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洪秀全:上帝第二子的前世今生(第2/27页)

四十五天之后,洪火秀终于起床了。他按梦中老人的指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秀全”。全者,人王也。

“一个鸡蛋的家当”当然只是笑话,然而回顾洪秀全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梦,其实就是他最大的一笔“家当”。

这个梦如此离奇而真实。他坚信这个历历如绘的梦一定别有深意,一定是上天给自己的某种启示。和那些从一开始就蓄意欺诈的宗教家不同,这个梦使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时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一个超自然的存在。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使他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场。这种气场对于他后来的“传教”事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民间宗教领袖必须足够狡诈和敏捷,才能愚众惑民。以洪秀全原本朴质方硬的性格,本不适合这种事业。但是他的身上散发着的这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征服了最初一批信徒。事实上,洪秀全比谁都清楚这个梦对他的重要性。他后来在诗文中屡屡强调其真实性,如《原道救世歌》中,他这样写道:“真言语,不铺张,予魂曾获升天堂,所言确据无荒唐。”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历史巨流之所以出现那个惊天大弯,仅仅是因为被一个乡下年轻人的怪梦轻轻撞了一下腰。这个梦是如此离奇,如此绚丽,如此怪异,又如此惊悚。它似乎是上天的一个寓言,预示着它将把整个中国带入一个同样惊悚而狂乱的迷梦当中。

从废人到神

虽然洪秀全二十四岁就受到了神启,然而他是六年之后才走上了革命之路。

梦中的许诺毕竟是虚幻的。醒过来后,洪秀全又拾起了书本,继续打算在科举之路上奋斗。毕竟他才二十四岁,这条路还没有完全堵死。我们不能肯定考上秀才是否可以让洪秀全满意终生,但几乎可以确定,如果拥有了一个举人的头衔,他一定别无所求了。

很可惜学政无法预知历史。所以洪秀全苦学了六年之后,又一次揣着家里人东拼西凑来的路费进城赶考,结果当然还是落第。事实上,以他的文笔,如果真的成了秀才,倒是对大清国文化教育水平的讽刺了。

这次落第使洪秀全的人生之路彻底明确了。他已经考了十五年,如今年已三十岁,功名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了。学习别的手艺也已经来不及。他肩不能担,手不能提。除了那个离奇的梦之外,他无论是文笔、能力还是性格,都相当平庸。从他后来的人生表现来看,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什么引人注目的成功。

在抑郁无聊之中,他收拾旧书,发现了几本《劝世良言》。这是六年前那次赶考时一个传教士送给他的。既然不要钱,他就留了下来。此时闲来无事,就坐下来翻翻。如前所述,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梦:这里面描写的上帝,和他梦中的那位老人怎么那么相似?

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在洪秀全脑中闪过。走投无路的他仿佛突然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他兴奋地告诉自己的家人,他是“上帝之子”,是“天下万物之主”。

“拜上帝会”从此诞生。被命运逼到了墙角的洪秀全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不,不是稻草,而是打开一个全新世界的金钥匙。他的那个“异梦”,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从表面上看,历史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的创作者是一位把“偶然”运用到了极致的戏剧大师。不过,历史的深奥或者悲哀实际上在于,每一个偶然背后都隐藏着巨大而沉重的必然。太平天国因为它“中西结合”的特殊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显得相当怪异。其实,在这张怪异的面孔下面,它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不过是漫长而复杂的中国历史的再现。

“一个梦的家当”这种异事,并不是只发生在洪秀全身上。我们随手翻检史书,在他之前和之后,都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

《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载,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起义的领导人王伦在起义之前,曾经“梦见是龙”,因此预测自己“将来大贵”。这个梦坚定了他起事的决心,后来又被广泛宣传,成了教徒们信心的来源。

《靖逆记》载,嘉庆年间,天理教起义的重要首领李文成,之所以始终坚信自己能成大事,也是因为一个奇怪的梦:“夜梦魔神语之曰:君乃十八子明道震宫九教主也,得东方生气,居河洛之中,协符大运。文成惊异,益自负。”甚至在洪秀全的伟业烟消云散一百多年以后的新中国,这种事还曾经多次重复。比如《帝梦惊华》中记载,1980年左右,四川巴中县青山乡曹家沟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农民曹家元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他爷爷坟前坐着一位白须老人,老人头上有一条一丈多长的金龙腾飞。老人说:“我是你爷爷,把这个坛子给你吧!”他打开一看,里面都是黄澄澄的金子。

不久之后,他又做了一个怪梦,梦到他进了县剧团,演出“黄袍加身”的戏,宫娥彩女排成两排,站在他的身后。

这两个梦使他相信自己有皇帝之运,因此自命不凡。后来1982年春节扫房时,他又在木仓中偶然拾得《五公经》一本。读了这本书,他更加相信自己就是书中的“应运之人”,从此不再劳动,专心研究《五公经》,投入民间宗教事业,学会了“出神”、“走阴”,在发展了一批信徒之后,于1982年5月16日在曹家沟自家院中举行了登基大典。信徒八十一人跪拜在地,在小小山村里,场面相当壮观。当然不久后,此组织就被公安机关侦知并迅速剿灭。

洪秀全经历的背后隐藏的另一个规律是:那些民间宗教的创立者,起初往往都在俗世的奋斗中屡屡受挫。

在解放之后破获的许多起“会道门”案件中,这个规律表现得很明显。《帝梦惊华》中还记载了一个案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苏北盐阜创立了“黄坛教”的朱良美,在创教之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光棍儿。他因为长相肥丑,又不务正业,被人称为“猪郎公”。被命运逼到角落后,他狗急跳墙,宣布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儿子,创立“黄坛教”,以此奇招一举扭转了人生的颓势。他以“狐仙附体帮人治病”的方式,发展了附近六十户二百五十余人入教。原本娶不上老婆的他成为教首后,给自己设了三宫六院,在信徒中挑选“娘娘”,前后封了“正宫娘娘”、“东宫娘娘”、“西宫娘娘”及“贵妃”共计十七人,过上了帝王级的豪华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