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康熙来了:年轻皇帝的顶层设计(第4/6页)

王辅臣有一个外号叫马鹞子,是当时名气极大的一员猛将。他的臂力、武功、马术据说达到了神勇的境界,已经可以和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相媲美,号称勇冠三军,以至于当时没有哪个将军敢于和他对阵。他曾经是吴三桂的部下,深受信任和倚重。

四年前,王辅臣被康熙皇帝调离云南,提升为陕西提督,出镇平凉。在其上任前,康熙皇帝亲手把一支蟠龙豹尾枪赠送给他。这是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留下来一对枪中的一支。康熙皇帝很动感情地对王辅臣说:“这是先帝留给我的,我每次外出必定把它列于马前,以记住父皇的恩德。你是先帝的臣子,我是先帝的儿子,其他的东西都不值得珍视,就把这枪送你一支。你见到这支枪就好像见到了我,我见到留下的一支,就好像见到了你。”当时,王辅臣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表示将肝脑涂地,报效皇上。如今,就连这样一个人居然也参加了叛乱。

当时,王辅臣的儿子在朝为官。康熙皇帝将其招来,让他回到父亲身边去。康熙皇帝说,他不相信王辅臣会真心背叛,自己对他将一如既往,绝不食言。据说,王辅臣听到儿子转诉了皇帝的话之后,痛哭失声,从此,首鼠两端、进退失据。他接受了吴三桂送来的军饷和封号,却并没有进攻陕西。在拿下战略要地秦州即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之后,毁掉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凤县偏桥,然后,就返回平凉去了。

此举意义重大非凡。继吴三桂勒马长江之后,王辅臣叛而不攻,再一次给了康熙皇帝极其宝贵的从容调度时间。

这时,玄烨的老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图海,是一个曾经坚决反对撤藩,但却很能干的满族官员。孝庄太皇太后告诉玄烨,用这个人,必可克敌制胜,定能打败察哈尔部的布尔尼。

布尔尼是察哈尔林丹汗的孙子。他的父亲归顺大清后,被册封为和硕亲王。后来,他几次违约背信,不按规定进京朝觐,结果被削夺王爵,软禁在北京。布尔尼便承袭了王位。此时,他听说为了对付吴三桂,北京已经没有兵力防守了,便煽动奈曼等部落谋叛,想趁火打劫,攻进北京,抢回父亲。

当时,北京确实已经无兵可调。谁知,康熙任命了图海之后,这家伙在几天之内,居然将满洲八旗人家中的青壮家奴组织成了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图海动员这支大军参战的方式,和当年努尔哈赤组织八旗铁骑时的思路一模一样——他告诉这帮家伙:布尔尼是林丹汗的孙子,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当年,大元帝国最后一个皇帝逃离北京时,把全中国最珍贵的宝贝都带走,传给了林丹汗。布尔尼的父亲归顺时,皇太极恩准他保留下了那些东西。如今,都在布尔尼手里。图海说:他早就苦于没有机会拿到这些珍宝,如今上天终于把这些宝贝送到诸位眼前来了。他向大家保证,皇帝已经同意,拿到这些稀世之宝后,将全部分给作战勇敢的巴图鲁(勇士)。

结果,这批家伙被他煽动得嗷嗷叫,恨不得立刻就找到那个倒霉的布尔尼。就这样,图海连军需粮草都不准备,就带着这帮恶虎昼夜兼程地扑向布尔尼。他们一路上统统靠抢夺经过州县的粮草维持军需。碰上布尔尼的大军之后,没有任何悬念,一仗就把布尔尼的部队打得尸横遍野。布尔尼本人只带三十余人逃出战场,又迎头撞上了科尔沁部支援大清的部队,结果一个没剩地被消灭干净了。

一般说来,像三藩之乱这样的叛乱,最怕旷日持久的相持。一旦进入这种情势,只要政府不犯错误,政府军一方广大的战略纵深和资源优势就将逐渐发生作用。如今的吴三桂就陷入到了这种境地之中。

到康熙十六年,曾经来势凶猛,蔓延到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福建、广东、江西、浙江、陕西、甘肃十一省的叛乱,已经被压缩到了云、贵、川、湘、桂西南五省内,并且,在北、东、南三个方向陷入重军重围之中。吴三桂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当初自己登高一呼天下响应的热烈场面,怎么就会在几年之中,变成了一哄而散的局面?终于,他不想再等了,他要当皇帝了。

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登基称帝。他宣布建立大周国,定年号为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然后,任命了一大堆的大学士、尚书、大将军等等。此时,这位“大周昭武皇帝”已经六十七岁。

八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召开军事会议,二十五岁的青年皇帝有些按捺不住自己了。他第二次提出,准备御驾亲征。第二天,大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八月十七日,吴三桂病死在湖南衡州那简陋的临时皇宫里。死前,他甚至没有来得及等到他十四岁的孙子,从昆明前来接班。

三年后,大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三桂十七岁的孙子在昆明自杀。十一月十四日凌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京城黎明前的静谧——三藩之乱最后荡平的捷报传入北京。

在这场历时八年的大动荡中,尚可喜誓死不叛,被他的儿子尚之信软禁起来,曾经试图上吊自杀未遂,后来在忧愤中病死;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先是响应叛乱,后来又想退出叛乱,被吴三桂派兵杀死;尚之信参加叛乱后,见势不好,中途退出,叛乱平息后,被康熙皇帝下令赐死;耿精忠比尚之信更早参与叛乱,后来,和尚之信一样中途退出,叛乱平息后,与他的部下二十余人被分别凌迟处死或斩首;王辅臣只叛不攻,后来接受招抚,日夜忧惧,曾经与妻子一起上吊自杀未死。昆明被攻克之前两个月奉命进京,走到西安时死去,死因不明。

这些骄兵叛将死则死矣,没有太多人愿意关心他们的下落。倒是有一个人的生前身后,似乎牵动着所有人的柔肠,她就是陈圆圆,那个可能在吴三桂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大影响的传奇女子。关于她的下落,始终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或发现。有一种说法,比较愿意为人所接受:据说,陈圆圆坚决反对吴三桂发起叛乱,后来,见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就在吴三桂闹事之前几年,出家进了佛门或者是道观,三藩乱起后,不知去向。如今在贵州和云南地区,有不止一处此女的香冢和传说。没有人知道是真是假,却也表现出了中国人怜香惜玉之优美情怀。

三藩之乱的平定,带来了另外一个始料不及的副产品,那就是这场大动乱催熟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

从史书记载上看,唐代以前,中国政府可能就开始了对台湾的经营。到南宋时期,台湾隶属于福建晋江,元明两代均在此设立巡检司。明末万历天启年间,荷兰人趁中国内政昏暗无暇顾及之机,占领了台湾岛。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十八年。顺治十六年,郑成功与张煌言发动大规模长江口战役,先胜后败,遂于顺治十八年四月进攻台湾,郑成功敦促荷兰人“还我先人故土”,经过九个月努力,迫使荷兰人投降,夺回了台湾,并被明朝残余政权册封为延平郡王。康熙元年五月八日,正值英年的郑成功病逝,其子郑经接位。此后,郑经与清朝之间进行了十数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