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家的诞生(第6/7页)

正如人们可以预见的那样,苏联共和国早前都遇到了自治运动的困扰,所以,在别洛韦日会议上,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总统都宣布,他们支持各个共和国的“合法”当局。按照俄罗斯的提议,他们签署了一份声明,支持摩尔多瓦领导层镇压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斯拉夫分裂势力。3位斯拉夫总统强调各国现存的领土不容侵犯,并且要在法律框架下处理斯拉夫人的民族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一致意见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南斯拉夫”,在戈尔巴乔夫末日预言中,曾经这么形容苏联。[27]

尽管3个斯拉夫共和国能和平共处,可是其他国家就做不到了。在非斯拉夫地区,种族之间的战争正愈演愈烈,苏联的军队也卷入了冲突之中。12月9日,《别洛韦日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摩尔多瓦的军队在边境城市本德尔与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民兵组织展开交战。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形式上仍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第十四军的支持。在接下来的数日中,德涅斯特河沿岸城市杜博萨雷爆发冲突。在阿塞拜疆,总统穆塔利博夫在12月18日接管了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军队。他希望苏联军队要么接受他的指挥,要么撤出阿塞拜疆。第二天,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人成立了自己的国防委员会,主要指挥当地民兵组织,同时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军队展开合作。亚美尼亚总统彼得罗相签署了一项法令,加强亚美尼亚当局和共和国境内的苏联军队的关系。虽然阿塞拜疆人把本国境内的苏联军队视为潜在敌人,但是亚美尼亚人却把他们当作盟友。[28]

戈尔巴乔夫在乌克兰全民公投前曾经就可能发生内战而提出警告,然而内战却在其他共和国爆发了。战争一时间还仅限于高加索地区和摩尔多瓦的斯拉夫——罗马边地。不久,战争将蔓延至塔吉克斯坦。

1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阿拉木图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友谊宫中如期举行。原来苏联时期各国人民的友谊,将被参会者赋予新的含义。他们做到了。他们都面临着国内外的诸多问题,但是他们希望这场自政变失败以来最大规模的会议能够展示前苏联共和国有能力摆脱数月以来的困境。

独联体会议的召开给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急需的协商平台,而戈尔巴乔夫和他所召集的有关新联盟协议的会议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最先看清这一事实,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前苏联共和国首脑在数月中第一次这么齐刷刷地聚在一起开会,事实上,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领导人以外——格鲁吉亚领导人派来了一位观察员,参会的每个人都言之切切。在苏联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和在新奥加廖沃府邸进行的多次磋商中,总有些领导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会,我将这几次会议进行了对比。”[29]

沙波什尼科夫形式上虽然是戈尔巴乔夫政府的一位部长,但是他拥有独联体自创建以来唯一的正式官方职位——独联体的军队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在《别洛韦日协议》签订后,立即接受了叶利钦的任命,现在沙波什尼科夫掌控着一支即将被分割的军队。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总统都试图控制本国境内的苏联军队,而位于德涅斯特河沿岸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分裂地区的领导人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着同样的事,然而,沙波什尼科夫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止这些。

乌克兰迄今为止还平安无事,可是该国的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他本人将担任驻扎在乌克兰境内的苏军总司令,这一决定对于维护军队统一所构成的威胁并不比其他共和国小。12月6日,沙波什尼科夫从前的门生、现在担任乌克兰国防部长的莫罗佐夫已经宣誓效忠于乌克兰。为了应对沙波什尼科夫即将命令苏联军队宣誓效忠于俄罗斯,克拉夫丘克已经按计划让驻扎在乌克兰境内的军队宣誓忠诚于乌克兰。这些计划曾一度被搁置,但是沙波什尼科夫希望乌克兰人能在阿拉木图的会上提出问题。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没这么做。[30]

阿拉木图会议的参会者主要关注两项重大议题:苏联的解体和新独联体的成立,新独联体将包括11个共和国,而不是3个。后苏联共和国的首脑们仅用了3个半小时就达成了这个新的国际组织的原则,该组织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以外的后苏联大多数共和国。截至下午3点,文件定稿已经交付给打字员了,两小时后,举行了正式的签约仪式。在中亚各位共和国领导的坚持下,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内,后苏联时期的各个共和国领导重新签署了独联体成立宣言。现在,所有参加阿拉木图会议的共和国都是独联体的创始成员国。

俄罗斯代表团提出的大多数建议都得被采纳。首先,各位总统同意成立两个协调机构: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他们也同意废除现存所有的苏联部委和机构,这项决定对于叶利钦在今后和戈尔巴乔夫的斗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与会各方还同意宣布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者,这尤指俄罗斯将继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此外,各方就联合控制核武器所达成的协议与叶利钦数日前在莫斯科向贝克所说的内容完全一致。只有俄罗斯总统有权启用核武器,其他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总统可以与之协商,但是没有掌控发动核攻击的技术能力。在1992年7月前,出于战术安排,布置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将被运至莫斯科,然后对其拆解、销毁。包括克拉夫丘克、纳扎尔巴耶夫和舒什克维奇在内的4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上述决定。[31]

此次峰会大获成功,因为会议只讨论了各方都能同意的议题。其他内容将于12月30日在白俄罗斯首都,也是独联体首都明斯克召开的会议上再进行商讨。在所有参会者中,最心存疑惑、态度保守的克拉夫丘克也与大家达成一致了。他同意让沙波什尼科夫暂时掌管包括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在内的所有军队,直到下一次峰会召开,不再坚持组建独立的乌克兰军队。此外,他也不反对俄罗斯成为苏联合法的国际继承国,这意味着乌克兰将丧失分配苏联海外资产的权力。

阿拉木图协议也给了乌克兰一些补偿,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随即解散了,这样一来,也就为那些尚在骑墙观望的美国和西方各国承认乌克兰独立扫平了道路。对于乌克兰代表团来说,最重要的是,尽管有戈尔巴乔夫的坚持,可是阿拉木图会议还是没有成立超越于国家之上的机构,也没有通过统一的独联体公民身份来侵犯乌克兰的主权。此外,在别洛韦日特别成立的独联体国防委员会,唯一目的就是任命沙波什尼科夫担任总司令,以此吸引他离开戈尔巴乔夫,现在被心照不宣地从协议上删除了。克拉夫丘克事后满意地回忆起这次峰会,他说在会议结束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大会的主人纳扎尔巴耶夫“情绪平和地起身,有条不紊地宣布了我们各方做出的决定:苏联不复存在了,独联体的成立已是事实,现在我们将致力于构建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