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争(第2/5页)

闰六月初五,王良带着三百人在湖桥被义军包围,全军覆没。接下来几天,江阴义军又击退了清军的小股镇压部队,被关进大狱的方亨也被义军拖出来剁掉祭旗。

尽管创造了良好的开局,但清军绝不会善罢甘休,出兵镇压是迟早的事。陈明遇很清楚,他和邵康公的能力都难以应对大兵压境的局面。

万般无奈之下,陈明遇想到了一个人——江阴前任典史、现寓居城外砂山的阎应元。

铭记江阴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换句通俗的说法,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是还没开打就赢了。

虽然孙子是个神人,但我根据小时候经常观摩群殴的经验判定,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孙神人的这句话,是说给带着一帮兄弟打架的老大们听的,但观众未必买账!

咋咋呼呼半天,最后“不战而屈”了,这不是把观众当猴耍吗?

后来我就一直琢磨,在观众眼里,打仗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看了阎应元指挥的“江阴保卫战”之后,我明白了:

——初战而哭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一开战就把敌人打败,不难。但要想打哭,确实需要费一番功夫,毕竟不是娘子军对决。(即便是群殴,被打哭的也不多。)

一开战就把敌人打哭,很难。但哭得能让史官正儿八经地记上一笔,这简直就是神话。

阎应元,就是一个创造神话的人。

闰六月十五日,阎应元来到江阴,对城防做了妥善安排,小城的阵势为之一变。具体部署是这样:

第一,四个方向的城门分兵把守,城门用大木塞断,由义军昼夜轮流值守。

第二,对义军进行重新编组,十人为一小队,配发一只火铳,百人为一大队,配发一架红衣大炮。

这仅仅是防守部署上的准备,职业打仗的人都会干这个,距离最高境界还很远。

神话的创造,重点在武器装备上。

阎应元组织义军夜以继日地赶制火器,包括木铳、火球、火砖、弓弩,可谓五花八门。其中,被关进大狱的陈瑞之之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制作的火器相当厉害。以木铳为例,里面填满火药,还有棱角尖锐的铁块,点燃引信扔下城去,一炸开就能死伤一大片。还有乡民黄云江,善制弓弩,特别是火镞,杀伤力也很惊人。

除了这些颇具杀伤力的“常规武器”外,还有很多就地取材的“新式武器”,包括瓦片、砖石、铁挝(用棉绳系着,像扔链球一样甩出去,攻击距离极远)、狼牙棒(装有钉子的旗杆)、烧得滚烫的粪水(还天才地添加油脂,浮在表层起保温作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江阴义军坐等清军前来大哭一场!

江阴声势浩大的“叛乱”果然引起了南京的注意,闰六月二十一日,多铎派降将刘良佐率数万人前来镇压。

刘良佐的部队很快就扫清了城外的抵抗势力,开始围攻江阴,确实是一开战就哭了。(兵一攻城,无不流涕。)只见城墙上什么破玩意儿都往下扔,攻城的清军一眨眼工夫就被“高空抛物”砸倒一大片:有被箭射死的、有被火炮炸死的、有被铁疙瘩打死的、有被砖头砸死的、有被火药烧死的、有被粪水烫死的……

城外的清军向城内射箭,江阴百姓按照阎应元最初的安排,把铁锅倒扣在头上作盾牌,捡起满地的箭送往城墙之上,玩了一出“铁锅借箭”。清军源源不断地给城内“送”箭,城墙上的义军越战越勇。

攻了好几次,城墙没爬上去,刘良佐的部队却损失了一大半,照这样打下去,过不了几天就得全部拼光。刘良佐不干了,赶紧向南京求援。

刘良佐啃不下江阴这根硬骨头,南京又派出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恭顺王孔有德,但还是无济于事。孔有德也不是神仙,享受到的“待遇”跟刘良佐不相上下,清军只能把江阴团团围住,先这样耗着。

硬打不行,清军开始劝降,阎应元觉得这倒是一个出击的机会。七月十四日,阎应元招募的百余名勇士携带火药,以“送礼”为名进入清军大营。当晚,这群“人肉炸弹”一举报销了清军两千多人。七月十七日,义军趁清军不备,从南门而出,突袭清军大营,又干掉了一千多。

南京的多铎坐不住了,他没想到小小的江阴县城居然这么能扛,清军从山海关打到长江边,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七月二十日,多铎派博洛和尼堪两个贝勒携带几百门红衣大炮,率八旗精兵前往江阴。清军抵达后,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连续十多天的炮击,导致江阴城墙多处损坏。

阎应元一边组织百姓修补城墙,一边指挥义军以火炮还击。清军的红衣大炮比较厉害,江阴义军的火炮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火炮对轰了十几天,双方均损失惨重。

八月初六,清军开始爬云梯子攻城。这些八旗兵还真有点不好对付,因为他们身穿重甲,导致弓箭、铁疙瘩、砖头、瓦片等武器的杀伤力骤减。

艰难地打了几个回合,义军很快就总结出了新战法:放近点,用长枪往脸上刺!只听爬上城墙的清军一阵哀号,又掉下去一大片。

这一次,轮到博洛和尼堪哭了!

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江阴城内家家张灯结彩、饮酒赏月,阎应元“揣酒登城啸歌”。此情此景,阎应元浮想联翩,不禁慨然长叹。

江阴只是一座没有任何外援的孤城,即便是全民皆兵也不到十万人。但是,从闰六月初一起义到今天,江阴已经顽强坚守了整整两个半月。在这七十五天里,每一天都是那么难熬,空气中时时散发着血腥味,但孤立无援的江阴义军硬是让数万清军伏尸城下,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不久前,多铎大军也是用了两个半月,便从黄河打到杭州。一路上,除了史可法驻守的扬州城稍作抵抗以外(也只坚持了一天),其余各地基本上都是不战而降。

南明军队不能打吗?那为什么清军两个半月还拿不下江阴?

南明军队能打吗?那为什么清军用两个半月就能横扫江淮?

阎应元仰天长啸:苍天啊,这到底是为什么?

回答其实很简单,刘泽清率领二十三万军队向清军投降,就能告诉我们这个答案。二十三万,比多铎、阿济格、准塔三路大军的兵力总和还要多!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贪生怕死,也有人义无反顾;有人卑躬屈膝,也有人刚直不阿;有人认贼作父,也有人忠贞不屈。

义无反顾、刚直不阿、忠贞不屈的人受人景仰、流芳百世,贪生怕死、卑躬屈膝、认贼作父的人遭人唾弃、遗臭万年!或许,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