开始还认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因为城内黑洞洞,连个警戒的士兵也没有一个,鱼贯而出也就越来越多。

大伙正感叹贺将军算无遗策之时,陡然四面高处铜锣大作,瞬间火把冲天,将瓮城之内照得雪亮,突击队员们这才发觉:自己处在了一个空荡荡的小城之内,被人死死关在了这活棺材里面!

头顶上一阵急雨——乱箭组成;箭雨中夹杂着乱石——连铜炮都不需要,城上的人们居高临下乱砸下去就是!

最可悲的是无处藏身,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射击死角,死地求生的元军几乎同时避向四个城门洞,谁知,瓮城朝内三个城门突然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