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风歌(十六)立仪定都(第3/3页)

这时候有一个人出来支持娄敬,就这一个人支持改变了刘邦,这个人是张良,只有张良站出来支持娄敬,说娄敬说的对,你就应当把国都从洛阳迁到关中去,为什么呢?张良讲了一番道理,大体上有这四个方面,第一关中的地理地形甚好,因为中国的地形地貌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西北对东南总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这么一个态势,所以呢占据了关中,你去统领全国这个很容易,关中的前后左右全部有险,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所说的这个关中它四面都是关,东边是河南交界的函谷关,西边是铁马秋风的大散关,北边是萧关,南边是武关,四面全是山,中间是八百里秦川,四边有险可守,中间是富饶之地,所以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称帝的地方,而洛阳这个地方呢,是个四战之地,什么叫四战之地?就是无险可守,东西南北都能打,北面的邙山并不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中要比这个洛阳好得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什么呢?关中有经济文化的优势,秦国从孝公变法以来奖励耕战,所以关中的老百姓种地非常内行也非常卖力,关中是支持战争的一个大后方,关中之地绝对不能够失掉,再加上秦始皇搞的这一套什么郡县制,统一文化,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关中向外推开的,所以汉代要承接秦制,关中是一个最好的地方,最便利的莫过于关中。第三点关中是刘邦的根据地,刘邦一进入关中以后就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父老的拥护、爱戴,所以关中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根据地,也是刘邦将来安定天下的根据地,你不能把根据地给丢了,有了关中,你即使把函谷关以东地方全丢了,你还有关中之地呢。第四关中又是周朝的发祥地,周朝后来确实是建了成周洛阳,建了东都,平王东迁是不得已迁到洛阳去的啊,他真正的根据地实际上还是在关中,所以张良说娄敬的话说的是对的,就应当把关中作为你定都的根据地,这话一说,张良的话在所有的谋士中间,刘邦最看重的是张良,我们读《史记》,刘邦对其他的人的称呼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对张良总是叫子房,从来都是叫子房,他手下的大臣唯一没有受到处罚的也就是子房,所以张良一赞成,刘邦就二话不说了,当天就迁都,就从洛阳改到长安。所以应当说在刘邦称帝这个过程中间,娄敬也立了很大的功,所以刘邦还是很幸运的,每到关键时刻都有人帮他,怎么制定规矩啊?怎么来定都啊?都有人帮他,所以这个人很幸运,七年他只用了七年就从一介布衣折腾成九五之尊的皇帝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般的人闹革命都得几十年,流血牺牲才能夺得天下,七年夺得天下很不容易,至于刘邦为什么七年能够夺得天下,我们以后会讲,至少说他的过程时间太短了,你知道秦始皇在前面是三十五代国君努力啊,三十五代国君努力到他手里边,还折腾了几十年才折腾成一统天下,刘邦一点依赖都没有就是一个布衣百姓,七年北漂成功了,这个是极其不容易的,那么刘邦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呢?请看下集,汉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