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投献(第2/2页)

这一次,就连那些私下抱怨我军法律条太过严厉的人,也无法可说了吧。

对于这些降服者的处置,按照在宋州的惯例,将他们按照人头给口粮,各自遣还回乡。

这个决定宣布出去,顿时一片嘈杂起来,与在宋城那种大多数人,千恩万谢的局面不同,却是有些不愿意的样子。

一顿棍棒刀柄伺候,重新弹压下去之后,才让他们推出代表阐明缘故。

问我们要不要就地募兵?并且协助我们剿灭那些流窜的北兵,这也行?不怕反乱么,你愿意,我还不干呢。

我正想挥手,将他们打发出去自生自灭。这时候,已经是挂名随军记室的带路党赵鼎,却主动站了出来恳请。

给我解释了一番道理和缘由后,才发现我其实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总以为打进了北朝多年经营的中原腹地之后,长期统治的积威犹在,必然是众志成城清野坚壁的坚决反抗。

起码在南北对峙-征战-拉锯的这么多年后,已经对于偏安岭外的大梁,明显缺乏认同感和信心,因此处于某种信任度的问题,没有考虑过在短期征发民役之外,就地补充有生力量。

但其实这个立场,在某些地区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忽略了藩镇割据下,人心纷乱思变长期演变的因素。

比如郓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郓州当地足够穷苦,因此民风颇为彪悍,投军卖命吃饭也是个重要的出路,而长期的藩镇割据征战更替,让这一带的人习惯了无所谓为谁卖命的差别。

南朝北伐到附近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他们多了一处投献的选择而已。再加上郓州原本的守臣,比较贪敛和吝啬,真正愿意卖死力的人反而不多。

因此原本出援宋州的那次试探性攻击,也是在洛都的强力要求下,虚晃一枪,应付了事而草草收场。然后大事不好之下,早早带着细软家眷,以求援为名逃到洛都方面去了。

毕竟,随着南军的大举进逼腹心之地,北朝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和影响,也无形间消退了许多,就算是底层的军民,在明眼人都可以看到的形势影响下,也不免要生出别样的心思来。

更何况,如今他们已经是足够困苦潦倒,而且大都缺衣少食吃不饱的境况,相较被遣散的后果并无差别。

“不过,这与我何干呢……”

我看着他的眼睛,慢条斯理的道。

“我带兵前来攻城掠地,又不是来做善事的……”

“只怕有损……”

赵鼎急忙道。

“若是不安定因素,一并杀了不就一了百了了……”

我挥手打断他的进言。

“比起这些追随我的儿郎们前程安危,一点点可有可无的名声和毁誉,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一出,我忽然觉得周围在场的部下们表情都有些动容,各种无形中的忠诚度和感动值,都刷刷的向上攀升起来。

“要想打动我,你需要一个更好的理由……”

我一字一句的对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