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盗陵毁陵之谜(第4/4页)

杜牧《过骊山作》诗日:“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谷囚独夫。牧童火人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尽管放羊娃误烧秦始皇陵之说流传极广,但是,此说疑窦丛生。

如果放羊娃可以掉入地宫,那么,肯定有一条通往地宫的通道。如果有这么一条通道,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自然塌陷形成,二是盗掘后留下的盗洞。

秦始皇陵前后经过近三十九年的持续修建,非常坚固,不大可能自然塌陷形成通道。另外,一座修建了几十年而且深埋于地下的地宫,也不可能留下一个通道让后人可以进入。

秦始皇陵被盗掘一说,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作过详细的讨论,结论是:秦始皇陵被人为盗掘过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没有被人盗掘,通往地宫的通道就不可能存在。所以,班固《汉书·刘向传》的毁陵说极不靠谱。

以上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有关秦始皇陵被盗、被毁的种种说法,并对这些说法作了剖析。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现代科学探测证明秦始皇陵从未被人盗掘过,那么,史书记载的无论是项羽,还是“天下盗贼”、“关东贼”、无名氏,都是被冤枉的。而牧羊娃误入秦始皇陵一说,则纯属谣传。

最后,我们再提出一种佐证。

中国古代有一门重要学科叫金石学,专门记录铜器与石刻。如果秦始皇陵确实被后人盗掘过,古代的金石学著作中一定会有记载。可是,在中国古代的金石学记录中没有一件器物被确定出自秦始皇陵。

这恰恰证明秦始皇陵从来没有被人盗掘过。如果秦始皇陵曾经被盗过,不可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不留下一点点痕迹。

秦始皇用如此奢侈的标准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皇陵,并在神秘的地宫里埋下如此众多的宝藏,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只是为了自己身后的享乐。这样一位皇帝,在历史上会给后人留下怎样的评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