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滇缅反攻(1943年10月~1945年1月)(第3/10页)

在这期间,史迪威正指挥中国驻印军进行缅北反攻,他无法理解滇西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滇西只有日军一个第56师团,且分散在芒市、龙陵、腾冲和松山等多个地点。蒋介石的保守战略正是他坚决反对和鄙视的。他通过罗斯福向蒋介石要求立即采取反攻腾冲、龙陵地区的作战,否则第56师团主力必然会转移到缅北密支那。对于罗斯福要求反攻滇西,蒋介石虽答应下来,但行动是缓慢的。他对在这时候开辟西线战场持审慎态度,因此已有情报称日本人可能在中原发动一次大攻势,再者就是因为他跟史迪威的糟糕的关系。蒋介石的犹疑令美国人不快,他们警告蒋要把通过驼峰航线运抵昆明分配给远征军的物资转给陈纳德第14航空队。

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终于在1944年4月中旬即日军“一号作战”发起攻势前三天,令何应钦签署了题为“怒江攻势”的作战命令,下达到已赴云南的卫立煌那里。

实际上,随着远征军开始行动,滇西的雨季已经到来,中国军队错过了在1944年初即发动攻势的最佳时机。

前面说过,由于阴差阳错,卫立煌没当上第一期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

这一次,最终接任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一职。他把长官司令部推进到怒江东岸的保山。

在接到重庆军委会的“怒江攻势”命令后,于5月5日召集了军事会议,副司令长官黄琪翔、总参谋长萧毅肃、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官宋希濂、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官兼第6军军长黄杰、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54军军长方天以及各个师长参加。会议内容是按军委会要求,以滇西腾冲、龙陵为中心,对日军进行歼灭性反攻,打通和连接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并与中国驻印军会师。

战区先期作战以攻打腾冲为中心,具体是:霍揆彰第20集团军作为攻击军强渡怒江后,由东而西翻越高黎贡山,沿途拔掉日军的外围据点,再由北而南直下腾冲;宋希濂第11集团军作为守卫军,主力仍控制在怒江东岸,但派一部渡江攻击西岸之红木树(松山以北)、平戛(松山以南)、哈林(平戛以南)几个主要据点,造成佯攻龙陵的假象,牵制龙陵的日军分兵腾冲。

稍晚些的时候,在龙陵以南的芒市,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青森县人)也召集了一个会议:师团步兵团长水上源藏、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6期,山口县人。腾冲之役)、第113联队长松井秀治等人参加,进行点对点的应对。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作战部署了。

原来,1944年2月,远征军空军的一架运输机失事,意外迫降到腾冲,飞行员和机载少校被日军抓获,该少校身上恰恰带有远征军的电报密码本。日本人根据密码本,很快破译了远征军的来往电报。奇异的事情在于,出了这样的大事故,远征军这边没任何反应,既没有人对此负责,也没有更换电报密码本。是不知道飞机失事,还是不知道该少校携带密码本?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当时远征军长官司令部正在混乱中,陈诚刚刚离职,卫立煌还没过来。

5月11日,怒江东岸北面的霍揆彰第20集团军(周福成第53军、方天第54军,阙汉骞代理)在12个渡口乘坐橡皮艇强渡怒江;紧接着,东岸南面的宋希濂第11集团军(王凌云第2军、黄杰第6军、钟彬第71军)派胡家骥第88师等少量部队渡江,去攻打平戛、哈林和红树木几个据点。由于破译了远征军的作战计划,驻滇西芒市的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势前,已紧急将松山、龙陵一部兵力调往腾冲方向。

渡过怒江后第五天,1942年5月16日,胡家骥第88师在平戛附近作战时,缴获了日军一份情报,情报显示日军已经往腾冲调兵,才知道远征军进攻腾冲的计划早就泄露。据说当时卫立煌一拳头砸在沙盘上,他没法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针对龙陵日军抽兵北上驰援腾冲,卫立煌决定立即顺势改变作战部署,令宋希濂第11集团军全部渡江,去拿下龙陵。对宋来说,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部打惠通桥西桥头日军扼守的松山,主力绕过松山,直接打龙陵;另一个是,以主要兵力打松山,一部控制在松山和龙陵之间负责打援,并对龙陵构成攻击态势。反复权衡后,宋希濂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在私下里,他认为:松山说到底不过是在打龙陵的过程中顺手拔掉的一个钉子。

5月底宋希濂作出决断。没想到的是,当他的部队拿下松山时,已经是初秋的9月了。

十攻松山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紧邻着天险怒江,属横断山脉高黎贡山系,由大松山、小松山等二十多个山头组成,最高峰2200多米,滇缅公路蜿蜒由山间穿过。自1942年春侵入滇西受阻惠通桥后,日军就一直盘踞在西岸的松山,长期经营这个据点。在随后的两年里,自称拉孟守备队的第56师第113联队的士兵(这个番号曾被武汉会战期间的第106师团拥有。1940年春,第106师团解散,第113联队番号随之在熊本撤销。5个月后,第56师团成立,第113联队又在福冈恢复并编入该师团),这些来自日本九州福冈的前矿工们,用自己所擅长的鼹鼠般的挖掘技术,在杀气逼人的高山松林间,把松山挖建城一个巨大的战斗堡垒。

腾冲地区被攻后,原本守备松山的第113联队长松井秀治奉命带着部分兵力前往腾冲支援,剩下的士兵由步兵第113联队一部、师团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组成,配属有辎重兵、通信兵、卫生兵、给水防疫部队等,总兵力1360人。松井走后,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长金光惠次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少尉候补生7期,冈山县人)少佐因军衔最高,而被任命为守备队队长。此时他已年近半百。虽然被任命为松山的守备队队长,对由于对步兵作战不擅长,故而阵地上真正起到指挥作用的,是残酷冷血、战斗经验丰富的联队副官真锅邦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56期,福冈县人)大尉。

金光、真锅率部扼守的松山阵地之构成如下:

主阵地:黄土坡(1、2、3、4号高地,远征军作战地图上所标的1、2号高地,日军称松山阵地;3、4号高地,日军称西山阵地)、大垴子(子高地,松山主峰中央高地,日军称关山阵地,后被坑道爆破之高地)、马鹿塘(马鹿塘高地,日军称横股阵地)、大寨、黄家水井(未高地,日军称里山阵地)、官坟坡(丑、寅、卯高地,日军称音部山,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本部,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率部据守)、小松山(辰、巳、午高地,第113联队本部,战役实际指挥官联队副官真锅邦人率部据守)。主阵地之前,还有滚龙坡、大垭口、阴登山等多个前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