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业设计的兴起(第3/25页)

急剧增加的大型百货公司,直接为这股消费的浪潮推波助澜,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体验,在同一个地方,有这么多不同品种的商品可供选择;再加上装潢得美轮美奂的购物场所,本身就充满吸引力,消费者们惊喜地将“购物”变成一种流行的消闲活动。城市的中心,也往往成为购物中心。

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他们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为企业的指导原则。一方面,工业化批量生产确保了标准化的、便于制造的产品,能以最低廉的价格、最大量地投入市场;另一方面,在工业化社会里,除了中产阶级之外,劳工阶级资薪的增长也使他们除了日常开支之外有所盈余,他们在作为生产者的同时,也成为消费者。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此时,消费者所购买的除了他们必需的用品之外,还有他们渴望的物品,而这种“渴望”,还会逐步变成“必需”,购买行为甚至不是缘于“需要”而是缘于“想要”了。过去单纯的日用品,经过设计,也被附上了“标志”的意义,变成个人身份、地位、个性的象 征。消费,已经不仅是一个实用性的行为,而且带上了炫耀性的色彩,消费主义成了一种社会价值观和一种社会文化。人们对于设计风格有了日益明显的要求,这是消费社会形成后的重要特征之一。英语把消费者对于产品设计的要求称为式样意识(style conscious)。过去的时代重视持续性,而消费社会讲求多变性,在日益增强的式样意识的影响下,流行式样就应运而生了。

(三)流线型运动

1930年代,美国的设计受到技术和时尚的影响,有了很大的改变,流线型现代(Streamline Moderne)成为一种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新美学观念,经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一系列博物馆举办的设计专题展览,以及诸如《好家具》(Good Furniture )等杂志,以及报纸、电台等大众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推动,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流行风格运动——流线型运动(Streamline Movement)。

流线型(Streamline style)这种风靡美国近20年的设计风格,源起装饰艺术运动,事实上,它有时也被称作“运动中的装饰艺术”(Art Deco on Motion),但它融入了动力学的概念,变得更加简洁,更有活力,展示了一种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新美学观念,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美国现代设计视觉语言,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正是在流线型风格风靡全美的这个阶段里,美国的工业设计职业化基本成形。

对于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外形的研究,最初源起于现代交通工具的设计。自从现代化交通工具问世,就开始有人考虑造型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刚刚进入20世纪,已经出现利用所谓泪珠(teardrop)形式来设计交通工具的探索。1914年,意大利设计师玛柯·里克提(Marco Ricotti)最早采用这种形式设计了A.L.F.A.40/60HP原型车,奥地利飞机设计师爱德蒙·伦普勒(Edmund Rumpler, 1872—1940)在1921年尝试过设计流线型飞机。1921年在德国的齐柏林工厂(Zeppelin Works),匈牙利裔设计师保罗·亚雷(Paul Jaray, 1889—1974)主持了对流线型汽车进行的风洞试验,首次为流线型外观对于速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设计的汽车外形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汽车外形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风洞试验,直接影响到汽车外形的抉择,在1930年代已经被汽车工业广泛采用。因此,最早进行流线型研究的并不是美国人。但是,欧洲的这些研究都基本限于单纯的功能方面,没有进入旨在促进销售的流行风格设计阶段。

A.L.F.A.40/60 HP原型车是最早出现的泪珠型汽车。

根据保罗·亚雷的研究成果,德国汽车联盟(AutoUnion)生产的流线型汽车DKW F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戴玛西翁』三轮汽车改装的宣传车,在为战争前线募款。

波音247型客机,(1934)。

道格拉斯DC-3型客机,(1935)。

流线型家具——坎姆·韦伯(Kem Weber)1934年设计的扶手椅。

为了提高飞行速度,流线式的外形设计很快被应用到飞机设计中。第一架采用流线型式样的飞机是1933年波音飞机公司设计的波音247型。同年,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C-1型流线型飞机投产,它采用金属铝外壳,机翼与机身完全合为一体。前所未有的闪闪发光的流线型金属外形,非常夺目。1934年,波音飞机公司的改良247型飞机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C-2型飞机在伦敦进行飞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比赛,虽然屈居于英国专门为比赛而设计的飞机DH-88彗星(Comet)之后,只取得第二名、第三名,但却为民用航空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道格拉斯公司在1935年发展出体形更大的DC-3型飞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直至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成功的商用飞机。这种飞机的军用代号是C-47型,是飞机生产史中单一机型产量最高的一种,性能良好,造型简练,在战争期间广泛用来作为军用运输机,建立了丰功伟绩。这种飞机的造型,对于流线型风格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将从现代飞机设计中发展起来的空气动力学原 理应用到地面交通工具上,引起了众多设计师的兴趣。1933—1934年间,美国设计师理查德·富勒(Richard Bukminster Fuller, 1895—1983)设计出他的全流线型的汽车“戴玛西翁”(Dymaxion),这是一辆外形像“泪珠”的三轮汽车,时速在50英里时据说可以节省50%的燃料。然而,富勒的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对于美国市场来说,都太过于前卫,因此并没有能够被立即接受。但是,他的设计应该是流线型运动的重要试验开端。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程部主任卡尔·布利尔(Carl Breer, 1883—1970)于1934年主持设计了“气流”(Airflow)轿车,造型新潮前卫,除了造型的流线型特征之外,这种汽车的设计还尽力提供舒适和方便,整个车体拥有一种流畅的造型,虽然生产与市场并不很理想,但是这种汽车的造型却影响了整个汽车流线型运动。尽管当时对于“气流”汽车众口不一,有称赞的,也有反对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流线型运动这时可以说已经正式登场了。这种汽车在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市场成绩。自从1930年代中期以来,流线型已经成为美国汽车设计的流行风格,并且很快影响到其他的产品造型设计,形成一个规模浩大的设计运动。这个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之处在于——它基本是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动力是商业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