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九子粽(三)(第2/3页)

“多少呢?”曹颙犹豫了一下,随着父母亲陆续到热河,这边别院住了不少人,有五、六十口。

“粮食每样五斗,咸菜来两坛子。”曹颙思量了一下,道:“去寻张义支银子,让他安排辆车载你去。”

乌恩应声去了,曹颙与初瑜带着孩子们回到东院。

初瑜又叫人给天佑他们换了衣服,洗了手,七娘这边也收拾了一边,然后端了两盘子饽饽,给他们吃。

七娘是贪吃的,满脸带笑,边吃边说道:“北边的点心样真多。我们那边,有小吃也不是这样的,多是海里的物什。鱼啊、虾子的不必说,各种贝与螃蟹都顶肥顶肥的。”

天佑与恒生听得有滋有味的,就吃不进去手里的饽饽。

天佑吃了一口就撂下,恒生则是拿在嘴里,掰了个细碎。

曹颙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初瑜则是皱眉说道:“不待糟蹋东西的,小心让祖父瞧见不喜,教训你们。”

天佑小心翼翼地偷瞧了父亲的脸色,见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跟初瑜撒娇,道:“母亲,儿子不爱吃甜的,吃不下了。”

恒生也跟着嘻嘻笑着,对初瑜道:“母亲,掰碎了,喂鱼呀……”

“刚才不是说‘锄禾’不容易么,还不晓得珍惜吃食。”初瑜嗔怪着,拉一下曹颙的袖子,道:“额驸也说两句,省得他们两个淘气包不长记性。”

这珍惜吃食的话,夫妻两个何止说过一遭,但是小孩子不知生计艰难,根本就没有珍惜节俭的概念。

这个道理,就是半大孩子方七娘也晓得:“郡主奶奶,两位小少爷锦衣玉食的,不晓得民间疾苦。要是啃上几日窝窝头,喝上几日菜粥,就晓得这点心才是人间美味儿。”

她说的这些,就是初瑜也只是听过罢了。

孩子们喜动,在屋子里待了一会儿,天佑与恒生便鼓动七娘一道去校场找任氏兄弟比试去了。

想着七娘方才说的话,初瑜犹豫了一下,说道:“额驸,要不等儿子们大些,额驸多带着出出门子。就算不去耕读,也要晓得些生计才好。到底是小子,要是只知肉糜的话,那就是咱们当父母的罪过了。”

曹颙闻言,笑着点点头,道:“难为你这当娘的,还能想到这些。换做其他人家,溺爱无度的,不惯成废人不罢休呢。”

“就是我不说,额驸也不会让儿子们那样的。”初瑜瞧着丈夫,眼里满是信赖。

曹颙心里,则是惦记晚上的“盛宴”菜单。

虽然到了下午,但是日头正足。

初瑜瞧了瞧窗外,对曹颙道:“额驸,使人切颗西瓜送到前院吧?日头地下耍,别在过了暑气。”

曹颙摇摇头,道:“别啊,别打以后了,良好的品行还得打小养起。今儿开始,就让他们晓得晓得生计艰难。”

初瑜闻言,不由意外,道:“这大热天的,总不能让孩子们渴着。”

曹颙道:“凉白开,就行了;外头的孩子,还直接喝井拔凉水呢……”

……

热河街上,乌恩拿着两只面口袋,站在一个小杂粮铺子前,后边跟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子青儿。

“姐姐,咋不去街对面铺子,那个铺面大呢?”青儿看了看这巴掌大的门脸,好奇地问道。

乌恩笑着说道:“大爷让挑最便宜的,店大欺客,东西就贵了。”

这时,就听身后有人道:“瞧瞧,好像你出来多少遭似的?装学问是不是?”

乌恩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过身子,道:“满大爷,满祖宗,您不是出来溜达么,那还跟着咱们做什么?”

她面前站着的,正是曹颙的小厮曹小满。

因曹颙休假,小满也没有差事,闲下来。听说乌恩出来,他便跟着蹭车,一起出来。

见乌恩这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小满抱胸道:“忘恩负义是不是?忘了当年谁教你汉话的。当时谁舌头都伸不直,我一说还哭鼻子来着?”

乌恩见他说小时候的窘事,笑着说道:“服了您呢,这事儿都念叨多少回了。”

小满放下胳膊,脸上也带了笑,道:“乌恩妹子,还没问呢,大爷怎么想起支你出来买这个?”说着,一把从乌恩手中拉过口袋,道:“买什么,跟哥哥说,哥哥去帮你买。”

看着他们两个说话有趣,青儿在旁边,抿嘴直乐。

乌恩有些不好意思,道:“满爷,到底大了,不比小时候。往后,这‘哥哥’、‘妹子’的称呼就免了吧。”

“有什么?难不成还要我叫你姐姐不成?就算奶奶要抬举你,给你长月例银子,你的岁数也在那摆着。想让我叫你姐姐,想也别想。”小满浑浑噩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虽说都是曹家下人,但是小满的身份同别人又不一样。

他是曹家家生子不假,但是也是府里唯一两户被曹家祖上赐家姓的人家之一。

他祖父曹福是曹家南边早先的大管家,如今在外城置了宅子养老;他大伯曹元虽是曹府的二管家,在曹忠之下,但是曹忠已经上了年岁,府里大小事务多是由曹元做主;他父亲曹方,从十多年前就跟着曹颙身边,是曹颙得用之人。

曹小满自己个儿,七岁当差,给曹颙做书童,如今已经十多年了。他的姑姑堂姐,也多与府里的其他人家结亲,其中有个堂姐夫,就是曹家的外管事之一郑虎。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没有差事,熬到年岁,小满指定也要继承父祖,成为曹府的大管家。

这两年,惦记给小满说亲的,不是一个两个。

还是曹福压着,说既是给主子当差,没有为了自己个儿受用,早早享福的道理,要孙子等到二十,主子们不给指人再说亲。

内宅的丫头,晓得自己大爷不是在美色上上心的,大奶奶身份又尊贵,就算要纳妾,还有喜彩她们一排大丫头在前面。

没人敢冒着干系,做那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美梦,倒是私下里打听打听这个,说说那个管事的情形也是有的。

曹小满,就是她们嘴里的香饽饽。

因曹小满同乌恩熟识,还引得不少人侧目,生怕乌恩近水楼台先得月,闹得乌恩哭笑不得。

所以,乌恩才说了这些需要避讳的话,就是怕引出是非口舌。

这会儿功夫,小满已经进了杂粮铺子。乌恩没法子,只好带着青儿跟进去。

铺子本来就小,架了两层木板,放了不少装豆子的簸箕,下边就是装粮食的麻袋,都敞着口。

见了半数不认识的,黑乎乎的面,还有略显刺鼻的霉米,小满不禁皱眉,回头对乌恩,道:“怎么到这儿买东西?”

铺子里只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也不晓得是伙计,还是东家。

见进了客人,这老头上前,问道:“姑娘,这位小爷,这是要买米,还是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