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业设计的兴起(第2/25页)

到1927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众多的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失败而破产,这种经济衰退的恶劣情况,在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崩盘时达到顶点,美国进入一次空前的全国性经济大危机。直到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大规模采用新的经济改革政策,改变美国以往政府对于宏观经济放任自流的基本立场,转为大规模地从金融、投资、税收、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干预,由国家投资进行各种大规模的基本经济建设项目,用以工代赈的基本原则来促进就业,由联邦储备系统对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节来控制经济发展。通过种种努力,美国经济才重新出现复兴的迹象。

在大萧条时代,美国的生产乏力,消费萎缩。面对着产品销售锐减的窘况,生产厂家转向设计师,希望给他们的产品赋予更加现代的外貌、更有力地吸引消费者,好的设计被誉为破除消费者惰性的最好途径。只能体现功能和效率的外观,已经不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美观成为商业竞争的新利器。将产品时尚化,或者说让工程变得时髦起来,使那些司空见惯的产品看起来很新潮,让人中意,自然而然成为合乎逻辑的下一步。这个年代的美国设计师们,活跃在建筑、包装、广告、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领域内,他们相信:无论多平凡的产品和用具,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重新设计获益,甚至是重获新生。这种信念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工业设计师成为美国工业的白骑士。这些设计师的工作帮助塑造了20世纪美国的国家形象和社会的生活形态。

哈罗德·凡·多伦(Harold L. Van Doren)和约翰·G.里德奥特(John Gordon Rideout)1933年设计的流线型踏板车(Skippy-Racer Scooter)。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烘面包机已采用塑料机身。

个人化用品——阳光公司出品的男士剃须刀(Sunbeam Shavemaster)。

纽约梅西百货公司(Macy's)1931年圣诞节的购物人潮。

模特儿在位于达拉斯市中心的尼门-马库斯(Neiman Marcus)总店内向顾客展示最新的时装款式,(1945)。

这时出现的流线型风格,强调水平线条,形体圆顺,与1920年代流行的奢侈张扬的装饰风格大相径庭。流线型风格强调速度和效能,营造出当年广大民众所向往的进步、丰裕的形象。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开始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性的占有率。凭借着这种经济力量,美国的设计得到高速的发展,美国的设计教育也因而发展起来。以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为依托,美国人虽然没有多少类似包豪斯式的学院探索,但是,却轻而易举地把欧洲人奋斗、探索了20多年的设计理想在企业中、在市场上变成了现实。1933年,包豪斯被希特勒封闭,相当一部分包豪斯师生移民到美国,欧洲的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相结合,终于在战后造成轰轰烈烈的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众对于现代设计的兴趣持续升高。随着吸尘器、吹风机、烤面包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批量化生产形成规模,在工业设计师的协助下,通过采用塑料、铝材、胶合板等比较廉价的新型材料,以及采用 模压、蒸汽定型等新的制造技术,这些产品的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低廉的价格和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的经济繁荣,更加推动了民众的购买欲望。即使到1960年代,新的风格潮流和时尚趋向取代了流线型风格,这些工业设计先驱的经典之作仍然继续对全国家庭和办公室的面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今天,工业设计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和贸易业,以及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消费主义和流行式样

消费主义似乎总被说成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特产”,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国际现象,而且很早就发生了。17世纪末期,已经有消费阶层出现,到18世纪,随着中产阶级的出现,信奉和追求豪华消费品的人数增多,再加上“时尚”在购买行为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消费主义之风就越刮越炽热了。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财富和城市人口剧增、人员流动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加,这些因素更加强化了消费主义的势头。

1930年代初期,随着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 1882—1945)总统的“新政”和继之而来的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重创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得到缓解,从而把美国与西方世界引入一个空前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个新的经济背景,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成为西方社会的主要阶层,形成了一个以他们为中心的巨大消费市场。设计之所以发展迅速,与中产阶级市场是分不开的。为了适应这个新市场的需求,企业界全力以赴地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开发新的材料,特别是各种合金材料和塑料,设计师们则采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来设计新产品,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个人化用品:1950年代初期的一款电动多点按摩器的广告,该产品曾在当时非常流行的电视剧《我爱露西》(I Love Lucy)中出现过。

洛杉矶布洛克百货公司(Bullock)1940年圣诞季节的化妆品柜台。

1940年代,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Marshall Field & Company)的电梯姑娘们正在进行职业培训。

梅西百货公司的节日橱窗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1904)。

芝加哥西尔斯百货公司(Sears)开业前的宣传广告。

设计师威廉·里斯卡兹(William Lescaze)在1933年设计的两款台灯。

消费市场上出现了新的趋势:个性化的个人用品成为新宠,能够表现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物品比单纯讲究功能的产品更受追捧,“经久耐用”遭到忽视,而时尚潮流则日显重要。过去只是王公贵族享用得起的一些产品,随着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产量提升、品种增多,平民百姓亦有机会拥有了,消费市场因而得以急剧扩大。

美国汽车巨子亨利·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推行的批量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管理学家佛里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应用到装配线的组织和运作之中,更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能量。使得工业发达国家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能向几乎所有社会成员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