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2/7页)

这一切都是贺拔岳事先策划好的,义军二十倍于魏军,只能用计取胜。他把部队分成二十队,一队四五十骑,陆续与大部队汇合,使敌人摸不清己方兵力。走到水浅时逃跑,引诱敌人追赶,敌人骑兵渡河,步兵滞留北岸,兵

义军骑兵陆续赶到岗东,刚过一半,只听喊声四起,魏骑两面杀来,贺拔岳挥动长矛,身先士卒,冲入义军队伍里。义军惊慌失措,回马逃跑。魏骑随后追来,边追边叫“下马者免死。”义军弃马投戈者无数,魏骑俘获三千人马,生擒主帅尉迟菩萨,接着渡过渭水,一万余名群龙无首的义军步兵放下武器束手而降。

玩过“全军破敌”游戏的玩家都懂得,这是一场经典的隔河对战,已经作为战术理论编入游戏系统。然而,贺拔岳对敌欺骗术却是游戏永远学不来的,善于思考是每一位将领,每一个希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仗下来尉迟菩萨全军覆没,惊呆了包围岐州的万俟丑奴,义军匆忙向安定撤退,在交通要道平亭设置防线。

尔朱天光率大部队来到岐州与贺拔岳会师,贺拔岳请求乘胜进兵,尔朱天光拒绝,淡淡道:“夏季天气炎热,等到秋凉再进兵不迟。”万俟丑奴得到谍报,放下心来,放松平亭垒的防御,该耕地耕地,改休整休整。哪知这是尔朱天光与贺拔岳演的双簧,演给万俟丑奴瞧的。魏军夜袭,黎明前攻占义军各处营寨,安定城投降,万俟丑奴自平亭逃往老巢高平镇。

贺拔岳率骑兵穷追,在平凉荒野追上义军,年仅十七岁的武川小将侯莫陈崇一马当先,单骑直入敌阵,于万马军中生擒万俟丑奴。侯莫陈崇单臂挟持敌方君主,右手舞刀冲杀,无人能挡。魏骑陆续杀到,义军大溃败。

高平城向尔朱天光投降,献上伪太傅萧宝寅。尔朱天光削平关陇山地的残余势力,将万俟丑奴和萧宝寅押解洛阳,向朝廷报捷。

关中平定,尔朱荣用武力一手荡平各地反叛势力,击败南朝军事干涉,持续七年之久的六镇大起义平息,北魏国获得久违的和平。捷报递到孝庄皇帝手中,元子攸了无喜色,一脸冷峻,怪声怪气地道:“即今天下便是无贼。”

密谋

世界上很多人说的假话比真话多,言不由衷,心口不一。我们没有必要指责他们虚伪狡猾,因为世界离不开谎言。若想听懂一个人话里的真实,须和此人感同身受。临淮王元彧心领神会,躬身道:“臣担心贼平之后,才真正会使陛下劳心费神。”

看过元彧的简历,我们会认定此人是个反复无常的大叛徒。河阴事变后元彧出逃江南,孝庄帝继位他回到洛阳,元颢入洛元彧率百官出降,陈庆之兵败再次投降。孝庄皇帝非但不计较,反而重用为总理(尚书令、大司马、兼录尚书事),因为元彧有一颗忠贞之心,忠于皇族忠于孝文皇帝汉化政策。流亡江南时,梁武帝萧衍非常欣赏,百般劝阻不让他回北国,派人劝道:“昔年王陵在汉,姜维相蜀,成就功业何必本土?”元彧不容置疑道:“我即便死了也要回到北方,何况尚有一口气在!”

元彧心中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尔朱荣。姑不论尔朱荣是否有篡位之意,单凭河阴大杀皇族文官,任用鲜卑化官员,断不能容他。元彧的心思正是孝庄帝症结所在,故而元子攸赦免一大批追随元颢的大臣。

元子攸起初不过想依靠这位北方军阀登上帝位,谁知养虎为患。河阴之变,他几乎站在汉化势力的对立面,若非契胡人喊出“元氏既灭,尔朱氏兴”的大逆不道的口号,屠杀皇族和汉化贵族的黑锅已然背定。纵是如此,元颢及白袍队仍旧给予致命一击,忠于他的禁卫军屡战屡败,元气大伤。尔朱荣却依靠骁猛的契胡军及北方鲜卑军人短短时间内平定各地叛乱。势力此消彼长,怎不令他心惊肉跳,他甚至希望各地的强盗与尔朱荣多打一段时间,最好两败俱伤。现在国家太平,是去群狼而生一虎。

随着尔朱家族势力日益增长,连皇后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尔朱皇后原本是孝明皇帝的妃子,因是尔朱荣女儿才娶了来立为皇后。如今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颐指气使。

孝庄皇帝派尔朱世隆劝劝他的侄女,须懂得尊重皇帝老公,有上有下。谁知尔朱皇后竟然大发雌威:“天子是我家立的,早知如此父亲就该自己来做,怎会有这等事!”说得尔朱世隆跟着埋怨:“正是!他若做皇帝,我可以封王了。”

尔朱家族如此嚣张,孝庄帝如芒在背,帝国最后一支反抗力量被尔朱荣消灭带来的震惊可想而知,不由说出天下无贼的话。天下再无贼寇,那么只剩下他与尔朱荣,决战就要到来。临淮王元彧听出话外之音,当即劝他赶紧做好决战准备。朝堂之上尔朱荣耳目众多,为不使众人起疑他们之间莫名其妙的对话,孝庄皇帝连忙用话语搪塞过去:“是啊,战争的善后工作着实不易。”

洛阳宫廷弥漫着重重杀气,尔朱荣的一道表章终使孝庄皇帝宝刀离鞘。

身在晋阳的尔朱荣在奏章中说:“参军许周劝臣取九锡,臣万分讨厌,把他赶走了!”从奏章中可见尔朱荣及其部下的放肆嚣张。

尔朱荣拥立元子攸称帝,封大将军、太原王。平定葛荣之乱,官拜丞相、太师。打败白袍军,赶走陈庆之,收复洛阳,实在无官可赏。孝庄帝别出心裁,赐尔朱荣“天柱大将军”,取擎天柱之意。后燕慕容垂时代用过柱国大将军,天柱大将军实为孝庄帝巧思。如今尔朱荣平定四海叛乱,赏什么?总不能赏个副皇帝坐坐吧,只剩下九锡。

九锡本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皇帝赐给大臣最高礼遇的象征之物。问题在于,王莽、曹操、司马昭、刘裕、萧道成、萧衍都曾接受过九锡,他们或者他们的儿子均改朝换代,“九锡”几乎等同于“篡逆”。许周劝尔朱荣取九锡,等于劝他篡位。尔朱荣竟然敢于将部下劝进的事告诉皇帝,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尔朱荣什么意思呢?元子攸反复琢磨,尔朱荣有可能试探他,“我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赏赐。”尔朱荣确实功高不赏,不管怎么说,九锡不能给。九锡会给人误觉尔朱荣取得王莽、曹操等人拥有的天命。既然尔朱荣斥责许周,那么将计就计,装一次糊涂,孝庄帝下诏褒奖尔朱荣。

尔朱荣讨了个不自在,本意提醒孝庄皇帝自己平定天下功高盖世,加九锡不为过,谁知皇帝不接这茬儿。

双方摩擦不断,尔朱荣希望通过亲信官员把国家权力握到手里,偏偏孝庄帝极为勤政,晚睡早起,事必躬亲,不肯放权。孝庄帝假手吏部尚书李神俊掌握组织部,控制天下官员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