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浮现的脸

《全唐诗》第二七九卷,载有一首《河中府崇福寺看花》,作者是诗人卢纶,他也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是这样写的:“闻道山花如火红,平明登寺已经风。老僧无见亦无说,应与看人心不同。”本故事即发生在崇福寺附近。崇福寺在山西河中府的治所蒲州。但故事跟如火的山花没什么关系。

唐文宗开成年间,蒲州有小吏于晚上巡夜。

是夜天晴,月朗星稀,小吏提灯巡夜,唯有长街漫漫,静谧无人。行至景福寺前街,小吏忽见一人,盘坐在寺墙之下,低着头,双臂抱膝,寂然不动。

小吏甚惧,他看到那人全身甚黑。

虽开始惊惧不已,但毕竟干的就是巡夜的差事,于是低声问道:“谁?!”

黑衣人一点反应也没有。

小吏再次呵斥,仍不作答,乃逼近。那人忽地抬起头来,直视小吏。后者一哆嗦,见黑衣人面貌极为怪异,脸足有数尺长,瘦削白皙,与身上之黑形成强烈对比。由于黑色的身体融于夜色中,而使得那张白脸仿佛孤自悬浮在空中一般。

这样一张可怖的脸,在黑夜中慢慢抿起了嘴角……

小吏大叫一声,昏倒在地。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醒来,四周观望,那怪人早已没了踪影。小吏更惧,再无心思巡夜,飞奔而去。黑夜中的唐朝蒲州,长长的大街上,留下小吏飞奔而过的惊惧的足音,一直传至现在。

开成中,河东郡有吏,尝中夜巡惊街路。一夕,天晴月朗,乃至崇福寺前,见一人挽而坐交,臂拥膝,身尽黑,居然不动。吏惧,因叱之,其人挽而不顾。叱且久,即扑其首,忽举视,其面貌极异,长数尺,色白而瘦,状甚可惧。吏初惊仆于地,久之,稍能起,因视之,已亡见矣。吏由是惧益甚,即驰归,具语于人。其后因重构景福寺门,发地,得一漆桶,凡深数尺,上有白泥合其首,果街吏所见。(《宣室志》)

结果很是意外:后来有一年,重修崇福寺寺门,挖地基时,在深处发现一只油漆桶,桶口被白泥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