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4/13页)

当此中原多故,饷糈艰难,叶名琛总宜计深虑远,弭此衅端,既不可意存迁就止顾目前,又不可一发难收复开边患。……现在各国既知其无理,自有公论,日后英国传闻,或不至有所借口。如果该酋自知理屈,悔罪求和,并罢议进城,只可俯如所请,以息兵端,但不可意存迁就,致该夷故智复萌,肆行要挟。

从谕旨内容可以看出,咸丰皇帝交给叶名琛的任务,实在是个颇有难度的技术活,既不能开启战端,又不能满足英国人的要求,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咸丰皇帝根本就没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和英国人的纷争,更何况叶名琛也不是精明强干能担大任的人,当时广州百姓中间流传着一首讽刺叶名琛的顺口溜: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如果用一句俗语来概括,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咸丰皇帝将对付英国人的重任交给叶名琛,本身就是个错误。皇帝自己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时英国在欧洲与俄国之间的克里木战争已经结束,在首相巴麦尊强有力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必然会加速解决与清政府的修约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并不是咸丰皇帝一厢情愿想要息兵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么简单。而且,咸丰七年(1857)二月,巴麦尊成功运作议会通过了扩大军费和增援远征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提案。三月二十六日(4月20日),英国政府任命前驻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由两千九百人组成的陆海军奔赴中国。

与此同时,法国由于在修约问题上与英国人“同病相怜”,在看到英国人已经决定对清政府发动战争后,也在寻找侵华的借口。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天主教神父马赖在中国广西西林被杀为借口,提出了“为保卫圣教而战”的口号,与英国军队联合共同派兵来华,以格罗南为全权专使,带领一千名士兵,于八月二十六日(10月13日)到达香港。

英法联军在香港一共集结了五千六百余名士兵,并照会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列卫廉、俄国公使普提廷先后到达香港,共同谋划对华的战争,以达到扩大在华特权的目的。当时经过商讨,决定英法为军事进攻的主力,俄美担任对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的帮凶,并继续以修约名义向叶名琛发出照会,只要清政府态度模糊或者一口回绝,英法联军即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面对来自四国的压力,叶名琛向咸丰皇帝详细奏报了广州目前的局势。由于很长时间以来叶名琛对洋人们的态度遭到诟病,因此他在奏报的最后,声称要与英法联军进行决战,既要为朝廷立功,也是为自己正名。

若再不乘此罪恶贯盈之际,适遇计穷力竭之余,备将节次要求各款,一律斩断葛藤,以为一劳永逸之举,则得陇望蜀,伊于胡底?……总俟其附近兵船全行退出,各国贸易开舱有期,即行飞速奏报,以期早慰圣廑。

谁都看得出来叶名琛这番言论,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且他对四国当时的意图根本无从了解,手里也没有什么资本可以对付洋人,“早慰圣廑”不过是溜须拍马而已,然而咸丰皇帝却对叶名琛深信不疑。

咸丰皇帝看完叶名琛的奏折后,首先表扬叶名琛,认为他对洋人“据理驳斥”甚为得体。在咸丰皇帝看来,英法之间名为联合,实则暗中争斗,也就是说法国人是被英国人拉下水的,其实根本不想与英国人联合,真正想和英国人联合的是美国人,因此法国国王一定会阻止本国对华的军事行动,不出数日英法联盟就会自行瓦解。

我们暂且不说咸丰皇帝对法国政体究竟有多少了解,这种单纯以中国传统政治斗争的眼光去看待英法联合的本质,无疑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他希望叶名琛能够继续和洋人们进行交涉,结果能够一劳永逸,希望洋人们能够理解大清帝国因为镇压“长毛”匪患,实在是财政吃紧。

然而在叶名琛奏折的迷惑下,咸丰皇帝并不知道当时广州已经是个不设防城市,当英法联军到达广州城下时,叶名琛也没有表现出奏折中写的那样的信誓旦旦,他命令部下不准出战,并对附近的团练进行消息封锁。英军贴出告示说二十四个时辰之内,清政府如再给不出修约答复,就立即对广州城展开进攻。

有地方绅士自告奋勇,愿意自备粮饷军械与英军作战,一连请愿十多次,叶名琛就是不见,也不允许身边的人谈论洋人们的事情。当时正值叶名琛大寿之际,据史料记载:

合城文武,尚往督署祝寿,叶名琛谓不必惊慌,仙乩云:“十五日后便无事。”叶相于城北建长春仙馆,穷极侈丽,内供奉吕纯阳(吕洞宾)、李太白(李白)二仙,一切军务,皆取决于神仙,所谓将亡听于神者也。

身为一名封疆大吏,叶名琛居然将军务事宜寄托在神灵身上,清政府在广州战事逐渐陷入不利境地也就不足为奇。当然神灵们没能保佑叶名琛,原因就在于无论他如何虔诚,都必须面对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

十一月十三日(12月28日),英法联军三十二艘军舰一齐开炮,连续轰击广州城达七十二小时之久,五千六百余名士兵进攻广州,守将穆克德讷和广东巡抚柏贵因为叶名琛的命令,根本没有进行战前准备,只得竖起白旗投降。而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的猛烈进攻,吓得躲进总督衙门后花园的八角亭里,结果被英军士兵俘虏后,流放至印度加尔各答,最终死在了那里。

咸丰皇帝得知广州失守后,立即将叶名琛革职,那时他还不知道叶名琛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他任命黄宗汉为两广总督,接任钦差大臣关防,在黄宗汉没有到达广州之前,暂时由柏贵代理。

直到广州失守后,咸丰皇帝才意识到原来叶名琛只是在忽悠自己,同时也对自己不能知人善任而造成广州失守追悔莫及。因此他谕令柏贵在代理期间,一定要重整军心,使之同仇敌忾,将英法联军逐出广州。

但是咸丰皇帝或许没想到,他任用柏贵来纠正任用叶名琛的错误,实际是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他并不知道柏贵早已向洋人竖起白旗投降。当然他更想不到在此后四年的时间里,穆克德讷、柏贵等一群拿着大清帝国俸禄的高官们,居然在广州充当了洋人们的伪政权傀儡。

3. 大沽口之战

英法联军虽然攻占了广州,但还没达到他们最初要求修约的目的,因此这场战争不可能停止。四国公使在香港继续策划领军北上,尽快迫使清政府同意修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咸丰八年(1858)正月,四国公使派人到苏州会见江苏巡抚赵德辙,并向其递交照会,再次提出“公使驻京、增开口岸、内地旅游、改订关税、赔偿军费”等修约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公使还提出割让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以东地区的要求。四国公使限定清政府在二月底之前必须派出全权代表赴上海谈判,如不答应立即北上攻取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