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4/12页)

藩镇叛乱

“长庆销兵”的直接后果就是卢龙镇的朱克融和承德镇的王廷凑相继反叛。

卢龙节度使刘济在李纯征讨成德时可谓是用力不少,不过刘济外出作战,以长子刘绲全权处理卢龙政务,这就引起了另一个儿子刘总的不满,结果刘总趁刘济病重时,发动兵变杀死父亲和兄长,然后自领军政。后来看到李纯先后讨平实力强大的吴元济和李师道后,刘总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所以上表请求归顺,被朝廷晋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结束了对抗的局面。

不过刘总是个阴险小人,本来归顺朝廷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弑父杀兄的阴影总是萦绕着他,甚至每当夜深人静时,刘总经常梦见父兄来索他的命,这种恐惧缠绕着他直到晚年。

长庆元年(821年)正月,刘总上奏朝廷请求放弃官爵皈依佛门。不久,皇帝李恒正式允许他出家。他在出家前对卢龙的后事作了安排,将卢龙一分为三,即幽州、涿州和营州为一道,任命张弘靖为节度使;平、蓟、妫、檀四道、州为一道,任命平卢节度使薛平为节度使;瀛、莫二州为一道,任命京兆尹卢士玫为观察使。

此外,刘总又选出部将中有功劳,但又难以节制的将领报请朝廷予以晋升,使卢龙的将士都能产生到朝廷做官的兴趣,例如朱克融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当时的皇帝李恒沉湎于酒色,所任用的两位宰相崔植和杜元颖没有什么政治眼光,除了卢士玫之外,刘总推荐的其他人一概不重用。而作为前任卢龙节度使朱滔之孙的朱克融在到达京城长安后,本以为会得到晋升,可是等来等去也没有消息,甚至连吃饭穿衣也要向别人借钱,像乞丐一样。为此他每天找借口到中书省,要求朝廷委任一官半职以养家糊口,可是朱克融的请求犹如石沉大海,于是朱克融开始怀恨在心。

张弘靖到达幽州上任后,看到朱克融在京城窘迫至极,下令让他返回幽州听候调遣。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朝廷而言,放走朱克融无异于放虎归山,而对于张弘靖而言则是厄运的开始。

张弘靖管理辖区一改刘总先前亲民爱兵的做法,总是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有时一连十几天才出来处理政务,平时将士们很少知道他的行踪。由于张弘靖不熟悉相关情况,所以将政事委任给幕僚韦雍,但韦雍恰恰是个年少轻薄之人,不仅克扣朝廷拨给士兵的军饷,而且经常鄙视将士,认为如今天下太平,耍得一手好剑不如多识几个字,为此遭到将士们的怨恨。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的一天,韦雍外出的时候,一个下级军官在街上骑马奔跑,不小心撞到了韦雍护卫队。韦雍当时大怒,下令将那个军官从马背上拖下来,准备当街实施杖刑。但河朔地区的人不习惯接受杖刑,于是表示不服。韦雍将此事上报给了张弘靖,结果这件事被分配给军虞候审讯惩处。

当天夜晚,兵营中纷纷传开此事,士兵们群情激奋,随着情绪的不断恶化加上对韦雍的怨恨,士兵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发动叛乱,大家纷纷冲出兵营,冲进节度使府衙,将张弘靖的府衙洗劫一空,并将张弘靖囚禁起来,随后又杀死韦雍以及其幕僚张宗元、崔仲卿等人。

可是第二天那些发动叛乱的士兵恢复了理智,在极度恐惧中他们释放了张弘靖并请求原谅。可是无论众人怎么请求,或许是受到惊吓的缘故,张弘靖始终默不作声、不表态。众人不知道张弘靖是何意图,于是准备推举朱滔之子朱洄为统帅,可是当时朱洄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行动,于是向众人推举儿子朱克融为首领。

兵变刚刚发生的时候,由于叛乱的士兵将通往幽州的要道全部切断,所以朝廷没能及时得到兵变的消息。一直到七月二十日,卢龙监军趁叛乱的士兵疏忽之际,才将幽州兵变的消息上报给朝廷。七月二十三日李恒以张弘靖治理幽州不力的罪名,将其贬为太子宾客,不久又贬为吉州刺史。

七月二十六日,李恒任命昭义节度使刘悟担任卢龙节度使,准备派兵讨伐朱克融,可是刘悟认为朱克融已成势力不敢到任,上疏李恒请求从长计议。不久莫州都虞候张良佐暗中勾结朱克融进城,将军政长官卢士玫拘捕并押往幽州,可以说卢龙镇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就在李恒准备讨伐卢龙的同一时间,成德镇的王廷凑亦发生叛乱,与朱克融是被众人推举而走上反叛道路不同的是,王廷凑的叛乱是蓄谋已久。

早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其祖母冯夫人一声令下,让王承宗之弟王承元接任节度使之位,王承元接任后上表朝廷表示效忠。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李恒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地方节度使的控制,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担任成德节度使;调王承元担任义成节度使;以义成节度使刘悟担任昭义节度使;武宁节度使李愬担任魏博节度使;左金吾将军田布担任河阳节度使。

李恒这种节度使互相调换的策略,对削弱藩镇的势力是极为有效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选择田弘正担任成德节度使的问题上,考虑还是十分欠缺。原因在于,田弘正担任魏博节度使期间曾与成德发生过多次战事,屠杀成德镇士兵无数,成德将士对其颇为怨恨。当时左金吾将军杨元卿就上疏表示反对,但没有引起皇帝李恒以及宰相们的重视。

十一月九日,王承元离开成德镇前往义成镇上任,不久,田弘正接替王承元开始担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到任后,深知自己长期以来和成德镇的积怨已经颇深,为了自身安全,他带领两千名魏博镇士兵护送自己到任,而且想将这两千人留下担任自己的护卫,他当时请求户部为这两千名士兵拨发粮食供应。可是,主管这件事的户部侍郎崔俊性格刚直,认为魏博镇的士兵就应该回到魏博镇,成德镇本身已经有足够的士兵保护主帅,不需要魏博镇的士兵过去,所以驳回了田弘正的请求。

田弘正到任成德节度使后,其家族十分奢侈,兄弟子侄在长安和洛阳竞相挥霍浪费,平均每天开支二十万钱。为此,田弘正只得拼命地搜刮魏博、成德两镇的财物来供应自己的亲属,当时供应财物的车辆来往不绝,这引起了两镇将士极大的反感。恰在此时,皇帝李恒命度支拨给成德镇的百万贯劳军钱迟迟没有到位,这就为野心家王廷凑提供了发动叛乱的机会。

王廷凑,本为回纥阿布思之族,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父五哥之曾在李宝臣手下效力,以骁勇善战著称。后来王武俊收王廷凑为养子,所以跟了“王”姓。史书记载,王廷凑强悍阴险、沉默少言,喜欢研读《鬼谷》及各类兵书。王承宗担任节度使时,任命其为兵马使,等到田弘正到了成德后,王廷凑心中始终颇为不服,一直暗中策划发动叛乱。他常常在军中煽动士兵的不满情绪,现在王廷凑看到士兵们对田弘正家族的奢侈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叛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