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一天,儿子对我说:“老爸,你拍的一张照片被贴在网上,叫大家认一认他们是谁。”原来,当年我在马祖拍的这些小学生成了当地人想要辨识的对象。

那时我在电视公司旗下刊物工作,自告奋勇接下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任务。农历春节期间,电视公司邀演艺人员到外岛去劳军。搭的是运补军舰,冬天海浪汹涌,十几个钟头的航程能把人晕得死去活来。我服兵役时干海军,早就晕惯了,而且打着如意算盘,想趁机捕捉严禁拍摄的战线平民生活。

那个年代没卫星电视,录像带也尚未发明,由台湾来的明星歌舞表演,可是马祖所有人盼了一整年的盛事。虽然我们是来劳军的,却整整一星期都被奉为上宾。在多少营区表演了几回,我早已记不得了,可是那几处具闽北建筑风格的渔村却依旧印象鲜明。面向大海,由岩石砌成的碉堡状山城——北竿乡的板里就是其中之一。

小学和军营只隔一道墙,歌星在台上表演时,孩子们就坐在学校的操场上观赏。朝舞台取了几个镜头之后,我把相机转向孩子们猛拍。由于是在远处用望远镜头把画面拉近,所以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当然,还是有孩子发现了我,其中一个还用他自己的方式跟我打招呼。我立刻挪动构图,以这个小调皮为主角,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自己也不禁跟他一起笑起来,深深感觉到那份与被摄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可贵。

那群学童如今已成为分布在社会各阶层的中年人,而这张照片也成了那个时代他们的共同回忆。艺术原本取自生活,这张照片能在二三十年后回到人间,与一群人又产生了关系,想想,还真教人欣慰。

连江县马祖,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