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刘裕,贵族中国的叛逆者(第4/5页)

就这样,原本慕容超笃信的“一边倒”战斗,在刘裕的士兵们前仆后继的抗击,以及战车坚阵的硬顶下,打成了犬牙交错的相持战。仗越打越激烈,慕容超越打越急,其实他是不必急的,因为双方的胜利条件实在不一样:慕容超只要拖住刘裕,劳师袭远的刘裕就会被拖死,而刘裕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慕容超,孤军深入的他就可能灭临面顶之灾,这一点,刘裕是知道的,身经百战的慕容超也知道,可是一着急他忘了,只是一个劲地招呼骑兵们前仆后继地冲锋,在刘裕的军阵面前,堆起一排又一排的尸体。

焦急万分的慕容超,似乎忘记了另一件事。刘裕的骑兵虽然有限,可到底是有啊,怎么打了半天,一点影子都没看到呢?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就在慕容超招呼骑兵前仆后继冲锋的时候,刘裕“有限”的骑兵,突然在慕容超身后出现了。骑兵“有限”,杀伤力也不会大,可关键要看怎么用,这些骑兵受命大迂回,绕道慕容超的背后发起攻击,正在拼命冲锋的慕容超部,背后突然挨了这么一刀,哪里能受得了,结果强大的慕容鲜卑骑兵,就这样崩溃了。随后刘裕全线反扑,慕容超部争相逃命,临朐重镇,最终落到了刘裕手中,慕容超只好收罗残兵,退守都城广固。

临朐的沦陷,是刘裕北伐战争的一个重要拐点,如果说之前刘裕还需要担心物资供应不济,劳师袭远等问题的话,拿下临朐,他就可以不怕了。作为南燕的重镇,临朐一直是慕容超储备粮食物资的地点,这一年收上来的麦子刚刚运进城,就因为临朐的沦陷,被刘裕打包全收了,粮食问题解决了,下面就要解决慕容超本人了。刘裕把广固城团团围住,同时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北方各民族,不搞歧视,结果不光北方思念东晋政权的汉人,当地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到了后来,连慕容超的大将段宏等人也投降了,众叛亲离的慕容超,最终于409年六月,在广固城沦陷之后被俘,押到建康斩首。强大一时的鲜卑慕容南燕政权,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被刘裕解决掉了。

南燕亡国,可以说给当时的东晋政权长出一口恶气,多年以来,南燕凭借着自己的骑兵优势,长期侵扰东晋边境,经常掳掠人口,东晋军队追追不上,打又打不过,可以说吃够了苦头,而这一次,刘裕终于报了仇。如刘裕所愿,在此之后刘裕声望大增,俨然成了民族英雄,刘裕本人也得到东晋政府的褒奖,加封为宋国公,后来刘宋的国号,就是这么来的。

讨伐南燕的胜利,也给刘裕个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这之前,北方政权虽然多战乱,但是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让他们对东晋政权一直采取攻势,相反东晋政权一直都是被动防御。由于缺少精良骑兵,东晋一般不敢跨过长江北伐,但这次的胜利,特别是作为北方骑兵最精锐的南燕骑兵的覆灭,让刘裕建立了这样的信心。此时的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以来最弱的时期,不要说打赢一场北伐战争,就是平定整个北方,也是能够在自己手里完成的。因为这样的意识,在经过数年精心准备后,公元416年八月,刘裕又发动了旨在灭亡北方最强大政权——后秦的战争。这场战争,其实也是在挑战东晋王朝的北伐底线。之前历次北伐,最远也不过打到山东地区,这次却要占领自西晋末年以来,沦陷已经有100多年的关中平原地区,政治意义自然是非凡的。而且这次刘裕的运气也好得很,后秦政权这时期因为姚泓登基后兄弟争位,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内耗,正好是力量最虚弱的时候,结果刘裕兵不血刃,就顺利突破了后秦的防线,进入了东晋政权沦陷100多年的关中平原。但这时候,半路上却杀出了程咬金——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当时的北魏政权,虽然国土不能说最大,可正处于国力蒸蒸日上时期,也存有一统北方的志向,自然不能坐视刘裕在北方扩张,北魏在接到后秦求救后,立刻作出决定,调动3万精锐骑兵南下对付刘裕。在慕容南燕灭亡后,拓跋鲜卑的北魏骑兵,已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骑兵。比起慕容南燕骑兵以重骑兵为主,拓跋鲜卑的骑兵,主要都是机动性非常强的轻骑兵,不但速度飞快,而且拓跋鲜卑的军队,在弓弩骑射上的能力非常强悍,对于机动力差的刘裕步兵部队来说,这样的军队无疑是非常难对付的。刘裕还是有办法,他在渭水岸边摆开了阵势,引诱北魏军队来攻。这个阵势叫却月阵,就是用牛车装大弩,摆成弯月型,向着北魏骑兵齐射,阵型的妙处,就在于用半月的形状,形成交叉火力,让整个北魏骑兵都处在射程覆盖下。结果北魏大败,3万骑兵损失了8000多人,只能仓皇撤退。拓跋鲜卑与刘裕,这一对南北朝对峙时期的第一对冤家,他们的首次交锋,以拓跋鲜卑的完败告终。这之后,刘裕顺利平灭了后秦政权,后秦末代皇帝姚泓被生擒,东晋的国土,一下子扩展到了关中平原。

就在两次北伐的间隙,刘裕还大举用兵,平定了东晋政权内部的敌人们,其中包括自己的同族兄弟刘毅,以及最后一支掌握兵权的东晋皇室司马休之。这时期虽然东晋政权仍然存在,但真正皇帝,已经姓刘了。平定关中平原的胜利,更让刘裕的威望无以复加,尤其在中原地区,出现了老百姓自发组织慰问队,迎接刘裕大军的情景。得到关中平原以后,刘裕最想做的,不是乘胜追击,平定整个北方,而是皇位。按照一些史料的说法,在平灭关中的时候,他立刻停止了进军,火速返回南方,期间他的大将沈林子曾经劝阻,但刘裕却说:“我不想做曹操。”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不愿意像曹操那样,等着死了以后再被儿子追认成皇帝,而是一定要活着的时候就成功做皇帝。这时候的刘裕,已经年近60,他确实等不及了。

但是等不及的刘裕,却犯了大错误。在回南方前,他把防备北方的大权,交给了两员大将王镇恶和沈林子。这两个人不和,之前一直是有名的,刘裕为了防止他们内耗,安排了自己的儿子监管,但是内耗还是发生了。先是王镇恶被沈林子杀害,接着北方夏国趁机进攻,打败了刘裕留守在北方的军队,东晋军队溃不成军,仓皇退出了关中平原。好不容易收复的关中地区,仅仅几个月就得而复失了,说是内耗加指挥失误,不如说是刘裕的私心惹的祸。

但是在刘裕看来,他这个决定还是值得的,挟大胜的余威,刘裕返回建康后,不久就废除了东晋皇室,并把东晋末代皇帝杀害。公元420年,刘裕正式登基,成为了“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皇帝——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