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风歌(三十二)白登之围(第3/3页)

画外音:

从白登之围中侥幸逃脱后,刘邦意识到刘敬具有过人的谋略和智慧,于是在一个重大国事问题上向他问计,结果刘敬想出一计,而这个计谋对大汉王朝影响深远,并且招来了后人非常的争议。那么刘敬献上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计谋呢?

王立群:

刘邦就向刘敬问计了,说我们怎么来解决和匈奴这个关系问题呢?刘敬就给他分析了,说现在这个情况下不能打,对付匈奴就两个办法,第一动武,动武咱们是刚打了这么多年,咱们士兵疲惫了,咱跟人家打不起。第二讲仁义,我听说这个冒顿单于是杀父代立,把他爹杀了代立了,和这么一个人你能跟他讲仁义吗?仁义也讲不通,只有一个办法,让他变成咱们的子孙就行了。刘敬就提了一个办法,他说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这样做。刘邦说只要能行,能解决两家的矛盾问题怎么都行。刘敬说那可以,他说你派你到嫡长公主,他特意提出嫡,嫡长公主,那意思就是说你和吕后生的那个鲁元公主拿出来吧,送到匈奴那儿去嫁给匈奴的单于,匈奴单于一知道是你的亲女儿,而且是嫡出的女儿,肯定让她做阏氏,她要一做阏氏,那将来你闺女生的那个儿子,等老单于一死他就是新任的单于了,那新任的单于是你的什么啊?是你的外孙啊,将来你的外孙如果做了匈奴的单于,外孙还跟他外公打吗?我没听说天下有这样的事,两家的关系就可以和好了。刘邦一听说可以啊,就下决心要把鲁元公主嫁出去。吕后不干啊,吕后整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邦就没招了。这吕后就讲了她的道理,“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我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你为什么把我的女儿非要扔到匈奴去呢?死活不让。刘邦最后没辙,就找了一个宗室,刘姓宗室的女儿,这不知道找到谁家去了,把人家的女儿打扮打扮,以次充好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嫁过去了。而且陪嫁了很多匈奴最喜欢的像茶叶啊,丝绸啊,这些好的东西送给匈奴了。派谁去呢?就派刘敬去了,这事就成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西汉初年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政策叫和亲。这个和亲之策经历过高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一直到汉武帝才改变,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一直用和亲的办法。

和亲的办法我们现在史学界是两种意见,就是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肯定的认为说和亲的办法有用啊,它有利于西汉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它是有用的,还有利于匈奴统一大漠南北,加速匈奴的汉化过程,这是认为有利的一面。也有的人反对,说西汉的和亲之策是在刘邦先冒进,不听刘敬的话,先冒进后失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个权宜之计。和亲并没有起到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作用,匈奴还是不断地入侵,文帝朝、景帝朝,特别是文帝朝发生多次匈奴大规模入侵,所以关于和亲这个办法在学术界目前是有争议的。那么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和亲之策应当是,西汉政府在国力未强大到和匈奴对抗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解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第三,和亲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应当这样看可能会比较全面一点。这个政策延续到后代人们就提出很多批评意见,所以到了文帝朝、景帝朝做了很多调整,这些调整包括什么呢?匈奴最厉害的是骑兵,汉朝最缺乏的是骑兵,那怎么办呢?鼓励民间养马,文帝朝、景帝朝大量鼓励民间养马,所以到武帝那个时候,卫青、霍去病一出征10万骑兵,从哪儿来的马?民间养马,另外国家建立国营的养马苑养军马,这是为大规模对匈作战做准备。第二是移民,向边疆移民,而且这个移民是有奖励的,如果你有罪,移过去罪给你免了。第三,入粟,就是谁家里要是有粮食,把这个粮食千里迢迢送到边疆,要么可以免你的罪,要么可以给你爵位。所以边疆就充实了一大批老百姓,一大批军粮,还养了那么多战马,这样使汉朝边地的力量大大加强了,这就为汉武帝最终用军事力量解决汉匈问题打下了一个基础。

应当说刘邦在他执政初期做皇帝以后,确实他还面临着内外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这一集讲到刘邦全力以赴应对北方的匈奴,最后是白登之围刘敬和亲,才算把这个问题暂告一个段落。但是刘邦刚刚把外部的问题解决掉,他的后宫又失火了,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后宫中间出现了夺储之争,他的后宫中间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刘邦执政的后期了,所以他的后宫中间的斗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那么这些问题刘邦该怎么解决呢?请看下集《爱子封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