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强征河朔(第3/6页)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提出停止征讨成德镇的白居易当时只有34岁,但他始终怀揣兼济天下的理想。当看到因为征讨成德而使百姓遭受流离之苦后,他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便果断地上疏李纯,提出罢兵的请求。

白居易在他的《请罢恒州兵事宜》的奏文中指出,从这次征讨成德的实际进展来看,想要平定成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朝廷不仅会虚耗经费、丧失权威,而且官兵的战斗力会逐渐丧失,这就会给吐蕃、回纥以入侵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战乱已经使百姓受苦不堪,照此发展下去定会引发民变。

继白居易上疏之后,兵部侍郎权德舆也从军事角度指出,神策军久居京城,不善于远征作战,一旦接连失败,这些人就要逃散成为强盗,进而会使京城长安防备空虚。

白居易、权德舆等人的上奏虽然分析得很中肯,但一心想要削平藩镇的李纯并不想就此退缩。在此之前,李纯一直坚信战场的形势会有所好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前线战场将领的表现越来越让李纯感到失望。

尤其是昭仪节度使卢从史的表现,让李纯有了制裁他的想法。

诱捕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战前极力主张讨伐成德,但讨伐开始后却又一直逗留不前。柏乡之战是不是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取得大捷不得而知,但很多迹象表明,卢从史从来都没有间断与王承宗的私下联系。据史料记载,卢从史手下的士兵随身都藏有成德镇的军标,战时只要出示军标,对方便立即休兵,而且卢从史故意操纵市场,提高粮草价格,使朝廷购买粮草的开支加大。

卢从史其实也是个极具野心的人,他曾经不断请求朝廷加封自己同平章事的职务,而对于开战以来进展不顺的原因,则归结为其他藩镇与成德镇串通。卢从史的目的是要通过与成德、魏博的暗中联合,使本镇的地位能够像河朔三镇一样巩固下来,并以此要挟朝廷对自己作出更多的让步。

自开战以来,李纯已经逐渐对卢从史的伎俩有所察觉。不过鉴于战争依然在继续,他不得不暂时隐忍不发,但同时又命令宰相裴垍加强对卢从史部下的笼络和争取。

裴垍了解到昭义军的大将王翊元、乌重胤、第五钊等人与卢从史矛盾颇深,便利用王翊元出使京城的机会,努力争取王翊元并取得成功,使其成为潜伏在卢从史身边的一颗朝廷的棋子。王翊元将卢从史的种种阴谋诡计上报给了朝廷,并将昭义都知兵马使乌重胤也争取到朝廷这边,而且王翊元告诉裴垍,卢从史阴险狡猾,如果不尽快加以裁制,将来必定成为朝廷大患。

因此,裴垍向李纯建议,为了保证讨伐成德的战争不受影响,朝廷应该采取诱捕卢从史的方法将其除掉。

裴垍的建议让李纯有些愕然,因为在李纯看来,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用诱捕的方法解决臣子的问题有失礼法,甚至可能会招致天下人的耻笑。

“陛下!一切当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为名声所累!现在卢从史已经威胁到朝廷,如果不加以制裁,定生危害。可是讨伐成德的战事还在继续,如果再大张旗鼓地讨伐昭义,恐怕朝廷还没有这个能力,臣认为目前局势下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种方法对朝廷更有利!”

在李纯犹豫的时候,裴垍努力地再次劝说李纯赶快下定决心。

李纯虽然有制裁卢从史的想法,但用诱捕的方式他还从未想过。可是一想到卢从史在讨伐成德时的表现,为了尽快平定成德,李纯还是听从了裴垍的建议,开始了诱捕卢从史的计划。

李纯了解到卢从史到达前线以来,从不把讨伐成德之事放在心上,却经常到吐突承璀的营中去玩乐,尤其将吐突承璀当作婴儿一样戏耍,搞得吐突承璀很是没面子。于是李纯密令吐突承璀寻找机会拘捕卢从史。

当吐突承璀接到皇帝陛下的密令后,特意在营中摆上很多奇珍异宝,迎合卢从史贪财的心理不时地赠送,让卢从史放松警惕,更加信任自己。在卢从史逐渐麻痹大意之下,元和五年(810年)四月十五日,吐突承璀与行营兵马使李听事先在营中埋伏好士兵,然后召卢从史来营中赴宴。卢从史像往常一样毫无戒备地来到吐突承璀营中,结果他刚进入营中,便被埋伏在四周的士兵擒获。

昭义镇的士兵听到主人被擒的消息后,立即赶来营救。吐突承璀下令斩杀十几个士兵,同时宣布皇帝李纯关于拘捕卢从史的诏令,士兵们听到是朝廷要拘捕卢从史后便逐渐散去。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意外,吐突承璀下令立即押送卢从史前往长安。

李纯得到卢从史被擒获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此时北路招讨军范希朝、张昭茂带领大军在木刀沟(今河北无极)大败王承宗,而且张昭茂的长子张克让还险些活捉王承宗。这多少提升了些讨伐军的士气,为此李纯下令进行嘉奖。

卢从史被擒,使得昭义镇的节度使一职暂时陷入真空状态。李纯十分明白,如果接下来解决不好昭义镇的节度使任命问题,那么昭义镇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被引爆。尤其目前还处在征讨成德的过程之中,稳住昭义镇的局势是摆在李纯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从卢从史被拘捕以后,昭义镇的局势一直不稳定,李纯为了嘉奖乌重胤,准备让其接任昭义节度使。但翰林学士李绛则认为不妥,他主张将河阳节度使孟元阳调任昭义节度使,让乌重胤出任河阳节度使。就在这件事情还没决定时,李纯收到吐突承璀从昭义军发来的奏报,称已任命乌重胤为昭义节度使留后,请朝廷追封任命。

对于吐突承璀的奏报,李绛依旧表示反对。他进一步向李纯指出不能让乌重胤担任昭义节度使的原因,他指出昭义镇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朝廷全凭昭义镇制裁和抵挡河朔藩镇的对抗,它甚至决定整个帝国的安危。卢从史从前据有昭义镇已经让朝廷寝食难安,好不容易朝廷才重新控制昭义镇,现在如果让乌重胤担任节度使无异于再次失去昭义镇。

最关键的是,诱捕卢从史已经让朝廷失去大体,朝廷刚刚复得昭义镇本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现在又将节度使职位授予一位昭义镇的牙将,这更会让朝廷失去威严。吐突承璀的一封表文就让乌重胤当上了节度使,那么今后其他藩镇也效仿这种做法,朝廷该怎么处理,如果拒绝的话,会不会再次引起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