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二)(第5/34页)

吉奥凡诺尼对色彩有非常敏锐的感觉,他设计的家具、建筑、室内和用品,都具有细腻而明快的色彩,他为意大利阿列西(ALESSI)公司设计的各种色彩绚丽的产品,几乎每款都会被放在各国的时尚杂志和主流报纸的生活版上加以介绍。

吉奥凡诺尼对于目前设计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在廉价产品大量涌入市场的情势下,设计师不能只将目光对准大企业和少部分消费者,而要重新考虑如 何将以往那种高设计含量的高端产品转化为大众能够拥有的、价格相对低廉而依然具有较好设计细节的新类型产品。这种转变不是理论上的,不是意识形态范畴的,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不论设计师本人喜欢不喜欢,都得认真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明确地说:“我们从来不怕被人讥为‘俗气’。”他设计的吉洛托恩多餐具系列(Girotondo Series),以一圈很通俗的舞蹈小人形作为装饰,已经售出超过100万件。

吉奥凡诺尼1978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的建筑学院,先后任教于佛罗伦萨的建筑学院、多姆斯设计学院(Domus Academy)和位于利吉奥·艾米利诺(Reggio Emilio)市的设计学院。他对卡通、科幻小说、神话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前卫设计团体“流星设计运动”(bolidist movement)和“金刚产品”(the king kong production)的发起者之一。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已经成为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典藏。

4.时尚设计

意大利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尚王国之一,其中古驰(Gucci)、阿玛尼(Armani)、华伦天奴(Valentino)、普拉达(Prada)、范思哲(Versace)、菲拉格慕(Ferragamo)等,都是世人耳熟能详的超级时装名牌。对于意大利而言,时尚不仅是一个支柱行业,也是意大利社会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1—16世纪,意大利已经成为欧洲时尚的重镇,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维琴察(Vicenza)等城市已经开始制作奢侈商品,如帽子、首饰、化妆品等。17—20世纪之间,法国时尚界超越了意大利,成为世界时尚的领头人。不过,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时尚界的“意大利派”(Italian School)——菲拉格慕、古驰等品牌已经崭露头角,与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等法国品牌一争高下。根据专门提供信息分析服务的“环球语言监测”(Global Language Monitor,简称GLM)2009年的报告,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与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的竞争之中,意大利的米兰已经成为世界时尚之都。

米兰已成为世界时尚界精英荟萃、群芳争艳的大舞台。

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架起长枪短炮捕捉米兰时装周上的每一个时尚元素。

2014年米兰秋冬时装展上,模特儿们正在表演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品牌的服装。

除了时装之外,宝格丽(Bulgari)等首饰、时尚佩件公司也进入了世界顶尖行列;以米兰为基地的Luxottica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时尚眼镜公司,2008年盈利达3.8亿欧元。

意大利还是《红秀》(Grazia )、《时尚(意大利版)》(Vogue Italia )等知名国际性时装杂志的大本营。

(三)意大利设计的历史进程

意大利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国家的,战前的意大利主要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然而,意大利的手工业,特别是家庭式的手工业具有持续而极富韧性的悠久传统,因而,虽然意大利设计的现代化进程是从二战以后的重建时期开始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战前没有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和特点,从不遵循其他西方大国的设计发展模式,既不像美国,也不像德国,造型独特、色彩强烈、概念与众不同。意大利产品通常具有明显的有机形式,雕塑感强,但并不附加任何装饰细节,讲究功能,这些在1950年代被称为“意大利路线”(Linea Italiana)的特点,使得意大利设计总是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深受世界设计界推崇的“好的设计”的典范。

1.战前的设计历史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席卷了英法等国的工业革命,直到1870年代才波及古老的农业国——意大利,然而只有少数富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对这场姗姗来迟的变革做出了反应。

最初是以乔万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 1866—1945)为首的一批企业家于1899年在都灵创办了菲亚特公司,来生产他听说到的“不用马拉的马车”;随后兰西亚公司于1905年成立,阿尔法-罗密欧公司于1909年成立,意大利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并且发展迅速。不过,早期生产的豪华轿车和高速赛车的批量都很小,只是为了满足国内一小批富有顾客的需要。直到1912年,菲亚特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名为“菲亚特零型”(Fiat Zero)的廉价汽车,意大利的汽车工业才真正成形。

这些早期冒险家中有一位来自北部城市比耶拉(Biella)的电机工程师卡密罗·奥利维蒂(Camillo Olivetti, 1868—1943),他在1908年创办了著名的奥利维蒂打字机公司,于1911年推出了公司的第一个新产品,他自己设计的M1型打字机,其线条清晰简洁的机身完全是根据工业生产流程的需要而设计的,是最早的“形式追随功能”这一设计原则的施行实例,从此,奥利维蒂成为国际办公设备企业的先驱。

不过,其他的制造业,尤其是作为制造业龙头老大的家具行业还是比较守旧,对机械化生产的热情虽有提高,但尚未能令整个行业升级到批量化的工业生产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意大利的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大合同。一战以后,意大利也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政府积弱,经济不振,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在1934年上台。墨索里尼政权上台后,立即对国内工业进行补贴,刺激生产,促进消费,向民众推出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廉价产品,偶尔也有些功能性不错的好设计。例如奥利维蒂公司在1932年推出的MP1型打字机和1935年推出的“工作坊42”型(Studio 42)打字机,外形设计都很优雅。公司的创作部门(Creative Department)还设计了一套很有创意、视觉效果很强的广告进行促销,也收到不错的效果。

1912年的菲亚特零型汽车。

奥利维蒂MP1型打字机的行销广告(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