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北使团的遭遇(一)(第2/2页)

骆养性虽是公事公办,但接洽之间、语言之际多含故国旧情。

二十九日,左懋第等百人行至河西务,被告知顺治帝要十月初一于北京即位,使团暂停前进。

乘停留间隙,左懋第派差官王廷翰、生员王言以“副将联名帖”之名往清廷内院送帖。

左懋第等人并不知道,骆养性因有示好故国之意,被多尔衮侦知,已于二十六被削职逮问。

骆养性的遭遇,震慑陷北诸臣,从此,皆杜门噤舌,再无一人敢与南明使团相见。甚至有人为表其忠,在多尔衮跟前开口闭口称“绝通好、杀使臣、下江南”。

所以,左懋第的名帖才前到清廷内院,降清明官冯铨便满面怒容,对着王廷翰、王言两人大叫大嚷道:“懂不懂‘入国问禁’?为什么不先去拜见摄政王?拿名帖来见我是什么意思?”

王言赔着小心答:“大明使臣奉本朝皇帝之命,致谢清朝。过济宁时,已经具好拜见摄政王的文书,准备先去拜见摄政王,但德州的方巡抚说摄政王严令‘陈洪范等所过地方,各部门单位都不必招待’,我们无法与清朝地方官员交往,文书无从上送,也就因此无法拜见摄政王。现在使臣派遣小臣来这儿,正是向您‘问禁’。”

冯铨一时语塞,悻悻说道:“我不收你等名帖,你等可立即进京来见。”

十月初五日,到张家湾。左懋第制止大家前进,派人送书信给摄政王多尔衮,明告多尔衮:大明使臣已至,请速安排大臣郊迎!

此外,又作一书信,交由王言持之遍示清廷内院的汉臣。

清廷内院的降清明官睹书后,表现各有不同:洪承畴神色忸怩,含涕欲堕,颇为不安;崇祯帝座前大学士谢升时而着夷帽、时而南冠,默然无语……

只有昔日的阉党冯铨熟视无睹,岸然自志。

主持内院的满人贵族刚林两眼怒视王言,等王言准备退出,突然喝问道:“为何使团不直接入京?”

刚林,姓瓜尔佳氏,字公茂,满洲正蓝旗,隶属郡王阿达礼,乃是深受皇太极、多尔衮信任的满族文臣,汉文化程度很高,曾在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作为笔帖式皇太极简派在文馆翻译汉文书籍,《洪武宝训》、《三国志》、《金史》等汉文古籍转译成满文的工作均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他还在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以汉文参加后金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举人,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被任命为内国史院大学士,参与撰修《清太祖实录》。

面对刚林的喝问,王言不卑不亢,从容答道:“大明皇帝有御书,不可轻亵。大清如不派官依礼郊迎,使臣宁死也不会前进。”

十月初十,先行入京的祖大寿之子祖泽溥派人回到张家湾汇报在京见闻,说摄政王多尔衮读了北使团的书信,颇有亲善之意。其父祖大寿说了:“少有机会,无不效力!”吴三桂的回答却是:“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末了,又表示说:“对于大明故国,终身不忍一矢相加遗。”

该日,清廷也派出了礼部官员到张家湾会见南明使臣。

十二日,清廷派出仪仗队,鼓吹前导,前来迎接。

南明使臣遂手捧弘光帝亲笔所作御书,自正阳门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