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划江分治还是统一全国(第2/3页)

多尔衮在稳固了对畿辅地区的统治后,才陆陆续续地在八九月间委任了一系列文官武将南下,把势力扩展到河南北部。

如果弘光朝廷能抢在清廷之先出兵北上,和打着复明旗号的河南官绅豪强联合起来,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区,也可以有效防止清军南下,自立自强,为日后与清廷争天下取得先机。

可是,南京“定策”事件已经消耗了很多时间,而“定策”之后武将又得以“拥立”之功蒙受厚赏,武将的爵位和荣誉都基本到顶了,再也没有进取之心,即使史可法一天到晚高喊恢复鲁豫,乃至燕京,却是喊破喉咙无人响应。

这么一来,河南境内打着复明旗号的官绅土豪迫于清朝强大的压力,纷纷被迫归附清朝。清廷一路走来,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时人张怡差不多是这时候夹杂在难民中南下的,记下了途中见闻:“我在过德州地界时,沿路所见,均是乡勇团结,高举灭贼扶明大旗。到了济南,更有数千回民士兵自发聚合在一起,队伍整肃,器械精好。他们疏通大河,设置岗哨,但有船只通过,必严加盘查。疏通河流挖掘起来的泥土堆积在两岸,只能步行,不能骑马。沿河百姓家家建起围墙,只留下一个门洞出入,防守严密。他们渴望南京军队,犹如久旱望雨。后来听说弘光登基,史公督师,无不踊跃思效。每遇到南方来的客旅,张嘴就询问督师史阁部的军队到哪儿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充分利用他们这股锐气,可得数十万义士,并且自筹粮食于民间,人自为战,大功可成。如果日复一日,坐失良机,将会大灰忠义之心,空隳朝食之气,违背现有形势,形势就会土崩瓦解。”

参与济宁、兖州、济南官绅反叛大顺、恢复明政权活动的郑与侨在《倡义记》中写道:“在这四海无主之日,广大民众前无所依,后无所凭,只凭着一股忠心义愤、乡勇血诚,便可以使大贼立灭,名义以新。怎奈江南众多的执政臣宰一味热衷于穴中鼠斗,致使虎狠逍遥于笼外,对李自成贼寇的不共戴天之仇不管不问,真是令人感叹!”

南京小朝廷既然按兵不动,表现出这样一派怯懦无能的姿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怂恿和鼓励了清廷要南下的决心。

实际上,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南方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物资很大一部分仰赖于来自南方的漕运,宋代以前出现过的南北分治的经济相对平衡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降清汉官金之俊就于甲申五月对多尔衮上言:“西北地区民众享用的每一粒粮食都来自东南地区的生产,自从李闯祸乱过后,东南地区的粮食运不到京师,使得北地的米价暴涨。”

清河道总督杨方兴更是赤裸裸地说:“得不到江南地区,那么漕运就会受阻,北方的江山根本守不住!”

此外,降清汉官中有很多南方人士,这些人生怕出现南北朝的局面,那样,自己将同故乡两隔,父母分离,也一个劲地撺掇多尔衮等清廷决策层尽快饮马长江,归并南北。他们整天在多尔衮等人耳中灌施江南民风脆弱、不堪一战的思想。

这样,清廷征服江南,进而统一全国的决心最终确立了。

马士英、史可法等人曾经认为崇祯末年陈新甲与清议和在当时是“下策”,在现在是“上策”,而实际情况却是:崇祯末年陈新甲与清议和在当时是“上策”,而今却已经是“下策”了。

多尔衮既已从王鳌永的密报中获悉了弘光即位的消息,且又知道史可法视师江北,便于甲申年七月二十八日给史可法写了一封信,信写得很有意思,全文见《清史列传》卷二《多尔衮传》,与《史可法集》所载文字略有出入,其大意如下:

清摄政王致书于史老先生案前:

本王在沈阳就听人说过史老先生您的大名,知道史老先生您是个颇有名望的人物。这次入关破贼,与京都人士接触,认识了您老先生的堂弟史可程,曾通过他给您老致信问好,不知信收到否。

这段时间,听道路传闻,说南京有人自立为帝。“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乃是《春秋》之义,有贼寇不剿除,则已经故去的君王不能称葬,新立的君王不能即位,自古以来,防范乱臣贼子,至威至严。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逼死了君父亲人;中国臣民,居然不动一刀一枪,不发一矢一箭。当年伍子胥灭楚,楚臣申包胥痛哭于秦廷,终于感到了秦哀公,楚国得以恢复。平西王吴三桂向申包胥学习,痛哭流涕。我大清朝廷感其忠义,念及两国世代的友谊,摒弃了近来的小嫌隙,整顿好狼虎之师,一举驱除走了狗鼠之辈。入京之日,以国礼厚葬了崇祯帝,加谥号“怀宗”。大明朝的皇亲、郡王、将军以下,一律保持原来职位,不做丝毫改动;大明朝的勋戚文武诸臣,全部收纳任用,恩礼有加。耕市不惊,秋毫无犯。

原本我准备等秋高气爽便遣将西征,传檄江南,联兵河朔,戮力同心,共报你们君死国灭之大仇,以彰我大清朝廷的威德。哪里料到,你们这些南州君子,竟然苟且偷安,不审时度势,只知爱慕虚名,竟然将国恨家仇抛之脑后,令我们大惑不解!

我大清国入主北京,是从闯贼之手得来,并非取之于明朝。闯贼捣毁大明朝的宗庙,污辱大明朝的先人。我大清国不计鞍马之劳,代为雪耻。你们这些藏身于南京的孝子仁人,应该怎么感恩图报呢?你们想的竟然是等逆寇就诛、我王师北撤,就割据江南,坐享渔人之利。这种做法,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莫非你们以为有长江天堑不能飞渡,我大清雄师投鞭不足断流?

想想看,闯贼所祸乱的不过大明朝而已,从来没有冒犯过我大清国。我大清国以四海同仇,特伸大义。现在你等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向我大清国叫板。本王减少西面征剿闯贼的兵力,掉转枪口向东,并释放关在北京城内的重刑犯人,以之为前锋。就不信我大清朝会以中华全力而受制于江东一隅之地,胜败的结果,闭着眼睛都可以看得到。

《礼记·檀弓》上说了,“君子要爱人以德,细人则以姑息”,嗯,是这么个道理,君子必须用道德为标准来爱护人,小人才会用无原则的宽容他人来爱护人。您史老先生和其他江南君子如果知天命、识形势,又感恩故主,厚爱贤王,就应该劝你主上尽快削号归藩。则我大清朝廷也会以待如贵宾,封位在王侯之上。至于你等诸君子,也会列爵分土,以平西王吴三桂为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