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使命(第3/5页)

1913年5月,希特勒在奥地利首都经历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岁月,在他24岁生日收到一小笔遗产之后,他离开维也纳前往慕尼黑。希特勒要在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在四周尽是高大的标志性建筑,到处洋溢着艺术创造精神的纯粹的德国环境中。他声称自己对慕尼黑的爱恋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23“(一战)以前那段时光是我的生命中最快乐最满足的时期。”24希特勒后来声称前往德国“主要出于政治原因”,因为他不喜欢那个奥匈居民混杂的国家。但是动身前往慕尼黑对于希特勒而言,还有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当时他要千方百计摆脱奥地利当局,因为后者要求他从军服役。如果是那样,他就要在军队中服役三年,接着在预备部队干七年,然后还得在国民卫队再干上两年。

希特勒把慕尼黑当成了自己余生中真正的家乡。但是在这座城市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希特勒再次面临着没有正式工作的困境。他重新拿起画笔画一些明信片和旅游景点风景画,再拿到大街上和慕尼黑喧闹的啤酒馆里出售。他再次居住在简陋廉价的转租房间里,又成了生活无望、事业无门的潦倒之人。后来,希特勒的运气甚至变得更糟。1914年1月,奥地利征兵委员会抓住了希特勒,要求他在林茨参军服役。甚至他还被拘留了一个晚上。希特勒一边求情,一边写信,企图逃避兵役。最后,他准备越过奥地利边界去萨尔茨堡报到。在那里使他如释重负的是:他体检不合格。当时这位面色苍白、身材矮小的阿道夫·希特勒,未来的战争制造者与大屠杀元凶,被当众宣布为“体质太弱”不适合当军医,也不适合扛枪打仗。25希特勒在其个人成长的岁月里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一回又侥幸逃脱了可能使他终生默默无闻、无人惧怕的平庸命运。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另一次参军机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改变了希特勒的生活轨迹。1914年7月,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大街上,奥匈帝国王储弗朗兹·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拉开了战争序幕。261914年8月,希特勒似乎也出现在慕尼黑音乐厅广场上,加入了那些对战争表现出狂热之情的数千名市民人群。他那张愉快的面孔在现场拍摄的一张聚众照片上被辨认出来。不过有些人认为,那张照片上的希特勒面孔事后经过伪造处理,意在为政治宣传制造舆论。27总而言之,希特勒同数百万德国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摆脱了身无分文的漂泊者生活,开始了军人生涯。希特勒的入伍过程多花费了一天时间,因为作为一名奥地利人他需要得到巴伐利亚王室的同意才能应征入伍。据希特勒自己说,他给国王写了一封信,在24小时之内收到了明确答复。“国王陛下内阁府办事效率高。”希特勒这样说道。28关于这件轶事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是无论怎样,希特勒很快应征入伍,在巴伐利亚军队服役,成为当时准备参战的德国武装部队的一名军人。这一次没有人认为他不适合当兵打仗。希特勒的生活再一次被一个事件、一封书信所改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希特勒。”历史学家伊恩·克肖这样写道。29

希特勒成了巴伐利亚第十六预备队步兵团的一名徒步传令兵,在西线战场的泥泞战壕里度过了四年艰苦岁月。他的任务是把上级命令从指挥部传送到前线。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其中包括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和法国的马恩肖的残酷战斗。在战壕和指挥部之间来回奔跑穿梭是一项极为危险的战地任务,中间可在后方指挥部放松歇息片刻(前线士兵辱骂传令兵是“后方来的猪”)。希特勒利用放松歇息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据他自己说,他在背包里放了一本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别人经常看到他在仔细阅读历史书籍,或者背记历史事件日期。30他偶尔还以附近的农舍为题材画一些素描。据中士马克斯·阿曼(此人后来成了希特勒的出版商)透露,有些传令兵战友称他为“艺术家”。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有些笨手笨脚。有位战友开玩笑说,希特勒在食品罐头工厂里也会被饿死,因为在传令兵中只有他不知道怎样用刺刀打开一罐军用食品。31一些战地照片显示,希特勒当年是一位相貌英俊、不苟言笑的年轻人,留着两撇有时向上捻着的八字大胡须,并不像查理·卓别林在电影里表现的那种短粗浓密、容易招人嘲笑的小黑胡。32但是,正如历史学家托马斯·韦伯指出的那样,在现存的全部六张战时集体照中,希特勒不是站在,就是坐在众人边缘——这正是他心目中自己作为局外人地位的形象写照。除了一只跳进战壕里追捕老鼠时被他捉住收养的宠物狗(名叫福克斯尔)以外,希特勒几乎没有亲密战友。33有些士兵称他为“孤独者”、“怪人”,因为他收发的邮件非常少。“没有任何人愿意给他邮寄表示关心慰问的包裹。”阿曼这样说道。34

但是在众人眼里,希特勒是一名作战勇敢、尽职尽责的士兵。他两次负伤,先后获得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尽管如此,他的军衔从未高过上等兵。据一位战友称,这是因为他不想离开通信传令部门这个小天地;还因为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位军士应该具有的领导能力。35[早期有一场战斗损失惨重。战后许多士兵的军衔都得到了晋升。希特勒被授予Gefreiter(二等兵)军衔。但是Gefreiter这个军衔几十年来被错译成“下士”,实际上Gefreiter这个军衔并不包括“下士”那样的军士所承担的任何指挥责任,它只是由列兵晋升到上等兵这样一个军衔,同美军的情况一样。]36

据陆军史料记载,二等兵希特勒曾因中了英军释放的介子毒气,于1918年10月至11月在战争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住进陆军医院治疗。希特勒后来说,他当时患上了临时失明症,可是当德国投降的消息传到医院,他却大喊大叫起来(“我母亲去世后,那是我第一次大喊大叫”37)。“一切都白费了!”他怒吼道。38难以置信的是,希特勒还声称当他仍旧躺在病床上,对造成战败损失的“那帮卑劣罪犯”满怀刻骨仇恨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政治家”。39尽管一些历史学家表示怀疑,但是上述说法美妙动听,后来又成为希特勒精心打造的领导者传奇的佐证轶事。1918年11月末,希特勒最后又回到慕尼黑,仍然在军队中,仍然没有明确目标。40他既无军外工作,又无可以推销自己的技能。他甚至连冒充的艺术家或明信片素描画家都不是。希特勒决定继续留在军队安稳的怀抱中。那是18岁以来他所知道的唯一可靠的家,一个保证他有饭吃、有房住的地方,而其他数百万士兵均已遣散复员。他滞留在兵营中,在主要的火车站担任警卫任务,在位于奥地利边境附近那座人员迅速减少的特劳恩施泰因战俘营地执行过临时任务。希特勒回到慕尼黑驻防地后,于1919年春季被选为“士兵委员会”候补代表。从理论上讲,这个委员会在巴伐利亚进行短暂残酷的苏维埃共和国实验期间接管了希特勒所在的通信传令部门。1919年6月,希特勒原本闲散的日子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次变化又是由外部运气而非主观信念所促成。几乎无所事事的二等兵希特勒被新成立的情报与宣传部门指挥官卡尔·麦尔上尉招至门下,成为一名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陆军内部间谍。上级之所以成立麦尔领导的情报与宣传部门,是因为陆军高层担心在战后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病毒”会在士兵当中传播扩散。陆军——那时已被称为德国国防军,希望“防止士兵们接受革命思想”。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