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风歌(三十二)白登之围(第2/3页)

韩王信被迁到代地以后,这个韩王信还很勇敢,给刘邦打了个报告,说这个代国的国都在哪儿呢?在晋阳,晋阳就是今天的太原,这个离前线太远了,我要把代国的国都迁到哪儿呢?迁到马邑,马邑就是今天的朔州,在山西的最北边靠近内蒙,我要迁到那儿便于指挥作战。韩王信的这个迁都现在史学界有两种看法,第一认为韩王信迁都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匈奴;第二种说法,韩王信的迁都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这个不对,我认为第二个说法没有道理,韩王信后来是投降匈奴了,但不等于说他当初迁都就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啊,不是这样的。结果迁过去不久,汉高帝六年的秋天,这个时候匈奴的单于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单于,叫冒顿单于,这个冒顿单于带了20万精兵把马邑给包围了。这个韩王信做了两手,第一手向中央政府求救,第二手跟匈奴谈判。中央政府得令以后做了两个准备,第一派兵增援,第二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刘邦专门给韩王信写了一封信,他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怀疑韩王信有贰心。刘邦的话说得很重,说你的任务就是死守,你既不能轻易地死,也不能为了不死而侥幸地活下来。这个原话不是这样说的,原话叫“专死不勇”,什么叫专死不勇?一个劲儿想着死那不算勇敢,这叫专死不勇,就是你不能轻易地把命给丢了。第二句话叫“专生不任”,什么叫专生不任呢?只为了活不顾及自己承担的责任。结果刘邦的这个信一到韩王信吓坏了,因为他私下跟匈奴谈判的,韩王信怕刘邦杀他。这一担心,到这一年的九月,就是汉六年的九月韩王信就投降了,他投降以后就和匈奴联合起来攻打太原郡,这一下子激怒了刘邦。这是汉六年九月的事情,十月就是汉高帝七年的第一个月了,因为当时十月是第一个月。这一年的冬天,刘邦带了32万大军去攻打匈奴,仗打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把韩王信打败了,韩王信打败以后,韩王信就逃到匈奴去了。

但是匈奴的冒顿单于非常狡猾,当他打了败仗以后他开始示弱,就是他把他的主力隐蔽起来,你在外面看到的士兵都是老弱,他把他的牲畜强壮的牛、羊、马全藏起来了,你看到的都是老马,要么就是小马,看不见强壮的马。所以刘邦派出去了十几批使者出使匈奴,回来的人都跟刘邦报告可以跟匈奴打,我们到匈奴去看到以后,只看见老弱病残,只看见那个瘦弱的马,什么都看不见。最后一个派出去的人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人,这个人原名叫娄敬,后来改名叫刘敬,这个娄敬出使回来跟刘邦说匈奴不能打,他说两国打仗都是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最强的一面,可是我到匈奴一看,他展示的全是老弱,牲畜也是最老的、瘦的、病的,示弱,这说明他一定有埋伏,这匈奴不能打。这个时候刘邦的主力已经出发了,所以刘邦听不进去啊,因为刘邦前面是一连串的胜仗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觉得秦我灭了,西楚霸王项羽我也灭了,你匈奴会怎么样呢?所以刘邦在这种情况下轻敌冒进,就带领他的先头部队出发了。刘敬阻止他出发,他把刘敬骂了一顿,骂完把刘敬关起来戴上刑具,说等我回来我再处理你。刘邦把这个谋士刘敬一关,带着部队就上去了,走到哪儿呢?走到平城,然后到达了白登山,白登山在山西大同。这个时候平城有少数部队,后边大部队还没有到,刘邦就带了一部分先头部队,爬到一个山上去眺望周围的形势,结果刘邦带着少数部队一上山,突然冒出来40万匈奴精锐的骑兵,把白登山团团围住,一下子围了七天七夜。这个时候可以说内外消息断绝,粮草供应断绝,刘邦傻了,出不来。登山一看,匈奴的骑兵太厉害了,东西南北每一个方向都是纯一色的战马,比如说东方是青色的马,结果东方全部是青色的。而当时汉朝中央政府是个什么情况呢?汉朝中央政府皇帝坐的马都配不上四匹同一种颜色的马,四匹马都配不上同一种颜色,人家匈奴40万骑兵一面10万骑兵,人家10万战马是一个颜色,你连四匹都配不到一块儿。那这仗没法打,而且大部队在后边,大部队不知道刘邦跑哪儿去了,刘邦自己困到山上又出不来,这就是白登之围。

