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立宪改革的起点:慈禧亲自提拔袁世凯(第4/7页)

如此看来,李大人的面子实在是不算什么了,事实上为了提拔老袁,慈禧还破坏了朝廷的一个大规矩,甚至可以说祖制,它说起来很搞笑,这就是年龄。年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此时的老袁只有42岁,比周馥还小了20多岁,由他担任有“天下第一督”之称的直隶总督,也实在是太年轻了。以42岁就担此重任,这应该是大清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要知道就连当年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李鸿章大人也是熬到了47岁才爬上这个位子,而功劳比李鸿章还大的曾国藩同志更是熬到了57岁才成为直督,经常把“祖制”挂在嘴边的慈禧,那是用这个框框去框住别人的。

和荣禄一样,慈禧担心的其实也只是老袁的野心问题,担心将来还能不能制得住他,袁世凯的手上有一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新军,在军队里的势力不算小,但他毕竟1894年才回国,在大清官场不过混了六七年,政治基础还比较薄弱,军政两界有一处软肋,便可以掌控!

而慈禧远远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她的这个任命,袁世凯才从一个基本上的纯粹军人成功“跨界”,通过接下来在改革领域实实在在的作为和业绩,建立起他雄厚的政治资本,并最终成为他在几年后终结大清朝廷,也压制革命党领袖成为民国总统的资本!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属于袁世凯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袁世凯应该在改革领域大显身手,做出一番成绩,这也是大众所希望的。而对于老袁来说,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这些,回宫路上的慈禧一行人已经进入河南,马上就要进入直隶境内,老袁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对慈禧的接驾工作。

钻营和逢迎:袁世凯为改革打下“皇室靠山”

早在几个月前,当慈禧的车队从西安府启程时,老袁就派出了军队前去一路护驾。现在,慈禧的车队即将进入自己的地盘,老袁派专人去省界先行迎驾,而他自己率领直隶高级官员在直隶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跪迎。

对直隶地区的高级官员来说,马上要见到太后了,这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机会,谁都明白,只要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一次,说不定就够得上他们在下面辛辛苦苦干一年,所以对于这次的接驾他们也是有精心准备的,发自内心地期盼和欢迎。早在几天前,他们的脸上就提前准备了幸福的笑容,准备一见到慈禧,就要给她一个乐开了花的表情。

12月26日,慈禧车队抵达顺德府,随机召见以袁世凯为首的直隶地方官,众官员根据预先彩排,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大家都只顾着保持微笑了,却没有注意到署理总督大人有一个让人很吃惊的动作——哭。袁世凯一开始还哭得很小声,做抽泣状,然后跪在地上越哭越大声,越哭越伤心,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肚子疼。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在场的官员们都暗暗捏了一把汗。按照大清祖制,除非国丧(先皇死了),跪迎的大臣是不许在皇上面前哭的,哪怕你小老婆刚死,大老婆一激动又不再允许你再娶小老婆,见到圣驾也应该恭敬为是,摆出一副幸福感油然而生的样子,总之哭是万万不可的,否则轻则治你冲撞圣驾之罪,重则怀疑你图谋不轨。众官员都大气不敢出,袁大人啊袁大人,您这哪里是来迎驾,简直是来砸场子的啊。

发现袁世凯跪在那里哭,就连龙车里的慈禧也觉得纳闷了,连忙派人去问话。

“始太后蒙尘出外(逃到西安),臣未能追随、警跸(保护您),万分悲悔。今见圣容清减(您瘦了),痛彻肺肝,不觉失礼!”袁世凯跪在那里,大声回答。

原来如此啊,听到这番话,慈禧也不禁两眼发红,只想大哭一场,她不是不知道袁世凯说的是事实。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老袁也在事实上参加了东南互保,对慈禧抗令不遵,最后只派了3000人到京城,还故意磨磨蹭蹭,没有与八国联军作战和保护慈禧出逃。但别的大臣参加东南互保是把慈禧真给忘了,老袁没有,慈禧在逃亡的路上,一路艰辛,满面尘烟,平时那些满口效忠的臣子都不见了,甚至连皇亲国戚也都没人管她,只有一个人始终给过她温暖,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如果要让此时的慈禧发表一篇现场感言,标题那一定是“我还记得”。

袁爱卿啊,我还记得,当我逃到山西时,众多官员中只有你上折子,说山西太穷了,你从山东挤出了10万两白银,派军队星夜兼程给我送来;袁爱卿啊,我还记得,当我逃到西安终于有一个落脚点时,你不是送银子了,而是派人送了几百车的各种生活用品,有吃的,有穿的,还有用的和赏玩的,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山东巡抚,别人可以说你这是投机,但我却要说你很厚道。

做人很厚道,这就是逃亡归来的慈禧对袁世凯的最终评价。

老袁不愧为一个精干之人,他知道,以他自己的情况,在第一次见到逃亡归来的慈禧的那一刻,首先不是积极表现出“热烈欢迎,喜迎领导”,而是消除领导对自己违令不派兵救驾的不良看法,坚决拔掉慈禧心里的那一根刺。于是,他哭了,哭得很认真,哭得“万分悲悔”,通过他的一哭,给了他自己与慈禧一个台阶下,倒让慈禧想起了他的那些暖心往事,君臣之间的嫌隙也就消解了。果然,慈禧不仅没有治袁世凯失礼之罪,反而指着袁世凯不停地说:“他是个忠臣,他是个忠臣”,一时间君臣两人一齐做落泪状,就差点抱头痛哭了,气氛好一阵小温馨。

要问跪在老袁身后的大小官员呢?不用问,他们全哭了,声音竟然比老袁刚才还大,呜呜呜……望着这些下属,害得老袁也比较尴尬,也不好当场发作,唉,你们跟着哭什么啊,太后夸我是个忠臣并不只是当场说的一句话,是说了一个故事,你们不懂?

袁世凯赶紧把慈禧迎候到老省城保定,小住三日后,正式欢送慈禧一行继续前往京城回皇宫。在这里,袁世凯精心安排的另一个盛大仪式出场了:

铁路局特备火车一列,共二十二辆,计上等花车四辆,皇上、皇太后各用二辆……车站两旁,扎有彩棚三十座……开驶时,军队擎枪奏乐。(《西巡回銮始末记》)

说起来这并不是慈禧第一次公开坐火车出行,几天前从正定到保定的路途中,袁世凯就精心安排慈禧坐了一次火车,这次的专列将是直接开到京城的马家堡火车站,袁世凯安排新军在起始站和终点站分别接送。根据老袁的吩咐,他们一律不下跪(这在之前是大逆不道之罪),按照西洋军礼背包举枪,行举枪礼,旁边还有一支军乐队用西洋乐器敲敲打打,演奏西洋乐曲。据说在马家堡火车站,袁世凯让军乐队演奏的是激昂的《马赛曲》(法国国歌)。所有这些“西洋景”,在过去的皇家礼制中别说看见,连想都是不敢想的。而对于老袁“出格”地安排的这一切,慈禧不仅感觉很受用,还有另外一种特别的心情——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