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下(第3/4页)

阎可义镇守南雄,情况就大不同了。自从来到南雄,老阎便三天两头派人去梅岭打探:清军怎么还不来?

从三月等到七月,一转眼就是夏天。此时,耿仲明、尚可喜还在路上,阎可义实在没耐性了,你不来是吧?我去!

七月,阎可义带着手下人马翻过梅岭,直抵南安。清军守将撑不住,赶紧向赣州求援。南赣巡抚刘武元派栗养志增援,阎可义大败,梅岭失守。

不久之后,爱找茬又不经打的阎可义病故。杜永和、李元胤决定派罗成曜镇守,罗成曜打死也不去,理由很直白:你们享福,让我受罪,凭什么?(尔等俱安享受用,独苦我邪?)

杜永和百般劝说,又承诺重赏,罗成曜这才勉为其难地上任了。不过,罗成曜将调令打了个对折——自己驻韶州,派部将江起龙与总兵杨杰守南雄。

这就是南雄府目前的部署情况。先前的阎可义爱找茬、不经打,罗成曜则是既不找茬也不经打。对于尚可喜而言,从梅岭俯冲而下,夺取南雄,跟玩儿似的!

十二月二十八日,尚可喜率大军悄悄出动,逼近南雄。三十日,潜入南雄的清军间谍纵火焚烧城中的鼓楼。正忙着过除夕的南明军赶紧救火,间谍趁乱打开城门,迎清军主力入城。

江起龙、杨杰本以为清军会在南安过大年,自己也能在南雄过大年,没想到清军想跟他们一起在南雄过大年。由于守城军队近日忙着筹备年货,此时又忙着救火,没功夫搭理入城的清军,结果被打得大败。

清军占领南雄,一面开始屠城,导致“城内居民,屠戮殆尽”;一面继续向南进发。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初六,尚可喜率大军抵达韶州,罗成曜弃城而逃,清军顺利接管韶州府城,并派人招抚府属六县,广东的北大门落入清军之手。

跑路,还是跑路

南雄、韶州的消息传到肇庆,永历朝廷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围绕何去何从的问题,群臣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马吉翔主张向广西撤退,打不赢就应该跑,这又不是第一次。驻扎在广州的杜永和则认为,韶州距肇庆还有一段距离,广州也还在我们的手里,有什么好怕的?朝廷如此贪生怕死,必然引发人心瓦解,无异于将广东拱手送人。

杜永和貌似做起了第二个瞿式耜,其实也有自己的算盘,他不希望“逃跑帝”朱由榔脱离“广东系”的控制。因此,杜永和的意见得到金堡、彭佺等“广东系”官员的支持。

群臣各怀鬼胎很正常,最终还是朱由榔来拍板。不用怀疑,此时的“逃跑帝”朱由榔比谁都想早点开溜!

朱由榔想跑,但“占人地盘受人管”,杜永和的意见不能全当放屁。为了顺利跑路,朱由榔派刘远生、金堡前往广州,向杜永和解释“转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句话:不跑路,我死了你负责?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杜永和还能说啥,只是发自肺腑地向朱由榔表明自己的保留意见:“上西去,则竟弃广东,付之还虏,诸忠义士随成栋反正者,亦付之还虏,令其杀戮。为皇上画此谋者,亦何其惨也!”

“广东系”官员跟着李成栋“易帜”,让广东失而复得。如今大军压境,就把这些人撂下不管,朱由榔多少有点于心不忍。杜永和说得如此恳切,朱由榔决定豁出去一次,留在肇庆观察一段时间。

朱由榔“良心发现”,一个叫夏国祥的死太监却死性不改。看到朱由榔犹豫不决,夏国祥擅自将皇太后送到行宫门外,又以皇太后懿旨的名义催促朱由榔赶紧上船。朱由榔倒是会顺坡下驴,赶紧以妈的名义跑路,于正月初八登船,沿西江而上,二月初一抵达梧州暂避。

离开肇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朱由榔或许还心存侥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返回自己登基的原点。但是,历史并不打算再给“逃跑帝”朱由榔这个机会。

正月二十七日,尚可喜、耿继茂率两万大军从韶州南下,两日后占领英德。尚可喜派总兵许尔显率一路兵马沿水路攻取清远,自己亲率大军主力逼近广州外围的从化。

三月初四,从化失守。两日后,尚可喜、耿继茂大军进抵广州近郊。

死守

此时固守广州的,是李成栋死后强行接管广东的杜永和。

前面说过,南明将领有三种类型,而杜永和属于第二种——“死守型”。史可法、瞿式耜都属于“死守型”,但相当不经打——史可法血战了一天,瞿式耜痛饮了一晚上。杜永和却是相当经打的“死硬分子”。

尚可喜兴致盎然地攻城,结果被杜永和收拾得灰头土脸,一上去就被干掉近千人。照这个速度损失下去,不出一个月,两万大军便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硬啃广州,不是崩坏牙的小问题,而是难保命的大问题。尚可喜决定改变策略,从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充足的攻城准备。

一方面,对广州形成合围。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让两万大军站成一圈这么简单,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具体包括:

第一,分兵扫清广州外围府县,并运用剿抚并举的方针,控制广东其他地区。

至六月,惠州总兵黄应杰投降,潮州总兵郝尚久受到尚可喜“统一大军”、郑成功“抢粮大军”的两面夹击,宣布归附清军。

第二,征民夫在广州北、东、西三面挖壕沟,断绝广州与外界的联系,困死杜永和。

第三,以水师封锁广州南面的珠江,这个工作有点麻烦。清军千里迢迢南下,哪儿来的水师?

没有水师没关系,有人就行!

尚可喜一边安排人赶造战船、募练舟师(在九月完工一百多艘),一边派人在沿海四处招抚,终于在四月招降了梁标相、刘龙胜等率领的“红旗水师”。“红旗水师”投降得相当坚决,先纵火焚劫了杜永和的水师,接着封锁江面,配合尚可喜、耿继茂大军对广州形成“铁桶合围”。

另一方面,清军抓紧赶制攻城的重武器——红衣大炮。至十月,清军总共配备了七十多门大炮,每炮又配发四百枚炮弹。三万枚炮弹,足够了!

尚可喜在广州城外张罗了半年多,忙得不亦乐乎,要换作阎可义守广州,一天能出去骚扰七八次。但是,杜永和不喜欢找茬,几个月来一直趴在城墙上看“西洋景”。

客观地说,尚可喜敢这么干,既算准了永历朝廷只会逃跑,顾不上派援兵支援广州,也算准了杜永和魄力不足、瞻前顾后,不敢出城冒险。

清军分兵清剿外围,大营兵力空虚,杜永和不动;清军开始挖沟设卡,广州成为孤城,杜永和还是不动;清军赶制船只大炮、封锁江面,杜永和依旧“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