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炎热的秋季(第2/5页)

于是柏林方面开始采取行动。9月27日清晨,施特雷泽曼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把全部执法交到了国防部长的手里。这就是说实际上交到了国防军参谋长泽克特手里。打个比方说,此时柏林和巴伐利亚均把枪口指向了对方。但是将近中午时分,充满火药味的对抗形势发生了变化。除了唇枪舌剑以及间接的武装僵持以外,又采用了公开侮辱的手段。希特勒领导下的《人民观察家报》在9月27日当期头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施特雷泽曼-泽克特独裁者》(The StresemannSeeckt Dictators)的文章,谴责国民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是存心铲除种族主义运动的可耻行为。但是文章的攻击矛头却是指向个人。文章宣称,促使泽克特做出决策的因素是他的犹太人妻子所施加的政治影响。“她娘家姓为雅各布逊,她于1872年出生在法兰克福,出生证明上登记为犹太人。”文章提到,首相施特雷泽曼的妻子也是犹太人。7

实际上泽克特妻子只有一半犹太血统。但是对她指名道姓,更不用说随意议论其宗教取向,使这位将军勃然大怒。于是,他便开始反击,运用手中执法权力勒令《人民观察家报》停刊。他以国防军参谋长的身份命令巴伐利亚州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洛索将军查封希特勒的党报。洛索不仅是位出色的德国军官,更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巴伐利亚公民。他拒绝执行查封报纸的命令。他的借口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卡尔不承认泽克特将军有权干涉巴伐利亚事务。结果泽克特立刻撤了洛索将军的职,但是洛索将军拒绝离开。这位巴伐利亚出生的将军以卡尔至高无上的权威为挡箭牌,拒不服从顶头上司的命令。卡尔宣布洛索和国防军第七师现在听他指挥,巴伐利亚“在这个关头必须充当真正德国民族性的围城”。8洛索宣誓效忠巴伐利亚政府,因而也就违背了效忠《魏玛宪法》的誓言。10月22日上午11点,整个巴伐利亚师开进了练兵场,每一位军人(他们几乎都是巴伐利亚本地人)都兴高采烈地宣誓效忠巴伐利亚州。9从现在起,洛索和第七师完全彻底地背叛了泽克特将军,在整个德国动摇了国防军的士气。10泽克特给艾伯特总统写了一封信,提出“可能爆发”内战的警告。11当时在萨克森为洛索效力的一名间谍写道,在德国一些地方唯一的问题就是:“巴伐利亚何时出兵进发?任何耽搁都被认为是危险的。”12

但是巴伐利亚执政三雄同柏林政府闹翻,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新盟友鲁登道夫的同党。相反,希特勒-鲁登道夫阵营在如何对待柏林政府这个问题上继续同卡尔、洛索和塞瑟尔三雄做着斗争。希特勒打算宣布举行全国暴动,向柏林进军。但是他首先需要巴伐利亚国防军和执政三雄站在他一边。这看起来只是个把握时机的问题。希特勒那位才智过人的好友舒伯纳-里希特在9月里寄给希特勒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目前的大众心理是欢迎任何政治变革。这只是个寻找合适的心理时机,充分利用大众心理的问题。”13

对于希特勒而言,那个适合的心理时机就是现在。他已做好出击的准备。在墨索里尼进军首都罗马的榜样激励下,希特勒要在慕尼黑举行暴动,宣布成立新的国民政府,然后发起进军柏林行动,奔走379英里,推翻旧的国民政府。在舒伯纳-里希特的影响指导下制订的上述计划似乎绝对可靠。

然而,那不是执政三雄的计划。虽然他们也和希特勒一样希望德国能成立一个右翼权威政府,但是对于武装进军柏林,他们的态度非常矛盾。在执政三雄当中,洛索的态度最为矛盾。有一次他一拳砸在桌面上,高声宣称:“老天作证,我想进军柏林,我真的想进军柏林!”但是他又补充说,只有成功的机会为“51%”时他才会那样做。正是这样含糊其词的表白让说一不二的希特勒大为光火。有一点,执政三雄倒是意见一致:他们不想让脾气暴躁的希特勒参与领导任何进军行动或者在柏林的接管行动,甚至也不希望鲁登道夫站在他一边。执政三雄想要的并不是铁腕人物一手遮天的独裁统治,尤其像希特勒那样刚愎自用的铁腕人物。他们希望在柏林建立一个集体领导班底,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执政内阁(完全忽视了它同法国大革命的残酷过激行为之间的负面联想)。

希特勒手下那个充满幻想,风风火火的团队——经过战火洗礼的克里贝尔,戴眼镜的兽医学教授韦伯,脸上有疤痕的罗姆,面色阴沉的罗森堡,擅长密谋策划的舒伯纳-里希特,甚至还有穿着时髦的汉夫施丹格尔,都想大干一场。冲锋队那位生气勃勃的领导人赫尔曼·戈林眼睛里布满血丝。有一次在慕尼黑给巴伐利亚一带的手下小头目开会时,戈林制定了一个杀气腾腾的行动方案。他交代说,所有的各队头目都要在各自所处的城镇和地区准备一份名单,一旦暴动开始,列在名单上的人必须处决。“宣布暴动后,其中至少有一人立刻枪决,杀一儆百。”14

戈林并不是唯一一个预想在纳粹成功接管政权后立即实行恐怖统治的纳粹党人。巴伐利亚最高法院法官,秘密纳粹党人特奥多尔·冯·德弗德滕为希特勒制定了一份严酷的临时宪法,准备在暴动成功后取代《魏玛宪法》。届时,这部新宪法将突然终止民主体制,解散议会,以极端的独裁统治取而代之。此外,这部宪法草案还禁止所有的罢工与工会活动,解聘担任公职的所有犹太人,没收犹太人的资金与收藏品,把那些“毫无益处的消费者”,那些被视为“危害安全”的人强制送进劳改营或“集合营”(此为“集中营”的委婉说法);中止新闻自由,集会自由和言论自由。更为恶劣的是,这部宪法草案充斥着死刑威胁恫吓。它将适用于惩罚如下罪行:拒绝工作,参加非常聚会,拒不上交“在战争中通过使德国人民受苦受难而赚取的资金”——这最后一条矛头指向了所谓的犹太获利者。所有违法行为及其刑罚都将由审理轻罪的军事法庭在不到三天内处理完毕,不得申诉。冯·德弗德滕制定的这部宪法草案规定:“必须采用绞刑或枪决的方式执行死刑。”15

在整个10月里,希特勒的团队与执政三雄之间的争斗仍在继续。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各方政治领导人争斗不休,战斗联盟准军事组织,国防军的老牌部队和巴伐利亚州警察部队之间却展开了高级别合作。为了采取任何重大行动,比如将法国入侵者从鲁尔地区赶出去(他们考虑过采取这一行动),遏制那些在图林根和萨克森州从事煽动民众活动的赤色分子,向柏林进军,他们知道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战斗联盟准军事组织中武器装备最好的当属高地联盟。在其领导人韦伯被问及是否把他的重炮调到巴伐利亚北部边境的国防军和巴伐利亚州警察部队那里时,他回答说:“好像是这样,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重炮。”考虑到战后德国对国防军在规模和经费方面的种种限制,上述说法比较可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