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刺杀刘邦(第2/5页)

不得不说,刘邦,你实在太有才了。因为,刘邦之解字,竟然比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前了二百余年。当初,嬴政经过博浪沙的时候,他可想到“博浪沙”可释成“浪人张良博杀的地方”?

那一次,刘邦果然没有在柏人留住,继续开往前方。于是,贯高等人白白蹲了一夜的猪圈,暗杀行动,就这样莫名地泡汤了!

二 谢幕

刺客,俗名恐怖分子。在恐怖活动十分嚣张的今天,刺客已经失去了浪漫的理想主义美。在世界各地,无论是中东,或是南亚,他们动不动就是人体炸弹,或是扣留人质,再或许是绑架外交官。杀完之后,还会假装十分负责任地跳出来宣称:这是我干的!

然而,在古代之中国,刺客完全不是如此肮脏龌龊。恰恰相反,古之中国刺客,民间对他们似乎都充满着一种崇拜景仰之情。此种情怀及情绪,被司马迁缩写于那篇著名的《刺客列传中》。

在那篇史记里,司马迁一共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前四者或全身而返,或被杀于当场,但刺杀全部成功;后一者,英雄之豪气,舍生之义气,绝无仅有,然而还是毙命于嬴政剑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失败的荆轲,永远代表着一种不失败的刺客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锄强扶弱,舍生忘死,救国家社稷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千百年来,刺客精神仍然鼓励着后来者勇往直前,置生死于度外。

毫无疑问,刺客之刚烈精神肯定严重地刺激过贯高等人的心。很快的,刘邦也让他们体验到荆轲之惨烈和悲壮,更教世人懂得了:刺客,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贯高的并非一般,不仅仅体现在对死亡和强权的蔑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作为一个刺客,追求什么时候生,比追求什么死来得更加高贵。

当时,贯高及赵午一行人被逮捕后,众人便知,此谋一泄,肯定生不如死,不如死个痛快。于是,赵午等十个杀手争先自刎,以免生被凌辱。就在这时,只见贯高对赵午一声大喝:一帮饭桶!就知道自刎。如果你们全都死光了,谁来替赵王洗刷清白?

赵午一愣,恍然大悟。对哦,活着时拖了赵王后腿,不能死了还要将之拖入地狱吧。众人只得放弃自杀,并且统一口径:刺杀的事是我们想出来的,与赵王无关。

很快的,贯高就被纳入审问流程。其步骤如下:

首先,狱吏们好言好语对贯高说:我们的政策向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请问行刺一事,是不是赵王派你们干的?

贯高摇头否认,说道:我才是主谋,赵王根本就不知道这事,他是无辜的。

狱吏冷笑,开始用鞭子抽,又问,是不是赵王派你们干的!

贯高摇摇头,还是以上那句话。

紧跟着,狱吏换上大棍狂揍,又问,是不是赵王派你们干的!

贯高遍体鳞伤,咬着牙摇头,又是那句话。

再紧接着,又换上铁锥乱刺,又问,是不是赵王派你们干的!

此时,贯高全身高度溃烂,面目全非,恍若活鬼一只。然而,贯高拼尽了身体最后一丝力气,嘶哑地说道:

是我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

听说,上帝造人总是不尽完美的,捏你两块优点,也得掐上一块弱点。贯高愚蠢糊涂的头脑和高贵凛然的义气同时集为一体,使狱吏们已经彻底没辙了,只得向上报御史大夫。

御吏大夫又将案情如实向刘邦汇报。刘邦一听,竟然叹服不已。刘邦第一次看见,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打不服,吓不倒,死不认罪的英雄好汉!

此时,吕雉阿姨竟为女婿求情来了。吕雉对阿刘说道:赵相都说了,此事是他一人所出阴谋,非赵王所为。再说了,赵王是你的女婿,尽管不是胆小如鼠,但也不至于做出对不起你老人家的事呀!

实话说,这个吕雉,实在让刘邦讨厌。女人究竟是女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面对着袒护张敖的吕雉,刘邦再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你这个死婆娘,别老护着你的屁女婿。人家要行刺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当然不知道其中滋味。如果天下是姓张的,试看看姓张的还爱不爱你的屁女儿!

吕雉挨了骂,只得乖乖闭嘴。

这时,只见刘邦叹息一声,对左右说:贯高好汉一条,打是不行的,你们当中有谁认识他的,赶快想个办法替我套出真话来。

刘邦话语刚落,就有人站出来。此人名已不详,史书称其为泄公。泄公对刘邦说:我和贯高是老乡,贯高这个人我了解,他向来都是豪气冲天,重义守信。让我来替您完成这个套话的任务吧。

刘邦当场把差事交给了泄公,并赐他持节前往询问贯高。

泄公来到了监狱。贯高看到了泄公,也看到了他手中那根挂牛尾的竹竿。这就表示着,他不仅仅是跟泄公闲聊,更是在跟刘邦较量。

套话与谈判不同,前者得有铺垫,循序渐进;后者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泄公是知道这个套话原理学的,所以他没有就事问事,而是对贯高的牢狱之灾表示抚慰。聊着聊着,他们把话题扯回故乡赵国,谈起他们曾经的陈年往事。

最后,他们不由自主地回到赵王身上,泄公不由问了一句:难道赵王真的与暗杀皇上一事无关吗?

贯高长叹一声,对老乡说道:人,都不过是感情动物。世之常情,哪有人是不爱他父母及老婆孩子的。可是却因为我,害得三族尽诛。难道我对家族之爱会超过对赵王之爱吗,我之所以拼死拼活地护着他为的是什么?这主要是因为赵王无辜,阴谋之事全出自贯高之手啊。

真话,这是地地道道的真话。没有任何政治感情和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动物之本能及人类高贵的大义品质。

贯高这话,鬼神信了,泄公信了,刘邦也信了。

刘邦这才知道,原来这场所谓暗杀,源于前年冬天对赵的一场无礼谩骂。这当然不是误会。这全都是傲慢耍大牌惹的祸。

既然如此,那就放了张敖吧。无罪不等于无罚,刘邦废掉张敖王爵,降为宣平侯。同时,封代王刘如意为赵王。

贯高,果真豪侠之士。刘邦决定特赦贯高,并且让泄公告诉他:张敖已经出狱了,你也可以出狱了。

当泄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监狱,把这天大喜讯告诉了贯高。贯高一听,两眼痴狂地看着泄公,身上仿佛涂了神药,体内充满了无限活力。

他欣喜若狂地摇着泄公道: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赵王真的被放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