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 京(第4/6页)

33。男同性恋亦受严惩:十三岁以上协同犯罪者,斩首。如果一人不足十三岁,另一个长于十三岁,则不足十三岁者免死,长于十三岁者斩首。若主犯不满十三岁,也得同样受死34。甚至男子送衣物到城里妇人处去洗刷或缝补也须详查,因有此密切接触,日久生情恐难免,故一经查实,将予严惩。为了不犯此罪,男子须自行清洗、缝补衣物35

太平军在南京也分男营女营,一如在武昌。在营中,人人按性别和职业分入各“馆”,一“馆”有二十五人。城镇生活不同于乡村生活。在南京,为了让人人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只得放弃共同劳动的梦想,走上专业化一途。这些“馆”,有的专为砖匠、木匠、饰匠所设,也有专为裁缝和鞋匠所设,有的还专为做牛奶、面包、酱油、豆腐的人所设。此外还有医疗馆、消防馆及丧葬馆。所有的工匠都是为公益而劳作,从圣库中领取应得的食物36。妇女则集中于女馆之中,大多住在南京城新华门一带,接受女官(多是广西女兵)的统制,二十五人为一“馆”。太平军攻占南京附近城镇之后,女军的数量急速增加。37

为了使这些新攻下来的城镇成为防御阵地,太平军在此禁止商贸活动,商旅不得居于城内。妇孺以船送到天京,留下壮丁来戍卫。而离了家园到南京的人,圣库也照管其生活所需。在受战火肆虐的城镇(包括南京在内),为了保障安全,禁止商业贸易。所有交易只准在城门一带进行,当地农民很快就设摊卖鱼卖肉,甚至买卖茶叶。不过太平军的军官还是经常进行盘查,强令各摊铺须按性别进行买卖。有些东西规定只准卖给男性,有些只准卖给女性。所贩售的货物有些是从乡下买来,有些则是搜夺来的,有的还是私下以物易物换来的。38

天京城中居民应对太平天国的新规章,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躲起来,有些人计划逃跑,有的人则在水中投毒或企图推翻太平军,有些人则以不同程度的热情加入太平军,希望恢复家庭生活39。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有额外的工作机会。太平军的卒长、两司马及伍长控制所属家庭过着简朴生活,但太平天国又增加不少男官女官,底下的助手和随从也随之增加,正如东王代天父传谕洪秀全所言:“天父天兄降下仁慈,给我们派来二兄下凡作天下万县的真主,并建天京,日常的大事宜多而杂,需有人在衙中帮手。”40

太平天国官设六部,以《周礼》雅名名之——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些多为虚位,真正任事的是属下五十多个部门。这些部门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太平天国圣库及谷仓的财物供给,管理炮药库藏,以供太平军作战所需,并负责制造战船,供给衣袍刺绣予诸王及宫中女官,执行天国法令圣谕。另外还有专人负责采购食油、盐、木柴等,专设金匠及供给淡水者。41

有些东西必须结合好几种手工艺,如太平天国的首领为自己设计的新帽便有祥瑞图案与书法。洪秀全冠上有一扇式帽檐,上缀双龙双凤。洪秀全以下诸王则在冠额上绣双龙单凤。洪秀全的礼冠上绣“满天星斗”,下绣“一统山河”,其他三王之礼冠各绣一行字。东王杨秀清冠上为“单凤栖于云中”,北王韦昌辉为“单凤栖于山冈”,翼王石达开冠上为“单凤栖于牡丹花上”,帽额一边加绣一蝶,或许是石达开年纪轻一些的缘故。42

有些技术总是需要的,大夫就是其中之一。太平军逼近南京时,许多精于医道的士人已逃到上海等地避难去了。像南京这么一个大城市总有疫病之虞,如今又有战争所造成的急迫需求,如医治伤患,照顾与家人失散的妇孺,还有东王杨秀清的眼病耳疾要医治,他在紫荆山时曾因病而不能掌权。于是北王韦昌辉发布太平天国诏令,广征太平军所辖地区内能治眼病、小儿痉挛等病症以及专擅妇科之人,向该地太平军将领申报姓名,嗣后将由专人护送至天京,如果真有本事,则封以高官,另赏一万两银子(每两二十八克多)。事成之后(期限长短未作规定)再将之平安送回家乡。43

北王韦昌辉对于以往大夫未应太平军之召而表遗憾,希望高官厚禄能打动人心。“无人应埋才藏能”,因上帝“为利天下人”而赋其才44。太平天国透过种种手段,总算网罗了足够的大夫,设立几所病院以治疗重病——为了鼓励病人,称之为“康复院”,并为天京六十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另有大夫被派往天京附近城镇,医治战场伤患。45

天京城自应有与诸王地位身份相称的宫殿。太平天国的蓝图有一部分在此完成,凡有木工、石工、装饰手艺者,都被召来建宫殿。一万名工匠花了六个月时间,为天王建起一座雄伟的宫殿,比之前的永安州府衙门宏伟了十倍。天王府的地点选在两江总督府址,居于内城北区之中46。太平军攻下南京的头几天,首领陆续入城,在一片狼藉之中,以一些堪用的古旧建筑来装饰自己的新宫殿。天王殿行将完工,却在1853年底毁于火灾。于是从南京及邻近一带召来更多的工匠,在原址进行重建,并在宫殿的墙柱饰以五颜六色的鸟兽山水,这似乎是太平天国首领之所好47

除了修建宫室之外,太平天国投入了很多精神和财力在天京以及周边城镇的防卫上。在天京城内,太平军清除了官军为防御城池而在各个城门设置的路障及沙袋。但是过了不久,在官军持续反击之下,太平军以石块加强城门防卫,通路也越变越窄,以至于仅容一人通过。太平军修复城门,并在城门的前或后加上一扇小门,以便在紧急时开关而不危及防御。每处城门安置两门火炮,守卫城墙的炮手及士兵另建有营地,四周围以栅栏。在城内每隔一段距离,竖有高达四十英尺的望楼,在城墙外的营垒亦然。兵卒站在塔上,以各色旗打信号,警示官军来袭的方向。48

附近的小城镇虽无南京的高墙巨门,但也细心设防,可阻止官军大规模进攻。太平军将城墙附近的房屋悉数烧毁、捣毁,凡有可覆盖之物尽皆移走,大片的空地上布满壕沟、木栅、树干。整片地区挖满一个个直径三十厘米、深六十厘米的小圆坑,上覆以树枝草丛,粮草火炮运至此处都无法快速移动。在各壕沟坑洞之间还遍插了高约十公分的竹签,锐利无比,能穿透鞋底,刺穿脚踝,令人寸步难行。太平军所控制城镇的居民制作、削尖了数万支竹签,有时太平军还令之在夜间工作。若是缺少建造城墙的石块,太平军便征用城中民舍砖石,排列门板、木片,以横木钉而约之,相隔一米五,其中填以沙石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