画外音:

白登之围是刘邦称帝六年以来发生的最为惊险的一次危机,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刘邦的少数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被歼灭,就在这命悬一线的危机关头,刘邦身边的一位重要谋臣站了出来献上了一计,这个人就是陈平。那么在白登之围的危机时刻,陈平献给刘邦的是怎样的计谋呢?

王立群:

陈平的计谋是什么计谋呢?据《史记》记载,说这个计谋的保密级别非常高,不解密,所以没有人知道陈平用的什么计谋。当然后来也有人为这一段做注释的时候讲了一点情况,说什么呢?实际上还是靠美女解围,怎么叫美女解围呢?前面我们说全是拆迁惹得祸,这个地方全靠美女解的围,是陈平跟刘邦说情况危急了。据说有好多种版本,有的版本说就画了一幅美女画,有的版本说没有画画,派人偷偷找到匈奴单于的夫人叫阏氏,跟阏氏说了,汉朝的皇帝已经被围住了,没有办法了,现在回国去搬美女了,美女就这个样,绝代美女,很快那个美女来了,汉朝皇帝就要献给单于,单于一看见美女那肯定不喜欢你了,你就完了。不如趁汉朝的美女没有来,你劝劝大王放个口子让皇帝出去。所以匈奴的阏氏收了那么重的礼,又听了陈平的使者说的这番话,为了保自己的地位就跟单于说了三条,第一,叫“两主不相困”,匈奴的单于,汉朝的皇帝,这算两个民族的两个头,互相之间不要搞得对方很难堪,叫两主不相困。第二,“得地不能久居”,你就是把汉朝的地占了你能在那儿住吗?人家是种粮食的,咱们的牲口到那儿没东西吃,咱们还得回到大草原上去,你占的地也没有用,这第二条。第三,“神灵庇护”,单于是有神灵庇护的,汉朝的皇帝也是有神灵庇护的,有神灵庇护的,谁也不能伤害谁。据说是阏氏给单于说了这三条,匈奴的单于怎么想呢?匈奴的单于有自己的算盘,他原来是跟韩王信的部下约好会和,然后一块儿打汉军,结果没有想到不知道什么原因,韩王信的部下没有来,负约了,所以匈奴的单于怀疑,韩王信的部下是不是跟汉朝的军队勾结起来了。与其那样不如放了他,最后下令网开一面,就把那个包围圈放了一个角。那天早上还天下着大雾,汉军的士兵出入匈奴的士兵都看不见,能见度非常低。然后呢,刘邦的人马从那一个角缓缓地退出来了。这个退还有一些细节,刘邦是想快马加鞭地跑,为他赶车那个太仆夏侯婴说,不能快,一快就显得咱们心虚了,慢慢走。这个时候刚好赶上那个大寒流,刘邦的士兵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手指头都冻掉了。最后撤到平城撤出来,匈奴的骑兵也退了,刘邦算白登解了围。白登解围历来把它归功于陈平,大家都说是陈平立了功,其实根本原因不在这儿。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汉匈两家的关系决定的,汉打匈奴不在于灭掉匈奴,在于灭掉韩王信,打击帮助韩王信叛乱的匈奴。匈奴呢,也不想抓住汉朝的皇帝,抓皇帝没有用啊,你抓了刘邦,人家把刘邦的儿子立了,你抓了他儿子他还有儿子再立一个,这个没有用,匈奴的目的是我要你的人做我的奴隶,要你的财物补充我的供给。汉和匈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匈奴并不想把汉朝的皇帝怎么样,汉也没有力量把匈奴的单于怎么样,这才是根本的一个原因。刘邦打完败仗之后,立即把那个刘敬给释放了,封赏了这个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