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 船

天王洪秀全入南京之时,上海外滩停着三艘外国大船:英国船“赫尔墨斯”号(Hermes)、法国船“加西尼”号(Cassini)、美国船“色斯奎哈那”号(Susquehanna)。在南京失守前后几周,清廷地方官员一直在请求洋人进行干涉,协助维持长江流域的治安,或至少派些可靠的兵力来守卫上海城门,镇压长江上的掳掠行径。这几艘船的船长由于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指令,只得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干涉,如果出面干涉,又该到什么程度1。正如“加西尼”号船长在航海日志中所写,在这种情况下,“说不定真能提供协助,但也可能犯下愚蠢的错误”2

这几位船长彼此互邀,共进晚餐,他们同这三国公使经常商谈到深夜,揣摩自己的国家打什么算盘,有何可行方案,是否应从其他城镇将本国传教士召到上海,受其枪炮所庇护3。种种有关南京城所发生暴行的谣言四处流传,把上海的居民吓得心惊胆跳——一处附近集镇出现了四个“长毛贼”,便把人吓得狂奔乱窜,混乱之中有二十七名中国人被踩死4。英国人和美国人保证组建一支自卫团,在居住区四周的有利位置开挖战壕并修筑枪炮阵地,不过他们对于如何应付这场危机有所歧见:4月初,英国人派了七十名士兵登岸,将之安置在苏州河边一座加固的房舍中;而美国人则决定若有事端发生才派兵上岸,不过船上的乐队却是例外——乐队上岸在剧院里演奏了欢快的《年轻的士兵》(The Young Reefer)和《金莲丑角》(Harlequin Golden Lily);法国船长则决定,若是法国领事的生命受到威胁,再派兵上岸5

1853年4月底,英国全权公使乔治·文翰爵士(Sir George Bonham)下令“赫尔墨斯”号向南京进发,这令美国船长懊恼不已,因“色斯奎哈那”号才出师就搁浅6。文翰此举受了一些最有影响的驻沪英国商人的怂恿,他担心贸易全告中断,但也受好奇心所驱使7。洋人在这两年间搜集到关于太平军的资讯寥寥无几,而且还是太平军攻占永安时期的情况,不但模糊,也自相矛盾,没把拜上帝教和秘密社会组织分清楚,太平军首领的名字也搞混了,连他们究竟是不是基督徒也不清楚8。在广州,罗孝全受洪秀全的胜利所鼓舞,绝口不提他拒绝为洪秀全行洗礼之事,还在一份当地报纸上撰文,称他们一起研习《圣经》期间,洪秀全举止“纯洁无瑕”。罗孝全对洪秀全的描述极为清晰,是洋人第一次形容天王外貌:“他外表平凡,身高约五英尺四、五英寸许,脸庞圆润,身强力壮,体形匀称,颇为英俊,中等年纪,举止优雅。”罗孝全说洪秀全原本会以“破除偶像”而留名,但现在看来他“以先知之能行事”,且似乎在“争取宗教自由”9

眼前的问题在于太平天国是否比清廷更能维持时局的稳定以及日后商贸往来的扩大,这对英国人尤其重要,因为英国在上海的房舍、码头和商贸投资总额,据估计已达两千五百万英镑之多10。在洪秀全入南京城之际,文翰从上海致函英国外相,称他眼下决定“不以任何偏袒中国政府的形式进行干涉,因为我确信,我方任何此等干涉只会延长争斗”。11至少已有一名美国富商把一艘船租给官军,还有几个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把船租给官军,而上海道台也自作主张,收购他能找到的洋船。对文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借着亲自访问天京,让太平军确切知道英国政府的中立立场。12

文翰的随身翻译密迪乐(T. T. Meadows)想尽办法搜集各种太平军的消息和流言,他也认为外国势力站在清廷这一边出面干涉“只会收无限期延长战乱和无政府状态之效”,如果英国袖手旁观,则太平军“极有可能”一统南方各省及长江流域,建立“一个全由汉人统治内聚力强的国家”13。同时,密迪乐还亲自深入乡间,到长江岸边进行实地侦察,把观察所得与他派的“中国密探”以及汉语教习的报告加以汇整得出结论:太平军中有三四万人是最初的“长毛贼”,八万至十万人是后来投效的和“被裹胁来的人”。太平军皆有“清教徒色彩,甚至走火入魔”,强奸、通奸、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男女别营,而且“全军餐前从事祈祷”。14

各式报告难断实情,文翰觉得他非得弄清楚“反贼对待洋人之意向”,才能“罢休”。这项任务很困难,也很危险,因为清朝官员擅自散发布告,称“夷人之船”皆支持朝廷,英人“对反贼同仇敌忾”,且自愿承担“剿灭”太平军的费用。15

1853年4月22日,英国蒸汽战船“赫尔墨斯”号开往南京,只能算是刺探情势,还很难说会不会成为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这趟行动很快就成了尊严之争。文翰爵士身兼数职,头衔众多:他是英国在华商务监督、香港总督、英王特命全权驻华公使,而洪秀全是治理天京的天王。地位权力对等的分寸如何拿捏颇需费思量:密迪乐甚至“赫尔墨斯”号船长费煦班(E. G. Fishbourne)会见太平天国低阶官员并无问题,但是文翰就必须与洪秀全本人或其他诸“王”之一会晤才不失地位。4月28日,太平天国对文翰爵士请求会晤高层的答复令人气馁:

为通晓礼制,令仰远方兄弟知照事:
天父皇上帝派遣吾主临凡,即为天下万国之真主。天下臣民有愿来朝者,对于礼制必须严格遵守。彼等必须具文奏明,自为何人,所操何业,来自何处,先行具奏,始终朝见,此谕。16

文翰捎了口信给太平军,其内容可想而知:(太平军的)这份文书“语气不当”,“措词荒谬”,无法接受,“更向其申明,此种性质之公文为英国方面所断然不能容忍”17。正如密迪乐在谈话中对天王妻舅赖汉英详加说明:

……英国人拜上帝即彼之所谓天父者已九百年,但在地上只能尽忠大英帝国君王一人而已;抑且英国人虽然准备承认中国人自择或服从之任何人为中国之君主,但他们无论如何决不对任何其他人尽忠。18

文翰借口长江天气“恶劣”而留在“赫尔墨斯”号上,他虽说愿意在船上接见任何太平天国的封王,其实担心某些“礼仪方面的困难”会引发与太平天国首领的争执。当洪秀全的妻舅赖汉英被派来时,文翰留在船上,只以书面与他沟通,重申英国在冲突中的中立立场,也提醒太平天国首领勿忘1842年《南京条约》的条款,因为英国也打算遵守。他还重申,如果太平军攻打上海,英国将决意保护在上海的财产。在这过程中,文翰始终没踏上南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