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二)(第7/34页)

随后,在1951年举办的第九届米兰3年展上,集中展示了意大利从1940年代后半期开始从装饰艺术朝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进程。展览由建筑师恩里柯·培瑟苏蒂(Enrico Peressutti, 1908—1976)等人设计,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意大利工业产品,包括奥利维蒂的列克辛康80打字机、小型打字机列特拉22(Lettera 22),基诺·瓦利设计的数字闹钟,科拉蒂诺·达斯卡尼奥(Corradino D'Ascanio, 1891—1981)设计的维斯帕小摩托车,吉奥·庞蒂设计的维瑟塔缝纫机(Visetta),卡斯提格里奥尼兄弟设计的各种灯具,平尼法里纳设计的西斯塔利亚轿车等,还有许多家用电器产品,极为丰富。

在1954年举办的第十届米兰3年展上,意大利现代设计的风格体现得更加明确了。意大利设计在“艺术”与“使用”两者之间的摇摆,这一次更加趋向于艺术方面,产品摆脱了早期的简陋,而更加显得具有设计内涵。意大利对于工业设计的界定,是“艺术的产品”(the production of art)。这一届米兰3年展展品,尤其是家具,更加突出体现了意大利设计的优雅、精巧、艺术感,拉开了与美国设计的距离。

1946年RIMA大展上展出的维科·玛吉斯特里提设计的书架和折叠椅。

1951年米兰3年展的入口大堂。

吉奥·庞蒂为1951年米兰3年展设计的室内空间和家具。

吉奥·庞蒂为1954年米兰3年展设计的室内空间和家具。

意大利设计在战后重建时期的发展中,有一个特别的态势——受到左右两派政治力量的很大影响。右翼政治力量推动现代设计风格,所用的旗帜是“新理性主义”;而左翼政治力量则推动装饰主义,以理性主义曾受到法西斯的支持为由,反对理性主义。由于“反理性主义”刺激了意大利个人风格、手工艺传统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而形成了意大利出口产品最大的竞争特色,因此,反理性主义一派无意之中刺激了出口,刺激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倒是左翼势力始料不及的。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46年,意大利建筑师、作家恩涅斯多·罗杰斯(Ernesto N. Rogers, 1909—1969)就曾发表署名文章,讨论新理性主义设计(Neo Rationalsim),意大利的重要设计刊物《多姆斯》也刊登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讨论设计发展的方向。有关“新理性主义设计”的讨论,在其他国家是一个设计界的学术讨论,但是在意大利就成为一个严肃的意识形态问题。因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曾经推动理性主义设计——也就是战前在德国开始的现代主义设计,所以,在战后要推动现代设计,很容易被贴上“法西斯设计”的标签。在罗杰斯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小心翼翼地避开意识形态陷阱,从国家复兴需求出发来推动现代设计。他呼吁使用标准化部件,用大批量方式生产,这些诉求在美国早已得到实施,而在战后重建时期的意大利,则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很容易遭到来自左右两派的攻击。

除了左右政治派别的影响之外,“民主”的意识,在意大利设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重建时期的意大利设计师们,非常强调产品不但要让消费者喜欢,还要让所有的人都能买得起。在1947年举办的战后第一次米兰3年展上,展览 的主要策划者、建筑师皮埃罗·波托尼(Piero Bottoni)特别强调“尤其要解决弱势阶层的问题”。(*1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已经出现了一些现代设计家,他们在战后发挥了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吉奥·庞蒂、皮埃罗·波托尼、马赛罗·尼佐里、佛朗哥·阿比尼等一批在战前已经出名的设计师,在战后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意大利在战后重建时期中,经济得到恢复,制造业发展很快,设计的市场越来越大,他们更是大有用武之地。

(1)吉奥·庞蒂

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吉奥·庞蒂(Gio Ponti, 1891—1979)1891年出生在米兰,1921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建筑系,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意大利设计师之一。他身兼多职,从事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出版人。早在战前,吉奥·庞蒂就开始从事现代设计,1928年创办了意大利现代设计最重要的期刊《多姆斯》和《风格》,宣传、推动现代设计,对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影响巨大。

战后他更成为提倡好设计、好生活的主要人物,提出“我们理想的好生活、高品位是通过我们的家居、生活方式表达出来的”,从而把家居设计、生活方式设计提到新的高度。他身体力行,设计了许多重要的作品,意大利最早的现代主义高层大楼——米兰的皮列里大楼(the Pirelli Building, Milan, 1956)就是由他设计的。该栋大楼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和密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莱姆大楼(Seagram Building, 1959)同等重要的里程碑地位,把意大利建筑推进到“国际主义”风格时代。他还设计了许多重要的产品,迪斯特克斯椅子(Distex armchair, 1953)、“超级光”(Superleggera)椅子等等,都是意大利现代设计的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和展出。他是蒙扎设计双年展(the Monza Biennales)、米兰3年展的主要创办人和推动者,在意大利现代设计中,庞蒂具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之于德国、美国,勒·柯布西耶之于法国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在1949年出版了《走向标准住宅》(Towards the Exact House )一书,积极推动标准化设计。庞蒂的设计领域相当广泛,除了建筑和家具之外,他还为德国克虏伯公司(Kruppe)设计了整套刀叉具,为比利时的洁具公司“理想标准”(the Ideal Standard)设计了洗碗机,为纺织品公司费得·切提(Fede Cheti)设计了花布面料。他的设计,具有可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同时也兼顾到意大利文化传统。

1954年米兰三年展的入口大堂。

吉奥·庞蒂设计的皮列里大楼。

意大利建筑师维多利阿诺·维加诺设计的『钳灯』(clamp light, 1952)。

吉奥·庞蒂设计的迪斯特克斯椅子。

作为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吉奥·庞蒂同时对传统工艺也非常重视,他还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合了传统工艺的动机,这在提倡“机械美学”的第一代现代设计师中并不多见,但如果把庞蒂放在意大利文化的大背景中来看,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