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亲王十字军

当隐士彼得的军队在西弗多托覆灭之时,西欧贵族们正在做着出征前最后的准备。在“正式”的东征开始前,惨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们那里,不过就算传到了,农民军的失败恐怕也不会掀起多大波澜。非要说影响的话,也就是证明了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远征中东注定要失败。欧洲的君王们应该足够聪明,早就知道这个教训,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除了拥有资源优势之外,在组织方面,他们同样散漫无序,和农民也差不了多少。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十字军缺乏一位明确的领袖。教皇乌尔班二世本希望西方的国王如法国的腓力一世、德意志的亨利四世或英格兰的威廉二世(William Ⅱ)参加十字军,因此没有提名总指挥官的人选。48然而,这些名人都不敢或是不愿意离开王座参与这场耗时未知的战争,因此婉拒了邀请。最后,法国和意大利有四位王公自告奋勇担任领袖,但他们的地位相当,谁也不愿意听从其他几人的命令。

乌尔班试图把大家联合起来,于是任命了著名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作为他的个人代表。这是一个绝妙的选择。阿希马尔来自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这位中年传教士是天赋十足的外交家,擅长管理工作。他很有教养,易于相处,更喜欢劝说而不是命令,此外还有丰富的旅行经历,熟知前往耶路撒冷的各种困难。他本是总司令的绝佳人选。然而不幸的是,中世纪的权力现实让他的领袖地位更像是一个空头衔。他的确魅力超凡,但他完全没有封建权威。每位东征者都是向上帝,而不是向教会宣誓,此外他们还受到各自封建领主的控制。阿希马尔可以提出建议,但是大家没必要听。

因此,东征军不止一支,而是四支,每一支由一名大贵族领导,他们都认为担任总指挥官统领大军的应该是自己。1096年夏末,四支军队各自取道前往君士坦丁堡。如果他们有计划的话,那就是在所有人抵达目的地后分出地位的高下。

第一位出发的大贵族是韦尔芒德的于格。他是那位多情的法国国王腓力一世的弟弟。因为于格是上一任国王的儿子,这一任国王的弟弟,所以他认为自己毫无疑问应当是十字军的领袖,并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一事实。他显然从不缺乏信心。在离开法国中部之前,他给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写了一封信,自称是“王中之王,普天之下最伟大的人”,要求拜占庭届时给予符合他身份的接待规格。49随后,他南下意大利,在卢卡(Lucca)与乌尔班会面,还在那里获赠了圣彼得大教堂的旗帜作为教皇的祝福。

于格认为这面教皇赠予的旗帜就是他作为十字军领袖的象征。带着它,于格抵达了亚平宁半岛东南部的海港巴里(Bari)50,并让军队分批登船前进。截至此时,他的征途都一帆风顺,不过当他靠近达尔马提亚(Dalmatia)沿岸,也就是现今的阿尔巴尼亚附近时,天降横祸。一阵风暴突然袭来,打散了于格的船队。于格与大部分部下脱离了联系,自身的船只还在这样一片不熟悉的水域不慎触礁。

更糟的是,浑身湿透的“王中之王”不得不接受拜占庭皇帝侄子的营救。皇侄把这支精疲力竭的部队集合起来,送去了君士坦丁堡——一路上还予以密切监护,以免再次出现劫掠的情况。这显然不是于格想要的进城方式,不过他至少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热情款待。拜占庭为于格的军队准备了盛宴,皇帝也决定立刻与于格会面。

即使对于格这样自我的人来说,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会面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阿历克塞一世可能个头稍矮,但他坐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皇座上,有着屋大维等诸多先辈,家底深厚。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思想家,只要他想,就能表现得耀眼夺目。而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他有很多理由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在东征的亲王与写信引发这次东征的皇帝之间的第一次会面中,阿历克塞一世的担忧要多得多。虽然于格的骑士数量较少,进城时也有些狼狈,但他们显然比彼得的杂牌军更加威武雄壮,而皇帝并不确定他们的动机。像所有东方的居民一样,他对十字军东征的行为感到困惑。尽管被穆斯林围困,并与之殊死搏斗了超过4个世纪,但东方的基督徒从未萌生过发动“圣战”的想法。正如公元4世纪的名人该撒利亚的圣巴西流(Saint Basil of Caesarea)所说,杀戮有时是必要的,但绝不应当得到赞扬,更不可能是罪恶得到宽恕的理由。

穆斯林几个世纪的入侵(并且多数入侵以胜利告终)并没有让基督教会改变立场。公元10世纪,伟大的战士皇帝尼斯弗鲁斯·福卡斯(Nicephorus Phocas)打退了穆斯林的入侵之后,请求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追认那些在抗击穆斯林的战斗中死去的战士为信仰的殉道者。尽管这是近3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国家在对抗伊斯兰教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但主教坚持己见,明确告诉皇帝尽管有时必要,但杀戮绝不光荣——更不用说神圣了。

对拜占庭人来说,这些在君士坦丁堡的骑士声称要为了赎罪而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实在是值得怀疑。而他们的随军神父又加剧了这种疑虑。东方的神职人员不得携带武器,但举目望去,西方的神职人员都带着钉头锤,身穿盔甲,领导着部队,这太令人紧张了。许多拜占庭人认为,十字军只是表面说得虔诚,实际上东征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解放耶路撒冷,而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外国的访客来到这个帝国的首都,往往会为之惊叹,但这种情绪总会不可避免地演变成贪婪。从5世纪的匈人领袖阿提拉(Attila)到不久以前1085年的诺曼人入侵,这种情况拜占庭人已经见过太多。这次这些粗鲁的西方人也没什么区别。

因此,阿历克塞一世必须谨慎行事。这次东征的矛头很有可能会转向他——隐士彼得的部下已经足够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应对伊斯兰教巨大威胁的同时,他还可能不知不觉多了一群基督徒的敌人。所以他首先考虑的就是保护帝国以及首都。毕竟,这本就是他起初求援的原因。

如果说韦尔芒德的于格是阿历克塞一世看不透的谜,那么拜占庭人同样让十字军战士难以理解。十字军轻蔑地把这些人称作“希腊人”,认为他们看起来软弱又无能。他们喷了太多香水,在各种事物上涂抹橄榄油,穿着打扮也更像是波斯商人而不是罗马战士。皇帝本身甚至更加让人困惑。十字军应邀前来支援,那皇帝在东征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他不御驾亲征,至少也应该派出自己的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