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强征河朔(第4/6页)

李纯为此听从了李绛的建议,元和五年(810年)四月二十三日,任命乌重胤为河阳节度使,孟元阳为昭义节度使。

但是让李纯没有想到的是,在将乌重胤与孟元阳互调的时间里,李纯虽然暂时让吐突承璀代理昭义镇事务,结果昭义镇还是出现了变故。

由于讯息不通畅的缘故,昭义镇内忽然传出朝廷要将参与卢从史叛乱的所有士兵全部治罪的消息。五月六日夜晚,昭义军三千多士兵逃奔魏州,即使是还在昭义镇的士兵也心存疑虑,计划出逃。李纯得到消息后十分焦虑,昭义军一旦失控则意味着南路讨伐军有可能土崩瓦解,而南路讨伐军一旦不复存在就意味着整个讨伐成德的计划基本宣告失败。

在这种敏感的局势下,李纯立即派人持诏书前往昭义军所在地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宣慰。他希望昭义军士兵不要轻信流言,保证除卢从史之外,其余人一概不追究责任,并给予士兵们赏赐。

李纯及时采取措施,让昭义镇暂时安定下来,但很多人还是担心新的节度使到任后,会追究本次外逃之事。针对昭义镇士兵们普遍存在的顾虑,李纯不久后又发布了第二道诏书。在诏书中李纯不仅分析了昭义镇之所以会出现动乱的缘故,而且一再说明士兵们是受了卢从史的蛊惑,并向士兵们充分介绍了新任节度使孟元阳的为人,总之一句话,让昭义镇的士兵把心放在肚子里。

经过李纯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昭义镇将士一再下诏进行安抚,由拘捕卢从史而引发的动乱终于得到平息,进而征讨成德的南路大军得以继续保存。但昭义镇出现的动乱其影响并没有就此终结,从军事角度而言,讨伐军因为昭义军动乱而依旧步伐缓慢。最重要的是朝廷内很多人在看到皇帝焦头烂额的状态后,罢兵的呼声继续高涨。

其中以先前两次上疏的白居易为典型代表。

罢兵三疏

在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征讨成德王承宗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北路讨伐军自四月木刀沟之战后,没有新的进展。而南路讨伐军自郦定进战死后,诸将畏惧不前,加上朝廷拘捕卢从史以后昭义军出现的动乱,使得讨伐战事陷入停滞状态。

战争最终还是向李绛、白居易等大臣先前预料的那样,可谓是进退两难。在这样一种局势下,六月十五日翰林学士白居易第三次上疏请求罢兵,在奏文中白居易从四方面分析了战争的形势,强烈主张立即罢兵。

白居易首先分析了战场的总体形势,他认为现在的局势比他上次上疏的时候要糟糕得多。在此之前朝廷命令李师道出兵收复棣州,可是李师道至今也没有奉诏出兵。魏博镇的田季安装模作样地攻下了两座成德空城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动作。昭义镇的动乱致使士兵投奔魏博镇,然而田季安竟然隐瞒不报,今后恐怕田季安更会为所欲为。总结南北两路讨伐形势,白居易认为北路军屯兵半年不进,南路军的吐突承璀寸功未建,而且总是向朝廷请求增兵,但诸道又称兵力不足无法抽调。在白居易看来,至少总体讨伐的形势十分不妙。

针对李纯十分依赖的幽州刘济问题,白居易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皇帝陛下之所以迟迟不肯罢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刘济自兴兵以来,表面上看十分忠于朝廷,而且也打了胜仗,朝廷现在如果罢兵,会伤了刘济的热情。但白居易显然有着另外一种想法,刘济本身是个大奸似忠之人,他之所以在征讨成德以来最为用力,除了他和王承宗矛盾不可调和之外,事实上他通过这场战争,可以在成德镇获得丰厚的利益。皇帝陛下实在不应该为了照顾刘济的情绪,而让整个帝国陷入一片窘境中。

在白居易看来,朝廷现在提出罢兵是最有利的时机,除了昭义镇军队因为孟元阳刚刚到任需要整合之外,征讨大军还没有失去信心。在这种局面下如果立即罢兵,赦免王承宗师出有名,罢兵也会罢得有气势,让天下人看到皇帝陛下的宽宏大量。

最后白居易向李纯分析了如果继续征讨会引发的严重后果。他认为如果现在不立即罢兵,由于军心不稳可能会造成各镇军队失控,进而引发当年泾原兵变式的动乱;而且朝廷会失去罢兵的良好时机,等到局势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状态,那么朝廷刚刚平定三镇积累起来的权威会丧失殆尽,天下很可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今日已前,所惜者威权财用,今日已后,所忧者治乱安危。国家有天下二百年,陛下承宗社十一叶,岂得以小忿而忘国家大计,岂得以小耻而忘宗社远图?”

白居易在奏疏的最后写下了上述一段话,可谓痛心疾首。

这次上疏比起前两次言辞激烈很多,明显可见带有质问皇帝陛下的口吻,而且在最后的落款上白居易加上了“读臣此状一二十遍,断其可否”的字样,可以说几乎到了让李纯必须罢兵的地步。

当李纯看完白居易的奏疏后,他第一次开始重新审视征讨成德的问题。虽然白居易的奏疏言辞激烈,李纯看完后的第一反应并不舒服,但他知道这是一个忠心的臣子发自内心的呼喊,从中可以看到白居易的忧国忧民之情。所以李纯并没有计较白居易的用词,而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白居易所说的话,至少从心理状态来看,李纯不是像最初那么激进了,甚至开始考虑是否停止征讨成德的问题。

就在李纯左右徘徊,针对成德问题进行慎重思考的时候,七月二日,王承宗忽然派使者进京上书谢罪。自称当初拒绝朝廷割让德、棣二州,主要是因为卢从史的挑拨,并表示现在自己愿意割让德、棣二州,并向朝廷定期缴纳两税,接受朝廷任命,希望皇帝李纯能够赦免自己。

王承宗态度的转变出乎李纯的意料之外,于是在继续征讨已没有绝对的把握,朝臣又一再强烈要求罢兵的情况下,李纯最终下定决心停止征讨成德。元和五年(810年)七月九日,李纯正式颁布《复王承宗官爵制》,在制文中李纯对讨伐成德之战进行了总结,指出发生叛乱必须讨伐,一旦归顺可以从宽处理这是惯例。王承宗既然已经请罪,朝廷可以给予赦免,官复原职,至于谈到这战争的根本原因,李纯也是将其归罪于卢从史的挑拨。

事实上谁都明白目前情况下双方握手言和必须要找一个共同的敌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卢从史都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李纯明知道兴兵讨伐的根本原因是他反对节度使权力世袭,但既然决定罢兵就必须要让王承宗赚足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