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刺杀刘邦(第4/5页)

大臣们的议论声有如苍蝇嗡嗡作响,然而此时刘邦,却是稳坐如山。他神态肃穆,少了几许嬉皮士的游戏表情,大臣们狂叫乱喊的忠言,他却全听不进去。

最后,当大臣们喷完口水,个个都充满期待地看着刘邦能回心转意。此时,吕雉正躲在大殿东厢偷听,连她也不得不屏住呼吸,等待刘邦宣布结果。

这时,刘邦傲慢地环顾四周,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他缓缓地说道:反对无效。大儿刘盈是必须要废掉的,小儿刘如意是必须要立起来的。

致命的宣判,犹如五雷轰顶,吕雉一下子瘫痪在地。绝望像空气一般,弥漫在大殿东厢,吕雉紧咬嘴唇,泪如雨下。而大殿中央,群臣一时哑语,不知所措。他们这时才发现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天下是皇帝的,太子也是皇帝生的,他之所以征求群臣的意见,不过是故作姿势,求个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完了,这下子真的玩完了。都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吕雉已经感觉到疯狂的征兆,仿佛再多忍一时,她就要发疯。

然而就在这时,一颗闪亮的救星出现了,一下子照亮了陷入黑暗谷底的吕雉。

他,就是中央最高监察部长(御史大夫),周昌。

四 可畏的周昌

周昌,沛人也。职业出身:秦时与从兄周苛皆为泗水卒吏。为人特点:说话口吃,但坚忍刚强,敢于直言。

经典逸事:有一次进宫奏事,不小心碰上刘邦和戚姬调情,周昌见状,扭头便走。刘邦一见,立即追上周昌,耍流氓般地骑在周昌脖子上,嘻嘻地问道:御史大人,你觉得俺像个什么皇帝?

周昌昂起头,不客气地说道:陛……陛……下,你……想……想……听真话,还……还……是假话?

刘邦哈哈大笑:我当然是想听实话啦。

周昌冷笑,嘴上立即迸出一句: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周昌这话,貌似玩笑话,实则暗藏威力。好你个御史大夫,瞧你说的什么话,刘邦当即又是哈哈大笑,把周昌打发了去。

不过,周昌能混上御史大夫,不是因为他敢于直言,而是托了他的堂哥周苛的福。我们知道,当年项羽攻下荥阳时,项羽企图以封大将收买周苛,却不料被周苛一阵痛骂,一怒之下便把他烹了。事后,刘邦念周苛高义,封周昌为御史大夫,承从兄之志继续为汉王服务。

让我们回到刘邦议太子事的现场。

当刘邦见周昌像猴子似的从人群中蹦出来,就料定这小子定要大闹一场,破坏他的好事。果然,周昌根本就没心气跟刘邦废话,他一冲出来说道:臣……臣……口才不好,但臣……臣……期……期……知道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陛……陛……下废掉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抬杠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你不会抬得幽默,杠得开心。本来会议现场都僵死一片,然周昌这几个不知所云的“期期期”几字却像一幕滑稽戏,让一直绷着脸的刘邦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刘邦笑,群臣也跟着笑,躲在东厢的吕雉也莫名地含着眼泪笑。

这时,只见刘邦宣布:废立太子一事,就以后再议吧。今天到此为止,散会!

阿弥陀佛,刘盈终于暂时躲过一劫!

吕雉高兴得太早了,这不过是第一回合。刘邦只是说,暂时搁置议论废立一事,不等于不废,也不等于不立。事实上,废立一言一旦放出去,就只能是一路走到黑。

形势逼得刘邦不得不为戚姬母子找一个万全之策。此时,刘如意尽管被封为赵王,可是因为年纪小,加上刘邦疼爱有加,不能不留身边。可是赵国的行政必须找一个强悍的又信得过的,并能压得住太子和吕后及满朝大臣的强相帮助刘如意打理赵国。可是放眼朝廷,谁才是最佳人选呢?

这时,有人向刘邦推荐,辅佐刘如意,非周昌莫属。理由是:周昌此公,从吕后、太子及群臣,甚至皇帝您,无人不敬畏他。除了他之外,再也无合适人选。

这个意见,乍一听,似乎是开国际大玩笑。周昌刚刚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却又派他去管理刘如意,这不是更不能起到保护刘如意的作用吗?

错!最危险的人才是最安全的人。周昌此公,讲原则,敢力斗,不畏强权,活脱脱的一只公老虎。而刘如意年幼孱弱如幼虎,不正需要这么一只生猛的公虎保护吗?

高,实在高。

刘邦连连称善,立即召见周昌,开门见山地就问道:吾有一事想麻烦周公,不知周公可否成全吾愿?

周昌问:何……何……何事?

刘邦差点又笑,但他必须忍住,今天所谈是一件相当相当严肃的事。刘邦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想派您为我小儿赵相,替他打理赵国!

什么!周昌一听,一下子傻掉了。

陛下,你不会是又拿我开玩笑吧,或许是,你对我拦你立刘如意为太子有意见,故意要整我?玩笑你可以开,要整我,你就明说,何必遮遮掩掩,我周昌可不是吓大的。

刘邦似乎看出周昌心中顾虑,接着说道:周公不要多心,建议你当赵相,是另外有人替我想到的,他就是您的老部下——赵尧。

赵尧,时任掌玺监察官(符玺御史),周昌下属。对于此人,周昌曾有朋友评价说,他肯定是接替周昌为御史大夫之职的人。然而,周昌一直对他就是看不上眼,原因只有一个,他年轻辈小,想接班,还早着呢。没想到,这个小年轻竟然还有一手,在背后捣周昌一刀,无非就是想把周昌挤走,自己好接班换任。

周昌这才终于觉察问题的严重性,突然也变得没有主意,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教周昌怎能不哭?诸侯国相级别和地方郡守相当,又与中央九卿同级,年收入二千石。现在周昌干得好好的御史大夫之职与丞相、太尉并称为三公,年收入也是二千石。所谓二千石,是以年俸两千石谷而得名。收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主管九卿,如今刘邦派周昌委任赵相,那不是降级使用吗?

周昌一边哭泣,一边陈述心中委屈。很奇怪的是,他哭诉的时候倒是不口吃了。只见周昌这样对刘邦说道:陛下啊,自从沛县起义起,俺和俺兄一直跟随你出生入死,为何你偏偏中道就把我丢到诸侯中呢?

刘邦听得长叹不已。这个周昌,骂人也骂得真诚,哭己也哭得无邪。

刘邦不禁抚着周昌说道:老兄啊,你的官职重要,我的小儿刘如意更重要啊。我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实在是找不出人了啊,所以还是委屈一下兄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