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静静的长安(第2/6页)

恰恰是,萧何让刘邦怕其影响力上升的家伙。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出错。在漫长的人生历史中,一个从来不出错的人,他不是神,就是完人,要么就是有意为之的野心家。

说白了,刘邦就是害怕萧何民心所向,富贵逼人,威胁他刘氏皇权的牢固。

心惧萧何,是刘邦多年的老毛病了。我们知道,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前线拼得要死要活,仍然不忘派人过问萧何的工作。结果,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顾虑,不得不把全族人送上战场效力。好了,事隔多年,刘邦老毛病再次复发。当他在外和英布打得天昏地暗时,亦屡屡派人问萧何最近在干嘛呢。

一个人,你心里装着魔鬼,看到外面的人会觉得通通是魔鬼。偏偏萧何做事总是问心无愧,根本就没觉察到刘邦频频派人过问他的意图。所以不管刘邦派多少人来问,他总是那句话:皇上请放心,我还是像从前那样勤勤勉勉地工作,把全家的私财都拿出来赞助军队。

须不知,萧何这话传到刘邦耳里,就更害怕不已。萧国相啊萧国相,谁叫你这么认真干活。你一认真,我就心慌。保不准你这个所谓完人,人间贤相,正是夺我刘氏江山的主啊。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发现了刘邦那个异常的举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门客这话像旱地惊雷一般,炸得萧何魂都出窍了。灭族?我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一心一意管朝事,凭什么要灭我的族?

门客笑了。陛下灭的正是你这等埋头苦干的人。只要想想就可知道,你已位居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复加。更可怕的还有,你自入关以来,得百姓心,十年有矣。陛下屡屡派人向您请安,其则是畏惧你民心所附,摇动关中啊!

啊?萧何的嘴巴听得像缺氧的鲤鱼一般张得老大。我欲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陛下啊陛下,多年以来,咱们君臣相伴,犹如情人相随。你是我的太阳,我是你的月亮;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心上人。没想到的是,混到最后,竟然是同床异梦,一场空!

此时,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萧何强烈的失落感。他渴望门客是出自嫉妒而搬弄出的谎言,可是再认真想想,使者屡屡从前方回来探望他,的确很不正常。十多年的老革命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刘邦这等伎俩还不是充分体现出内心焦虑不安吗?

刘邦心慌,没想到萧何更慌。于是,萧何又紧急向门客求助道:怎么办?难道非得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有那么糟。这时,门客给萧何支了一招。这一招正是针对萧何向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提出来的,招数的名字就叫: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具体做法有两项可以参考:一是强买民地;二是大放高利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自诬法。此招的妙处在于两点:首先,当事者大失民心,降低威望。威望一降,皇帝的威胁就少得多,这当然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一个有政治理想和志在天下的人,是不屑于干这种贪赃枉法的事情的。反过来,如果他贪赃枉法,就只说明他是个物质之人,而非理想之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而是理想。一个只贪图人生享乐,而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是不足为怕的。这正像当初刘邦进入咸阳城时,一反常态,不贪不抢,不嫖不霸。结果这招还不是让关中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还铁下心来要跟随他。

此时,萧何脑袋开窍,恍然大悟。如果他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门客这个建议,那就是,妙不可言!

于是,萧何迅速行动,赶在刘邦班师回朝之前,制造一个恶名远扬的坏名声。好事难做,坏事可是容易多了。果不其然,当刘邦从前线归来,还没进入长安城,就有上千个百姓拦道告萧何的状!

这下子,刘邦可乐坏了。他一边装出主持公道的样子收下了状书,一边心里乐滋滋地哼起了小调。萧国相啊,都说你是个好贤相,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刘邦便拿着一大堆状书回城,等待萧何来拜。

此时,萧何也在等待刘邦。当刘邦回住未央宫后,他马上进谒。这时,只见刘邦抖着大堆的告状书,笑着对萧何说道:国相,你口口声声说勤勉工作,以私财资军,难道就是这样子的吗?

萧何听得只能装作慌忙的样子谢罪。

刘邦又笑着说道: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起来的,你得自己去摆平。所以,你还得亲自走一趟,向百姓谢罪。

刘邦这招就叫给台阶。刘邦是这么一种人,只要不抢他的皇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况且萧何是个老好人,不能因为他犯了一次错就一棍子打死。所以说,这台阶不能不给啊。

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一场政治危机,就此化解。

好戏,当然还在后头。

那时,刘邦口口声声要萧何对百姓请罪,萧何还真当回事来了。不久,他瞄上了一块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林苑。自秦以来,上林苑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但是,上林苑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国家初建,经费不足,所以这块好土方就日渐荒芜,成了一片杂草乱木纵横之地。

于是,萧何就打着为百姓退林还耕的旗号给刘邦上书,陈述如下:长安人多地窄,上林苑剩余诸多空地,实在可惜。陛下可以把它分给小民种田,这样,百姓不但收了庄稼,您还可以得到稻草当兽食。

萧何实在太可爱了。门客说损人利己,并没有说损皇帝利小民。从古至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当大地主。当然,刘邦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他也不在乎上林苑那百里土地。问题是,让地事小,倒贴事大。萧何割皇家土地补贴百姓,百姓得利,萧何得民心,刘邦除了萧何所言的那堆兽食外,几乎全赔精光。

你赚了,我赔了。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果然,刘邦一收到请书,勃然大怒,叫嚣要收拾萧何。于是,他马上把司法部长(廷尉)召来,说道:萧国相肯定和奸商勾在一起,竟然打我上林苑的坏主意,你去把他关起来。

就这样,萧何做了一辈子的官吏,还是头一回落水了。其实,要说萧何不懂官场游戏规则,那是胡扯。他之所以冒生命之危险出此下招,理由只有一个:他太善良和太自信了。

首先,为了自诬保命,他已经做了一回狠狠地把个人安危建立在百姓失地的痛苦之上的事情。此次向刘邦提出让地一事,绝不是自诬的杰作,而是出自良心,为百姓谋取利益,以换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