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皇后萧淑妃同病 许敬宗李义府相连(第2/2页)

许敬宗终于可以随便解释他的文章了,“臣上书的意思是,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还没解决,那么天下则无所系。而且,如今身在东宫者,出身本就卑微,如今知道国家已经有了正嫡,肯定不会安心。身处重要的位置而对自己有疑虑,恐怕不是宗庙之福,希望陛下好好想想!”

李治明白了,许敬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这是想让自己把皇太子李忠给废了,改立武则天的儿子为太子。

沉思片刻,李治给了许敬宗一个令人惊异的回答。

李忠他自己已经主动让位了!

许敬宗高兴得要发疯,却故作镇定地说:“真高兴太子能像泰伯学习!”李治也在那里点头称是。接下来,许敬宗正了正自己的身子,很严肃沉稳地对李治说:“那就赶紧的吧!(愿速从之!)”

李治很欣赏许敬宗能体恤皇帝的苦心,他决心不辜负民意,干净利落地废掉了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

而李忠,年十四岁,李弘,年四岁。

我们应该佩服许敬宗的观察力,自古立长不立幼,但许敬宗认为,李忠是李治随便跟人生的,那是不算数的。因不能生育,王皇后认领李忠为子,这才捡了个大便宜。李忠被贬为了梁州刺史,但他这个刺史当的,还不如直接赐死强。他每天都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武则天派人来杀他。

【来、李】

来济和李义府被人们合称“来李”,那也是有原因的。

就好比人们习惯性地说“南慕容、北乔峰”一样,或许,和你齐名的,会是一个人渣。来济充分地享受到了和人渣齐名的待遇,不过如果真论文采,李义府似乎不比来济差。他写过一首咏鸟的诗,曰:“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自从他咏过鸟后,李治便爱上了这个风流才子。

李治不是一个糊涂虫,他喜欢李义府,那也是非常有原因的。

李义府不仅是才子,还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他写的《度心术》名扬海内,也是他赖以存活的法则。只不过,这样的法则,到最后只能连自己一起坑害。《度心术》上说,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愚昧的人教不会,骗他就行);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聪明的人也会俗,你越尊敬他,他就越俗);正不屈敌,其意谲焉(正直的人干不过坏人,是因为他不会使诈);诚不悦人,其神媚焉(诚实的人不讨人喜欢,是因为讨人喜欢的人都会拍马屁);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自欺者常常是快乐的,只是醒来以后会比别人更痛苦而已);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别人刚一欺负你时你不发怒,等事情过了再怒就晚了)。

来济和李义府是不同的,他根本没李义府那种刻苦钻研人性缺点,从而为自己服务的精神。

李治曾问养人(民)之道,来济站出来阐述了一番李义府听不惯的道理。他给李治讲了个故事。

古时候,齐桓公出游,见一老头站在路边,一副饥寒交迫的样子。于是令人赐食,老人说:“如果全国人都有饭吃就好了。”齐桓公赧然,又见老人穿得少,便赐给他一件衣服。老人说:“如果全国受冻的人都有衣穿就好了。”齐桓公大汗,他觉得这老头很不识好歹,便颇有怨气地说:“寡人的仓廪哪够让全国人都免受饥寒!”老人家上谏,“大王不夺农时,全国人就都有的吃了;大王不夺桑蚕,全国人就都有衣服穿了!”齐桓公深受感动。所以说,帝王养人,只需要记住不增赋税,不增劳役,别折腾就可以了。”

李治深以为是,但来济的言论,让李义府笑掉了大牙。

来济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想要养人,现在就得办,如今山东的役丁一年就有数万,徭役多了百姓疲惫,而且现在做的功多是无用功。臣希望除了国家必须正用的赋税和徭役,其余全部免除!”

李治采纳了来济的谏言。

【人人状态】

许敬宗:皇后宽宏大量,从来不记仇!

来济:是,她有仇当场就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