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荣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3/15页)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采取跃岛进攻的方式,打完菲律宾会战后,跳过了台湾,直接攻打冲绳。也就意味着美军不可能再在华南登陆,其防守价值已经失去。在这种背景下,宁沪杭和山东半岛有可能成为前线,于是东京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调整兵力,要将第3师团调往徐州待机,第13师团调往北平待机,第34师团调往天津待机,以上师团都变为派遣军直辖(除留下骨干的第104师团外,原驻华南的另两个重要师团第27、第40师团分别调往济南和南京)。长期驻扎宜昌的第39师团也将转往上海。这些部队北调的话,发动四川攻略已完全不可能操作。另外,从大局看,进攻重庆的“势”已彻底丧失。英美联军和苏联红军已经攻入德国本土,苏军对日宣战的可能性急剧上升,而冲绳之役开始后日本已进入投降的倒计时。如果说年初时进攻四川对冈村来说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行性,那么到现在再说什么进攻四川、攻占重庆已是天方夜谭。

在这种背景下,攻打湘西的芷江到底目的何在?

仅仅因为那里是空军基地么?冈村宁次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冈部直三郎第6方面军司令部、坂西一郎第20军司令部的想法都不一样。对冈村来说,这是年初既定的一次作战(但问题是那时候对他来说还有攻略四川的可能性,现在则完全丧失了),现在只能用“惯性”来解释。后来,他在回忆录中也承认,此时打芷江,即使攻占了当地空军基地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攻打芷江)或许对第11军从广西向北转进有些帮助?”

日本人此时连自己的作战目的都不知道了。

无论如何,现在命令已经下达到了衡阳第20军那里。

如前所说,第11军打到广西后,湖南出现空当,东京大本营将关东军一个番号第20军调了过来,司令官为坂西一良,辖船引正之第64师团、堤三树男第68师团、菱田元四郎第116师团(在中南作战甚久的岩永汪在3月去职)、渡边洋第47师团以及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坂西一良在4月15日晨抵达邵阳,设立前进指挥所。可以说,这是日本投降前晕头转向的一次作战,所以会战之胜负已定了。

芷江在湘西,临近贵州。

“一号作战”中,永州、桂林、柳州、遂川和赣州机场相继陷落,芷江已成为中美混合空军在中南地区最重要的空军基地。要想占领芷江,就需要翻越雪峰山。雪峰山位于湘西资水和沅江间,北达洞庭湖,南近广西,整个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350公里,最高峰海拔1934米。

重庆军委会发现日军有兵指芷江的苗头后,立即进行应对。

此时对蒋介石来说,在滇缅反攻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中南战场也需要一次大胜来完全挽回“一号作战”千里之溃所造成的影响。此外,日本败亡前夜这一战,除了关系到川黔大后方安危外,更真切关系到国民政府之声誉,着实不能再有半点闪失了。基于以上各种考虑,蒋介石叫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自指挥这次作战,并把所有能调动的精锐部队都投入雪峰山,希望用一次大胜唤起士气的同时,借此完全转入抗战第三阶段即战略反攻阶段。

将前进司令所设立在芷江城外七里桥的何应钦又何尝不知道此战的厉害。

对何应钦来说,这是他在八年战争中首次以最高指挥官名义指挥一次战役。当然是挂名的,就像一个杂志的名誉主编,实际操盘的只能是驻湘西的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针对敌情制订并部署完作战计划后,王耀武留在安江第4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邱维达则在辰溪设立前进指挥所。两个人制定的作战方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开当面,剪断两翼(重点保持在北翼),分割包围,聚而歼之。

能以前线最高指挥官名义指挥此战对王耀武来说可谓上天之垂青,因为人们都喜欢有始有终。

看一下他的第4方面军参战主力:

施中诚第74军(副军长张灵甫。周志道第51师、李琰第57师、蔡仁杰第58师);

韩浚第73军(梁祗六第15师、唐生海第77师、萧重光第193师。萧师原属汤恩伯第3方面军,会战开始后,划归第73军编制,但受第74军指挥,由贵州入湘作战);

李天霞第100军(杨荫第19师、徐志勗第63师);

胡琏第18军(杨伯涛第11师、覃道善第18师、戴朴第118师);

此外,还有汤恩伯第3方面军李玉堂第27集团军丁治磐第26军(参战队伍是蒋修仁第44师)、牟廷芳第94军(参战队伍是李则芬第5师),以及方靖第79军(参战队伍是赵季平暂编第6师)、朱鼎卿第86军(参战队伍是靳力三第13师。会战开始后,由军委会从后方调至湘西)。

上面这个阵容,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整个抗战期间最强的了,包括了除胡宗南以外中央军系统内的各个山头。

在雪峰山正面即东麓的是施中诚第74军、李天霞第100军。

具体位置:第74军周志道第51师在圭洞(溆浦县南境)、龙潭司(圭洞以西,雪峰山腹地)一线;李琰第57师在洞口(洞口县城所在地,在圭洞以南,武冈以北)、山门(雪峰山东麓入口,洞口东北20公里)一线,扼控湘黔公路;蔡仁杰第58师主力在武冈(洞口以南)、瓦屋塘(武冈以西,雪峰山腹地,绥宁县境内)一线。李天霞第100军在隆回司、洞口一线,与第57师阵地相接。

日军攻雪峰山正面时,一部必然窥视南面的武冈,李则芬(黄埔5期,广东兴宁人)第5师向武冈西南的武阳前进;蒋修仁(黄埔6期,河南光山人)第44师向武冈东南的新宁前进,担负起雪峰山右翼的作战任务。

韩浚第73军,担负雪峰山左翼的作战任务。

胡琏第18军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由常德南下。1943年底常德会战时,第18军从长江要塞石牌调出增援,进入湘西。1944年长衡会战时,第74军调出常德,第18军随之入驻,后隶属王敬久第10集团军,军长由罗广文换成胡琏。这个位子是胡多年梦寐以求的,如今算是如愿。第18军先期更换美械的是由杨伯涛任师长的第11师(鄂西会战后,到常德会战中,刘云瀚一度出任第11师师长,后第6战区作战处参谋处长杨伯涛接任)。

换械后,第11师有步枪、手枪、冲锋枪11,520支,其中美式全自动冲锋枪2370支,美式105毫米口径榴弹炮8门并山炮48门、32毫米口径平射炮24门、22毫米口径机关炮12门,此外还有战防炮108门、迫击炮84门、小炮108门、火箭筒120具,汽车360辆。这是当时一个美械师的装备情况。另据第74军第57师第171团第2营机关枪第2连连长萧峥回忆:“我军虽已确定为美式装备,但武器装备尚未斟换。如机枪连,按新编制是四个排,八挺(美式)重机枪,但此时仍然只有六挺马克沁重机枪,第1、2、3排是枪排,第4排暂负弹药任务。作战时,有两个排配属到第一线步兵连,我自己只能控制一个机动排和一个弹药排。”。